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过处唯存梅,知识增时只益疑”
王国维(1877―1927),国学大师。王国维一生就是对人生问题不断追索讨问的过程。身体本身羸弱,近代的裂变致使其一生“忧生忧世”悲观情绪。最先接触的是叔本华哲学,并深受其影响。叔本华哲学多是“悲观主义人生论”,与王的思想有深度契合点。后移文学,“余之性质,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也因为这个特点,王的诗词和传统诗词相比,不仅关注人的伦理世情,去重复离别相思、宠辱升降的主题;而是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暂时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基性的命数;也就是说王国维开始摆脱传统的伦理视界的限制,进入一种哲学视界,对人生进行一种哲学式的审美思索和艺术表达。
同时,王国维对自身评价很高。《静安文集续编.自序》说:“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则平日之所自信也。虽比之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余愧有所不如,然此等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
王国维后来又进入到戏曲方面,撰著了《曲录》,《戏曲考源》,《唐宋大曲考》,《优语录》,《古剧角色考》。《宋元戏曲史》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壁”――郭沫若。
后来又埋头与古文字,古器,古史地的研究。
“词以境界为上”是《人间词话》的核心。64则词话中,前九则是“境界”说的纲领,后面是具体的批评。书中提到的“境界”一词,并非具有同一的意义。其中,“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是一种境界。
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物我之间而道艺为一,与天冥合,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真文学”不受功利的干预,做到景真、情真,不仅是个人的一己之情,更是诗人对宇宙实底,人生本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体悟。
三、“真景物,真感情”得以鲜明真切的表达。
“造境”与“写境”是一种境界,由不同艺术创作方法所造成。造是“虚构之境”,写是写实之境。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一种境界。“无我”是作品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有我”指“我”的意志尚存,且与外物有着某种对立的关系,当“外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威胁着意志时观物而所得的一种境界。
“内美”与“修能”、“能入”与“能出”是一种境界。内美是先天的才华,与生俱来的美质;修能是后天的修养。能入,“入乎其内”是指对“宇宙人生”做深刻体验、精细观察,以积累丰富的材料,逼真地描绘生活;“出乎其外”是指能摆脱生活之欲,忘掉物我关系,从而对审美对象进行“静观”,创造能给人以暂求解脱的艺术美,站在一定高度或保持一定距离观察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