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11写作Ⅰ有礼群会聊天,会说话,你就成功一半
为什么别人不喜欢和你聊天?丨告别自传式聆听

为什么别人不喜欢和你聊天?丨告别自传式聆听

作者: 苏陌080 | 来源:发表于2018-08-04 22:03 被阅读117次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到: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

有一天我的朋友和我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拒绝我的父母,我不想再被安排相亲。”

听到她的困扰,我没有多思考就给出了几条建议,我告诉她可以先和父母沟通,也许他们并不知道她的想法。

然而,那些建议并没有让她的情绪变好。

在对话中断的沉默中,我发觉我犯了一个错误——自传式聆听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自传式聆听

自传式聆听以“我”为出发点,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对他人说出的内容进行理解、评价甚至质疑。因而在内容的接收上,具有自传式聆听行为的人只愿意听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于背离自己认知的内容则选择性忽略。

自传式聆听对自己和他人会造成什么影响?

有一次我在书店门口遇见一对母女,女孩脸上带着狡黠的好奇,她和妈妈说:“老师让我们读四大名著……”

话还没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早就让你去看了吧,非要等到学校要求你才说,你看看邻居家的小孩,比你还小,四大名著他都看过好几遍了。”

等妈妈说完,女孩脸上的好奇没了,那句没说完的话也没有后续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女孩,你会产生什么感受呢?

在生活中自传式聆听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它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无法沟通,同时也容易激起他人的愤怒情绪。

01 无法沟通,导致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在沟通时自传式聆听的人只是告诉别人自己的信息、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影响,因而与之沟通的人会产生强烈的被忽略感,甚至导致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即使有想说的话也会因为对方的不去理解而拒绝进一步交流。

02 激起他人的愤怒情绪,导致不欢而散的谈话结果

自传式聆听的人容易带着主观想法臆断他人的表达,甚至于直接对其进行批判,且因为自传式聆听的人只关注自己,因而他们很少去思考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会引起他人不适,即使用词尖锐在他们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平白无故遭到他人不客气反驳的人则会因为自己被误解、被不礼貌对待而产生愤怒的情绪,这就可能导致他也采用过激言词反驳,进而引起双方冲突。

为什么会产生自传式聆听

01 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自我中心主义”概念,原指婴幼儿的判断和行为有受自己的需要与感情强烈影响的倾向,后延伸至青少年与成年人。其表现为心目中只有自己,不能容纳别人,一切以“我”的好恶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以自我为中心其实是人的天性,是从婴幼儿时期就产生的倾向。但人同时具有集体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与家庭成员的连接和与外界的交流,协同合作的概念也会被植入到思想中,但若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或刻意放任自己,则在后期也会显示出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倾向。

那是不是只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才会出现自传式聆听呢?

其实我们会发现,平常挺能理解他人的人在一些环境中也会出现自传式聆听。

02 环境影响

1)

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环境中

在反复经历了不受自己掌控的负面刺激后,你发现无法通过努力改变对方的行为,这时候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例如面对你的无理上司、或强势长辈、或动不动就反驳你的朋友……

处在这种环境中的“弱势方”,在里面的人开口说话前就已经预先带上了敌意,因为他们已经预先判断会受到“侵害”,并且这个“侵害”是自己无力改变的。

不止是自身经历的习得性无助,社会范围内的无助事件也会影响我们的态度。

例如:

每到逢年过节,网上都会有很多被各种亲戚炮轰的段子,即使你还没有经历过那些,但受到外界影响,当身处七大姑八大姨齐聚的环境中,就会自发地把那里当成“战场”。

这种情况被心理学家称为【替代性无助】。

2)

面对厌恶反感的人

有一句俗语是“爱屋及乌”,它的意思是喜欢一个人会连带着喜欢与TA相关的事物。但是,同样的,当你讨厌一个人时,也会讨厌与TA相关的事物。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因而,当面对厌恶反感的人时就倾向在对方开口说话前就预判那些话都是不好的。

3)

处于高压紧迫的环境中

在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焦虑感,这个时候人的注意力会集中于如何消除这一状况下,因而容易忽略其他需要投入注意力的事情。

如何破除自身的自传式聆听

聆听方式已经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习惯,要改变需要我们打破自身惯性,调动精力去调整。

这里有三个步骤来改变聆听方式:看见自己、看见别人、学习聚焦聆听与全方位聆听。

01 看见自己

通过回忆与他人的沟通情况,知道自己的聆听方式;

了解自己在面对什么人时会出现自传式聆听;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自传式聆听出现的原因、当时的感受、想法;

分析原因、感受和想法,思考如果重新来一次可以怎么应对;

