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容者乃成
天臺寺游记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在我后安老家西头屋的西墙上贴有一张字画,就是著名的寒山拾得问答录,对于笃信因果的我曾把它熟记于心,用来抵御种种烦恼。在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里藏有任县县志,我借阅过,才知道寒山拾得的故乡就是我们任县双蓬头村。今年寒假春节过后,我就有寻访文化古村双蓬头的意愿,无奈没有成行。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小友华下午三点打来电话,说我们去双蓬头天臺寺看看吧。听了之后,正在从老家往回赶的我马上应允,一来满足曾有的意愿,而来体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三点十五分,小友华、华之发小龙、我,在公交终点站碰面后沿253县道一路向东而去。
诗僧寒山和拾得既是传说中的人物,亦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两人据说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其传说由来已久。两人为唐朝贞观年间人,常住浙江天台山,后驻锡于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的寒山寺。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诗才横溢,被称为是与李杜齐名的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在清代时,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圣、合圣。在我国民间称为“和合二仙”,是相亲相爱、情深义重的象征。
寒山原名韩山,拾得原名石德。双蓬头村韩姓说寒山是他们的先祖,现在姓韩的还不少,杨留垒村姓石的只剩一户。双蓬头村本来因为地势起名叫双凤头,老人们能说出哪儿是凤头、凤尾,哪儿是凤嘴,但因为出了寒山,更因为寒山与拾得整天蓬头跣足,嘻嘻笑笑的,于是把村名改为双蓬头了。
回顾这些故事着实令我心动不已,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双蓬头。正赶上骆庄镇赶集,小摊路边林立,把诺宽的马路占了三分之一,轿车、货车、半挂大车一辆辆压在马路中央。我们缓缓前行,再急也应以安全为要。龙抬头的第一天,天气还算说得过去,不温不寒,下午的阳光透过车窗射在身上,裸露的皮肤微微泛热。滴鸣一阵响过一阵,紧跟前面的斯柯达,我们顺利自闹市冲出,瞬间把时速调到六十以上。
过了象牙寨,公交公司上班的龙指了一条小道,说这样的小车过留垒村的坏路危险。我们走了大约一公里左右土路后,上了一条两三米宽的水泥路,也不清楚拐了几个弯,快进入一个村落时,我们向左重新上了253县道,又向南行了一公里左右到达双蓬头石桥。石桥多年失修,桥面布满两指宽的深沟,轮胎“噔噔噔”响过四番后,我们过桥了。“南无阿弥陀佛”梵音唱奏已经飘过耳畔,今天二月初一,八方僧客势必要齐聚于此,一场佛事正在大雄宝殿进行中吧!
门楣并不算高大,中间一正门,上方是“天臺寺”三个大字,大门正紧闭着,只有手书楹联“文殊普贤和合寺,寒山拾得双蓬头”赫然入目,笔势雄健中透着庄重。两边各一侧门,我们从侧门过,二老者门前端坐,面色安详,其中稍显年轻者嘱咐了我们一句“后院大殿午课中莫进,其余尽可观览。”
大门后是“和合殿”,有“戏童”状的“和合二仙”雕塑左右各一。东边的“戏童”,露肩坦腹,手执莲花,憨态可掬,令观者心头顿生喜悦之意。此“和合殿”重修于2012年八月,有碑立记。
天臺寺游记寺东西两边建有财神殿、客堂、斋堂、大寮、上客房等一系列殿堂及功能用房,中间“观音殿”可谓富丽堂皇,阵阵檀香纳入鼻息,不为呛人,起码好过前不久去过的南和“白雀庵”。但我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我所盼的是观瞻庄严的佛教仪式,一声声弥陀从大殿传来,应该是接近尾声了吧!
“快来拜观音呀!”小华边喊边从观音殿而出,手中还捧着两卷经书。其实不消说拜,我的心早已拜服,但想到“仪式”二字,我毫不犹豫来到观音像前行了三跪拜礼,一叩首,表示对佛(觉悟者)礼敬;二叩首,发愿向觉悟者学习,愿归于佛门;三叩首,是在庄严者的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佛教讲一切由心造,外在的形式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状态,《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观音殿后佛号隆隆作响,两排男女僧客正做最后收势,院中正立,双手合十,口念弥陀。其中一僧客年纪尚轻,而态度恭敬,念佛最响。僧人们身着灰蓝色布袍,足蹬青黑色棉鞋,有男有女,有年长者,有年青者。仪式很快完成,僧人们各自回房,意味者后院的大雄宝殿做课完毕,外人可以进去观览了。可惜我们没有看到仪式的整个过程。
天臺寺游记大雄宝殿应是寺中最大的一座佛殿了,殿前方台东边是一口大钟,西边是一座巨鼓,所谓“晨钟暮鼓”是也。“晨钟”处有联,“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暮鼓”初亦有联,“风调雨顺四季乐,天祥人和六时安”。宝殿外我们留了念,进殿后我们都收起了手机。释尊塑像呈跏呋式高坐在堂中央,闭目垂眉,无比庄严,见者无不心生向往。释尊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塑像、普贤菩萨塑像。行三跪礼后,我们自右开始绕佛。十八罗汉,鼻尖发卷,袒胸露臂,形态各异,相貌非我中国人士,只有西南角伏虎罗汉相与西游记中之唐僧相像。罗汉又称阿罗汉,指能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分局各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佛教传到中国后,十六罗汉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后来演变成为十八罗汉。
出了宝殿,西斜的阳光黄艳异常,我们转过身,见宝殿门右方写有“请靠右进门迈右脚”字样。宝殿向东是方丈居所,这时有前文所提年轻僧客自方丈屋而出,告一香客说“改日再会吧,今日无暇!”从墙壁上天臺寺简介所知,现任方丈为性静法师,自当多求清净。
初入寺时我便有疑惑,为何不叫“天台寺”?现在想来,文殊菩萨又称妙吉祥菩萨,寓意一切吉祥之本源。“臺”字,上面为吉祥的“吉”,下面为“室”,寓意吉祥的地方。文殊菩萨对此字极其欢喜,其住持之道场称为五臺山,其多次示现出生地,如浙江臺州、山东烟臺、河北邢臺,皆与“臺”字有关。任县天臺寺,自建寺以来未见立过宗旨,皆以寒山拾得之事迹而论,而与智者大师所立天台宗无丝毫关系,是故认为天臺寺之“臺”,理应为“臺”字,而非“台”字。文殊菩萨化身寒山,写有不少有禅意的诗句,堪称中国禅宗之始,可称为祖。著名的和合文化,正是以寒山拾得对话为基础发展弘扬起来的,所以寒山文化、和合文化、文殊文化和般若文化,都是以文殊菩萨大智慧为基础,结合修行与社会发展慢慢完善的产物。生活于和合文化发源地的我应以此为傲吧!任县辛店镇人会更珍惜吗!
据传,天台寺前尚有“大清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毂旦”立的“顺德府任县双蓬头重修天台寺碑记”一通。碑文由翰林学士麒熏沐撰书,还有三通古碑在“文革”时期被当做石料拉走做了桥墩石。
转眼下午五时已过,想晚上还有工作要忙不如早回。我们回返并没走来时的路,怕没新意;同时也想领教先前司机小龙所言坏路有多坏!年前曾入深山探寻圆通寺,石路皆被夏日暴雨后泥石流所冲,乃四肢并用奋力才至,再怎说访天臺寺也不止于此。而如果道路顺畅的话,也许来天臺寺礼佛敬香的香客会更多吧!
丁酉年二月二日夜。
天臺寺游记 天臺寺游记 天臺寺游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