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人生格局的修炼
为什么工作久了,仍然原地踏步?

为什么工作久了,仍然原地踏步?

作者: 曹将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07:52 被阅读303次

    如果有什么话是想跟多年前的自己说,那其中一句肯定是:

    曹将啊,要学会「复盘」啊!

    现如今,「复盘」已经成为了职场上的流行词。

    它的起源来自围棋,本意是:

    在双方对局完成后,将所有步骤再走一遍,继而摸索出对方的套路,从而探索出下一次取胜的方法。

    这中间有两个核心点:

    1.回顾。只有对过程足够熟悉,才能找到其中的改善点。

    2.探索。针对流程进行优化,针对战略和战术进行调整。

    在职场中,虽然大多数工作并非对抗,但这个套路仍然适用。

    今天我们就把这些套路进行集中整理。

    / 01 /  课程笔记回顾法

    工作之后,培训是一件经常发生的活动。

    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的时候很带劲,但学完以后就全忘记。

    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复盘的思路,来进行优化。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上课时:笔记做到位。

    怎样才算到位呢?其实就是基本的逻辑和观点。

    比如我会有意识地从两个维度来做笔记:

    维度一:讲课内容。根据老师课件的目录,将内容输入到「幕布」里,然后再按照他的思路,进行填充。

    维度二:讲课技巧。因为自己平时也会做一些分享,所以会有意识地记录下他人的表达方法,拍下并存到「一个人的微信群」里。

    第二步,下课后:进行回顾。

    因为上课时间紧,记录的内容不会太全面,所以,下课当天务必进行完善。

    为什么是当天?因为过两天绝对会忘!这是个人多年来血的教训。

    第三步,下课后:自我链接。

    老师教的东西永远是「他的经历和经验」。我们即使背下来,也很难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场景,进行延伸。

    这么说大家肯定没有感觉,还是举个例子吧。

    某天学习了「垂直思维」和「水平思维」的概念后,我的笔记如下:

    第一步:笔记做到位。

    这是两类思维模式,反映的是我们面对问题时的解决路径。

    垂直思维:朝着一个既定方向不断努力。比如考大学,认准北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水平思维:当发现前路不畅时,就换个方向。比如考大学,当发现自己确实技不如人时,调转船头,选择普通一本。

    第二步:回顾并完善。

    两个思维模式没有对错,只有场景。

    垂直思维的人优势是目标明确,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一根筋。

    比如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他们做一件事,就必须要完美。

    完美的代价就是付出比别人更多——但是不是每件事都需要拼尽全力,这确实值得商榷。

    水平思维的人优势是懂得随机应变,缺点则是:容易不坚定。

    比如有些人,看到互联网赚钱,就投身互联网;看到地产赚钱,又转型做房地产。

    最后哪一个职业都没做精,变成了一个缺乏专业深耕的人。

    第三步:与自己链接。

    自己来看,有两个角度:

    一方面,保持大方向不变,那么小的选择就可以进行调节。

    比如大方向是升职加薪,它并不等于每件事都一定要尽善尽美,而应该专注于「关键事务」。

    毕竟工作内容也符合二八原则。大部分事情是八,完成就好,做得完美也不一定带来太多价值;而少部分是二,但能证明自己的核心价值,这肯定要卯足马力拼命干。

    另外一方面,掉头的基础,是充分的判断。

    如果一个人想要换方向,那必须是基于外部和内部环境的综合考量。方法是我们熟悉的SWOT,即外部的机会与威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只有明确了这个选择,是能够把自己的优势与外部的机会相结合,才能下定决心去做。

    / 02 /  工作提升法

    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叫:GRAI复盘法

    四个字母代表了四个过程:

    1.Goal:目标回顾。回想当初做这件事的目的。

    2.Result:结果对比。结果跟目标之间的差距。

    3.Analysis:过程分析。剖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差异的产生。

    4.Insight:总结规律。哪些内容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方法可以总结为经验,未来再做,又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其中,过程分析是最难的,它涉及了多个分析方向:

    第一,原因分析。

    比如一次调研没做好,那可能是:

    1.访谈提纲不完整

    2.访谈时机没把握清楚

    3.数据分析维度没找到

    4.后期对上沟通出差错

    5.三个访谈对象临时有事

    第二,原因归档。

    这些因素可以按照「可控」「部分可控」「不可控」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例如:

    可控:访谈提纲的完整度

    部分可控:访谈时机的把握,数据分析的维度,对上沟通出差错

    不可控:访谈对象临时有事

    第三,可控的内容标准化。

    针对可控的部分,完全「标准化」。

    比如访谈提纲不完整,那么就总结一份完整的提纲需要包括哪些元素和部分,以后每次都按照这个逻辑进行填空,保证不出差错。

    第四,不可控的内容找到 Plan B。

    如果一件事存在失控的可能,那就必须找到替代方案。

    例如,访谈对象可能临时有事,那么可以多找两个合适的人,亦或者将访谈渠道改成「电话」或者「视频」,而非一定要「面对面」。

    第五,补充方法:看别人的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局限,陷入「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困境。此时,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去问同行,他们的方案是怎样。

    所以,做任何工作,打开自己的职业圈层,是重要的一步。

    毕竟,一个人总是有极限。

    / 03 /  实施建议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觉得好复杂。

    曹将画了两张图,把其中的流程梳理了一遍。

    以后如果要操作,可以直接按这个流程来走。

    / 04 / 我是小结

    复盘很累,但值得。

    捷径是最远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晚安好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工作久了,仍然原地踏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xs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