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什么话是想跟多年前的自己说,那其中一句肯定是:
曹将啊,要学会「复盘」啊!
现如今,「复盘」已经成为了职场上的流行词。
它的起源来自围棋,本意是:
在双方对局完成后,将所有步骤再走一遍,继而摸索出对方的套路,从而探索出下一次取胜的方法。
这中间有两个核心点:
1.回顾。只有对过程足够熟悉,才能找到其中的改善点。
2.探索。针对流程进行优化,针对战略和战术进行调整。
在职场中,虽然大多数工作并非对抗,但这个套路仍然适用。
今天我们就把这些套路进行集中整理。
/ 01 / 课程笔记回顾法
工作之后,培训是一件经常发生的活动。
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的时候很带劲,但学完以后就全忘记。
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复盘的思路,来进行优化。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上课时:笔记做到位。
怎样才算到位呢?其实就是基本的逻辑和观点。
比如我会有意识地从两个维度来做笔记:
维度一:讲课内容。根据老师课件的目录,将内容输入到「幕布」里,然后再按照他的思路,进行填充。
维度二:讲课技巧。因为自己平时也会做一些分享,所以会有意识地记录下他人的表达方法,拍下并存到「一个人的微信群」里。
第二步,下课后:进行回顾。
因为上课时间紧,记录的内容不会太全面,所以,下课当天务必进行完善。
为什么是当天?因为过两天绝对会忘!这是个人多年来血的教训。
第三步,下课后:自我链接。
老师教的东西永远是「他的经历和经验」。我们即使背下来,也很难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场景,进行延伸。
这么说大家肯定没有感觉,还是举个例子吧。
某天学习了「垂直思维」和「水平思维」的概念后,我的笔记如下:
第一步:笔记做到位。
这是两类思维模式,反映的是我们面对问题时的解决路径。
垂直思维:朝着一个既定方向不断努力。比如考大学,认准北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水平思维:当发现前路不畅时,就换个方向。比如考大学,当发现自己确实技不如人时,调转船头,选择普通一本。
第二步:回顾并完善。
两个思维模式没有对错,只有场景。
垂直思维的人优势是目标明确,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一根筋。
比如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他们做一件事,就必须要完美。
完美的代价就是付出比别人更多——但是不是每件事都需要拼尽全力,这确实值得商榷。
水平思维的人优势是懂得随机应变,缺点则是:容易不坚定。
比如有些人,看到互联网赚钱,就投身互联网;看到地产赚钱,又转型做房地产。
最后哪一个职业都没做精,变成了一个缺乏专业深耕的人。
第三步:与自己链接。
自己来看,有两个角度:
一方面,保持大方向不变,那么小的选择就可以进行调节。
比如大方向是升职加薪,它并不等于每件事都一定要尽善尽美,而应该专注于「关键事务」。
毕竟工作内容也符合二八原则。大部分事情是八,完成就好,做得完美也不一定带来太多价值;而少部分是二,但能证明自己的核心价值,这肯定要卯足马力拼命干。
另外一方面,掉头的基础,是充分的判断。
如果一个人想要换方向,那必须是基于外部和内部环境的综合考量。方法是我们熟悉的SWOT,即外部的机会与威胁,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只有明确了这个选择,是能够把自己的优势与外部的机会相结合,才能下定决心去做。
/ 02 / 工作提升法
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叫:GRAI复盘法。
四个字母代表了四个过程:
1.Goal:目标回顾。回想当初做这件事的目的。
2.Result:结果对比。结果跟目标之间的差距。
3.Analysis:过程分析。剖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差异的产生。
4.Insight:总结规律。哪些内容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方法可以总结为经验,未来再做,又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其中,过程分析是最难的,它涉及了多个分析方向:
第一,原因分析。
比如一次调研没做好,那可能是:
1.访谈提纲不完整
2.访谈时机没把握清楚
3.数据分析维度没找到
4.后期对上沟通出差错
5.三个访谈对象临时有事
第二,原因归档。
这些因素可以按照「可控」「部分可控」「不可控」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例如:
可控:访谈提纲的完整度
部分可控:访谈时机的把握,数据分析的维度,对上沟通出差错
不可控:访谈对象临时有事
第三,可控的内容标准化。
针对可控的部分,完全「标准化」。
比如访谈提纲不完整,那么就总结一份完整的提纲需要包括哪些元素和部分,以后每次都按照这个逻辑进行填空,保证不出差错。
第四,不可控的内容找到 Plan B。
如果一件事存在失控的可能,那就必须找到替代方案。
例如,访谈对象可能临时有事,那么可以多找两个合适的人,亦或者将访谈渠道改成「电话」或者「视频」,而非一定要「面对面」。
第五,补充方法:看别人的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局限,陷入「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困境。此时,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去问同行,他们的方案是怎样。
所以,做任何工作,打开自己的职业圈层,是重要的一步。
毕竟,一个人总是有极限。
/ 03 / 实施建议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觉得好复杂。
曹将画了两张图,把其中的流程梳理了一遍。
以后如果要操作,可以直接按这个流程来走。
/ 04 / 我是小结
复盘很累,但值得。
捷径是最远的路。
每一步都算数。
晚安好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