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在山脚下,房前有竹林有良田,很幽静。
家里很安静,舅舅舅妈忙于生计,过年才回家。表弟表妹都长大了,不常回家。只剩下外公外婆守着那栋新建不久的楼。
这里的时间过得很慢,让人很放松。外公却是闲不住的。辛劳一辈子,腰也弯了,背也驼了,岁月在脸上镌刻出一道道深深的印子。可他依然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用他的话说一天不干活浑身上下都难受。自留地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侍弄地里的青菜,浇水,施肥,捉虫,松土……总有忙不完的事。
汗水滋润的土地总是格外肥沃,庄稼都比赛似的个个往上蹿,绿油油的一大片,看上去让人格外欣喜。外公家的菜总也吃不完,他总是很乐意把地里的菜分给邻居和亲戚朋友们,按他的意思来说,这叫物尽其用。种菜对他来说不再是为了餐桌上的一盘菜那么简单了,似乎已然成了他的乐趣,他的精神家园。
人是不得不服老的,当腿脚不再灵便,反应不再迅速,生活节奏慢下来的时候,他总想有点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为之振奋充满成就感。再者说外公如此辛勤劳动了一辈子,早已将这样的习惯融到生活中,成为惯性。即使没有含饴弄孙,生活依然有自己的节奏,不慌不乱。
外婆极少跟外公下地,她的腿脚不灵便,膝盖时常疼痛,连蹲下再站起来都很费劲,所以外婆基本都在家操持家务活。打扫屋子,喂猪,洗洗涮涮,生活做饭,半天的时间就这样溜走了。
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老高。阳光洒在竹林里,斑驳的光影随着轻风摇曳着,树叶儿被风摇得哗哗哗。似乎闻到饭菜的香味了,外公想。他直起身子,擦擦额头的汗,摸摸光光的头,捡起手边的帽子拍打拍打,扛起锄头回家了。
外婆这时候一定是在屋前翘首以待,如果外公迟迟不归,外婆会望着外公在的方向喊上几声,乡间回绕着外婆高昂的呼喊声,XX,吃饭啦!外公这时候会慢悠悠地答,来咯!每当这种时候,总觉得岁月静好,儿时的我就认定这才是爱情本身的模样。
外公总是爽朗的,不管外婆因为琐事吵闹,还是外婆不满意什么事情生气发火,外公总是不紧不慢的,笑呵呵地说,好啦好啦,没事啦,没事啦,气什么嘛,生气容易老哦……外婆总会噗嗤笑出来,不生气了。又或者外婆会更加生气,外公会在这时候慢慢给外婆夹菜,一边说着,吃饭的时候别生气了,只顾着生气好吃的都被我吃点咯!外婆总是又好气又好笑,再大的火气都烟消云散了。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一到节假日就奔到外婆家去玩儿,可以一边跟表兄弟表姐妹们疯玩儿,一边享受外婆做的各式各样的零嘴,遇上风雨交加停电的时候就更好了,我们可以点着蜡烛围坐在外公身边,听他讲各种故事。悬疑的,神话的,民间传说的,听过包拯传奇的一生、老虎吃人、不孝子等等故事。外公很擅长讲故事,我们总是很入迷,随着故事情节紧张,悲喜,恐惧。虽然成长的岁月里听过很多遍外公讲的故事,但是每次版本都有变化,从不生腻。
时光总是很公平,对谁都不偏不倚,匆匆流逝谁也抓不住。我们长大了,外公外婆都老了。即使我们都不常回去看望他们二老,但是我时常想念外婆的家。过年时一起准备年夜饭,一起贴对联,一起祭拜祖先……怀念那样的年味儿,充满仪式感,充满烟火气。
时到今日,我还是喜欢在心情低落的时候,需要情绪出口的时候去外婆家小住几日,看看乡间的生活,看看外公种的菜地,看看袅袅的炊烟。日子会慢下来,欲望会淡下来,内心感到安宁。
外婆的家一直在山脚下,那片土地古老而美丽,与世无争,像极了我的乌托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