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
这两天一直在看的是《做出好决定》。
为什么会有教人做决定的书呢?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不能做出好决定。
什么是好决定?
应该是相对理性的决定吧,不因感性、冲动而做出令以后后悔的决定吧。
那学会书中方法就能做出好决定了吗?
罗宾斯在第一章就明确说了,掌握决策技能并不能保证你做的每条决定都能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它只是增大趋势,增加了概率。
那要怎么做?
首先明白上面那个基本原理,然后克服或者避开第三章的那些“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和障碍”,再学会第四章的提高决策技巧。
我要“以教为学”,该怎么去做?
教别人克服避开那些错误障碍和技巧。具体还没想好,应该再设计点什么。
我想写这本书的书评,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写,看了几篇高赞的书评,发现和我一开始想的角度一样,所以想找个其他角度。用上面的自问自答,理理整本书的头绪。
2.事
最近一直在追《奇葩说》,同一个命题,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分析,感觉就像把命题放在锅里煎,翻来覆去地把它煎熟透了。这是值得我学习的,老师常说,立意要新颖。立意是什么?不就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就能看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另外是不同的人看也会看出不同的人,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同角度。就像《做出好决定》里面讲的“选择性知觉偏差”,人们看待某件事通常会受到他们主观意识的影响,而不是客观的看待。书中有例子,把同一份调查报告给不同部门的人看,询问要整顿需要从哪个部门开始。结果就是销售部的认为从销售部开始,生产部认为从生产部,总之,谁都认为应该从自己部门开始才对。还有那句流行语“拿起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也是选择性知觉偏差的表现。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要避开选择性知觉偏差,有时候也能利用它,尤其是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时,可以选择某种类型的人,带入进去,以他们的思考特性去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