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去注意自己的聆听方式,并按照思考的应对方式去处理。

02 看见别人

将他人视为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而不是某一个标签。

很多时候,在我们和他人沟通前就已经对他人下了定义:他是一个强势的人、他是我的下属、他从来提不出有用的东西……

这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定义,它们被带上了我们的主观判断,影响了我们与对方的平等交流。

我们应该将他人视为与自己一样的有着优点与缺点的实实在在的人。

03 学习聚焦聆听与全方位聆听

聆听有三个层次:内在聆听、聚焦聆听、全方位聆听

第一层次-内在聆听

处于这一层次的聆听,实际上只是在关注自己,在沟通时他们听不见别人的声音,只在注重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层次-聚焦聆听

聚焦聆听时,他们会关注别人说的内容,也会注意别人的表述方式,通过注意他人的表述方式来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层次-全方位聆听

全方位聆听是以同理心来倾听对方,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对方的语调、语气来聆听对方的情绪,并通过聆听对方隐藏的内涵来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

自传式聆听属于第一层次的聆听,要达到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聆听,需要做到:

聆听事实

不要带有自己的假设和预判,耐心了解事实。

聆听感受

观察对方的语调、语速、表情,据此了解对方的情绪变化。

如果无法确定对对方的情绪判断是否准确,可以通过提问确认,如:我感觉到你现在很兴奋,是吗?

聆听意图

这一步需要我们换位思考,用同理心去倾听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意图。

如果无法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也可以通过提问来澄清,如:你说你讨厌运动,但在说到骑自行车时你很有兴趣,其实你是想尝试的对吗?

小窍门:

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去认真聆听他人,那么,在表达自己前去喝口水吧。这点间隔的时间能让你放弃一些不需要说的话。

如何与习惯自传式聆听的人沟通

改变别人是很困难也很吃力不讨好的事,因而我们很难去改变别人的聆听方式,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来与他人平等对话。

01 发言权杖

印第安人在讨论重要事情的会议上,会用到一个权杖——发言权杖,它代表着话语权。在会议上只有持有发言权杖的人才能说话,其他人只能去理解、复述持杖人的话,而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当发言人确定其他人已经完全理解他的意思后才会将发言权杖传给下一个人,由新的持杖人继续发表他的观点。

在沟通中,我们可以借用发言权杖的模式,让彼此充分理解对方。

自传式聆听给你带来过哪些困扰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别人不喜欢和你聊天?丨告别自传式聆听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到: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

  • 自传式聆听

    聆听还有自传式? 有的,也许你用的正是自传式聆听。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自传式聆听:就是聆听后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的输...

  • 10.9工作日记

    先理解别人再被别人理解,养成聆听的习惯,戒掉自传式回应。 有时候想想也是,当客户一直在拒绝的时候,就变得自传式回应...

  • 习惯五:知己知彼

    学会聆听:想影响别人就要先了解别人,移情聆听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 四种自传式回应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建议只有接受或...

  • 知彼解己

    先去理解别人,然后再寻求被别人理解。理解别人,是重要的态度,聆听别人,是重要的技能。 怎么做呢?第一,戒掉“自传式...

  • 知彼解己

    先去理解别人,然后在寻求别别人理解理解别的是态度,聆听别人,是重要的技能。 1:戒掉自传式回应。 2:用耳朵听,用...

  • 我为什么不喜欢和你聊天

    文/周一 小天是我的初中同学,他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考上高中就直接毕业步入了社会。 前两天约我出去吃饭,叙叙旧。...

  • 2018-08-03

    知彼解己 戒掉自传式回应 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 移情聆听

  • 知己解彼

    理解别人是一种心态,倾听是一种技能 1.戒掉自传式回应,2.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3.移情聆听 学会倾听,...

  • 10月26日 知彼解己

    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以前我总觉得别人不了解我,原来其实是我并不了解她们。很多时候和别人交谈,我很喜欢自传式聊天...

网友评论

  • 八戒的小屋:好棒的读书笔记,沟通出现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对对方话语的解释出现了问题,沟通沟通,就是对同一个信息达成同样的解读,澄清理解偏差~~~
    苏陌080:@八戒的小屋 《非暴力沟通》中有一句话,大意是,中国的社交环境不支持我们表达个人感情,因而沟通会更困难
  • 娟娟新月:👍👍👍
  • 329c6a55812b:谢谢你的文章
    受益匪浅,谢谢
    苏陌080:@_专注 ^O^
  • FamilyLove:不错,👍
    苏陌080:@FamilyLove 3Q~
  • 喜不辍:受益
    苏陌080:@云喜猹 ^O^

本文标题:为什么别人不喜欢和你聊天?丨告别自传式聆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cv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