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来个小故事,有点血腥,不要害怕。
这个故事发生在1848年,地点是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铁路~佛蒙特州路段,主人公是铁路领班工人菲尼亚斯·盖奇,年仅25岁。
盖奇被认为为最好的领班,工友们尊敬他、喜欢他,家人朋友都觉得他既安静又受人尊重。
但一天的下午过后,一切都变了。
当时,盖奇和工友正在用炸药清理铁路的佛蒙特州路段,但是,炸药提早爆炸了,冲击波带着一条3英尺长、7英寸宽的钢筋插进了盖奇的头骨。
钢筋刺穿他的左脸,穿过他的前额皮质,飞到了他身后足有30码远的地方。那条钢筋上还粘着他的大脑灰质!
尽管这样,他还是奇迹般地生还了。
两个月后,盖奇的身体机能完全恢复了,三个月后,他已经痊愈了,重新开始了工作。盖奇说自己“哪里都挺好的”,一点都不疼了。
这听上去是不错。不幸的是,盖奇的悲剧并未到此结束。他的外伤是痊愈了,但他的大脑却发生了奇怪的变化。
朋友和工友都表示,他的性格大变。哈洛医生在原始事故医疗报告上记录了盖奇的变化: 盖奇心智和身体之间的平衡似乎被打破了。他经常粗鲁地侮辱别人(他以前不是这样)。
本来哈洛医生设计了很多未来的康复计划,但还没来得及实施就不得不放弃了。
自控力 第一章这是《自控力》第一章里丧失意志力的惊人案例。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故事中有加粗的字体“前额皮质”“灰质”,它们是什么呢?掌控人的哪些意志呢?
这要从“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经学原理说起。
神经学原理有一个重要的名词叫前额皮质。前额皮质是位于额头和眼睛后面的神经区,它主要控制人体的运动。
比如走路、跑步、抓取、推拉等,这些都是自控的表现。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前额皮质也逐渐扩大,并和大脑的其他区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现在,人脑中前额皮质所占的比例比其他物种大很多。
前额皮质扩大之后,就有了新的功能。它能控制我们去关注什么、想些什么,甚至能影响我们的感觉。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认为,现代人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
如果坐在沙发上比较容易,它就会让你站起来做做运动。如果吃甜品比较容易,它就会提醒你要杯茶。如果把事情拖到明天比较容易,它就会督促你打开文件,开始工作。
前额皮质并不是挤成一团的灰质,而是分成了三个区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种力量。
说完这些,我们再回到开头的故事中, 之所以盖奇的性情发生了180°大转变,是因为他失去前额皮质的时候,他也失去了“要做”“不要”和“想要”的力量。
钢铁般的意志力看似是他性格中不可动摇的一部分,却被那根刺穿头骨的钢筋击碎了。
科学证明,即使人的前额皮质并非受伤,也不会自始而终。
醉酒、缺觉、疲劳、分心等都会影响到它,使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会突然大发雷霆,事后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虽然灰质还好端端地待在大脑里,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和盖奇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即使我们的大脑精力充沛、足够清醒,也不是不存在危险的。
我们有能力去选择“难的事”,也会有冲动去做“容易的事”,我们需要选择“更难的事”阻止这种冲动。
这就是“更难的”。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这只是第一章的一小部分,看起来看这本书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因为我全靠电子书。
其实《自控力》有经典的套装三册,我有的只是其中的一本,《和压力做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