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杉版资治通鉴【1450】三个问题哲学。2022-01-24

华杉版资治通鉴【1450】三个问题哲学。2022-01-24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22-01-24 06:39 被阅读0次

7、

邹平人王薄拥众占据长白山,剽掠齐郡和济北郡郊区,自称知世郎,意思是说世事可知,他都看透了;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相互激励,逃避征役的人,很多都去投奔他。

平原东有豆子䴚(gang,盐泽地),背海带河,地形艰深险阻。自从高氏北齐以来,群盗多藏匿其中。其中有一个叫刘霸道的,家就在附近,累世仕宦,资产富厚。刘霸道喜欢游侠,家中食客常有数百人。等到群盗蜂起,远近之人多前往依附他,有部众十余万,号称“阿舅贼”。

漳南人窦建德,少年时就崇尚气侠,胆力过人,为乡党所归附。正巧招募人征高丽,窦建德因为勇敢,被选为二百人长。同县孙安祖以以骁勇选为征士,孙安祖推辞说家为水淹了,妻子儿女又饿死,县令大怒,鞭笞他。孙安祖刺杀县令,逃亡投奔窦建德,窦建德窝藏他。官府逐捕,顺着踪迹追到窦建德家,窦建德对孙安祖说:“文皇帝时,天下殷盛,征发百万之众以伐高丽,尚且失败。如今水潦为灾,百姓困穷,加上之前西征吐谷浑,士卒一去不回,创伤还未恢复;主上不体恤百姓,仍更发兵亲击高丽,天下必将大乱。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能做一个逃亡犯呢!”于是集合无赖少年,得数百人,命孙安祖率领,进入高鸡泊中为群盗,孙安祖自号将军。

当时,还有鄃(shu)县人张金称聚众于河曲,蓚(tiao)县人高士达聚众于清河境内为盗。郡县官府怀疑窦建德与贼交通,把他的家属全部逮捕杀死。窦建德率麾下二百人逃亡归附高士达,高士达自称东海公,任命窦建德为司兵。

不久,孙安祖为张金称所杀,其部众全部归附建德,窦建德的兵发展到一万余人。窦建德能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与士卒同甘共苦,由此人们争相归附他,愿意为他效死。

自此之后,各地群盗蜂起,不可胜数,徒众多的发展到一万余人,攻陷城邑。

十二月十三日,皇帝敕令都尉、鹰扬(武官名)与郡县互相配合追捕,抓获的就地斩决;但是不能禁止。

华杉曰:

这就是“祸起萧墙”,杨广要征讨高丽,大军还没出发,内部先乱了。乱的原因,就是征高丽引发的。教训是什么呢?是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要学会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因为解决问题的举措,可能带来新的、更大的问题。

我有三个问题哲学:

[if !supportLists]第一,  [endif]你以为是问题的,大概率根本不是真问题,不需要解决。

[if !supportLists]第二,  [endif]即使需要解决,但解决问题的举措,会制造出新的问题。不如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

[if !supportLists]第三,  [endif]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解决现在的问题,而是以后。以后如何才能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补充讲解了一下第三条,这是最重要的。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其实你只能买单止损,并不能解决它,更不能“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你越想夺回损失,就越是抱薪救火,最后把自己损失得一干二净。因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你之前的错误。你要总结,也是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问题了。

这就是寻找问题的“真因”,从“真因”出手解决。但是,也只能解决以后,不能解决眼前。眼前只能接受损失。

就以杨广的问题来看,他现在面临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高丽问题。高丽为什么脱幅而去?因为中国内乱。所以,要高丽回归隋国,就要把国家搞好,对高丽人民有吸引力。所谓悦近来远,怀柔远方。全国人民都喜悦,境外的人都羡慕,就都想回归。那时候,如果他自己内部又没搞好,自然就回归了。出兵解放,百姓也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不费刀兵,就可传檄而定。不到这种情况,就与问题共存,带着问题前进。

第二个,盗匪问题。盗匪问题本身就是杨广为了解决高丽问题制造出来的。现在他又出招了,朝廷部门和地方官府联合追捕,就地斩决。能解决吗?解决不了。因为问题的真因在他自己身上,不再盗匪身上。他只有解决自己,才能解决问题。停止征兵,让百姓休养生息,盗匪自己就回家种田了。人家本来就想在家种田,并不想出来做盗匪。

找对问题,找到真因,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杉版资治通鉴【1450】三个问题哲学。2022-01-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av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