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经常会听人说某本书某位老师的译本最好,通常情况就会选择公认的最好的版本去读,并不会特别去读其他版本作一个对比。
最近读了两本外文书,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和毛姆的《面纱》,两本书都是在某信读书上读的,因为同时也听有声书,发现我的版本和有书的版本并不一样。
读《漫长的告别》时,因为喜欢有声书的版本,特意在某瓣上去找对应的版本,最终总算成功找到了。相比于微 信读书中评分最高、阅读人数最多的版本,我认为我最终找到的版本文字更优美,更有诗意。
《面纱》却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为了兼顾阅读和听说,我特意选择了两者都有的版本,不过在阅读的时候发现这个版本的翻译读起来很别扭,听的时候总是听到很多“ta”,完全搞不清对话是怎么回事。
读到“令他惊奇的是他看到她泪流满面”这句的时候实在是忍无可忍,果断选择了另一个版本的书。
另一个版本的翻译是这样的,“他吃惊地发现她的脸上流着眼泪”,这种翻译读起来就舒服多了。
还有一件对我很有启发的事。
我一直很喜欢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前几天看到昆德拉去世的消息,就想把书翻出来再读一读。
很多年前买的书放在老家了,于是又在微信读书上找了一下,结果找到的版本全都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无论如何,我只喜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个书名。
所以说以后读外文书,选好译者和译本很重要。
说到翻译的事,想起有个教授讲过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说汉语和英语的表达逻辑是很不一样的。英语表达时,通常是先说观点,然后论证,最后还是会回到观点,所以读英文的东西,只要读开头和结尾就基本上能够掌握核心内容。
而中文的表达逻辑不一样,我们习惯从外到内、由远及近的表述,因此有可能一段话的开头和结尾完全是不一样的观点,因此不管是在听人说话或在阅读中,如果只是听或读一部分的内容,是无法正确理解对方的观点的。
他这么讲的时候,我似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教阅读的老师都在讲快速阅读法,这确实是合理的,毕竟市面上的大多是的干货类书籍其实都是外国人写的,特别是英语体系的作家居多。
所以对五花八门的读书方法,还是要看读的是什么书呀,不能什么书都用速度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