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一、原文(通行本)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二、译文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人机巧,而是教人淳朴。人民之所以难以统治,就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
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国家必然会遭受危害;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福祉。
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形成了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
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一起复归到真朴,从而极大地顺应自然。
三、拓展思考
本章讲解了老子的政治主张。老子一向倡导“无为而治”,不过本章从“智和愚”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有人认为老子为迎合统治者提出了一套“愚民政策”,其实不然,这里的“智”和“愚”,含义和现代汉语不同。“智”为机巧诡诈之意,“愚”为淳朴自然之意。
以机巧诡诈奸诈治理国家,民众也会变得机巧奸诈,国家自然会陷入祸乱之中。而以“摈弃智巧让人们复归淳朴自然的本性”来治国,国家自然会福祉不断。
老子认为,国家的兴衰治乱与统治者的德行有很大的关系。统治者机巧奸诈,社会风气败坏,国家祸乱四起;统治者淳朴自然,社会风气良好,国家便福祉不断。
因此,老子提倡以愚治国,反对以智治国。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地提升。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大中华可支配资产千万以上的中产阶级已达198万人,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财务自由。
很多人已经不缺少钱,缺的可能是真诚。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男青年到上司李经理家里做客,刚一进门,看到了李经理的儿子,他拍着孩子的肩旁随口说了一句:“我们李经理真会挑”。听得上司一家三口乐呵呵的。
一句“真会挑”便将上司一家三口夸了个遍。一夸经理眼光好,选了这么优秀的夫人;二夸经理夫人优秀;三夸他们的孩子优秀。一家三口是否真的优秀姑且不谈。但男青年“会说话”是毋庸置疑的。
人们习惯于听好话,有时候说好话被标榜成一种能力。好话的对立面是坏话,无论是好话还是坏话,都是不真诚的,都是假话。
“道”具有真朴的特性,有道之人自然是真诚的。正是这份真诚,他们的人生才活得淡定从容。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