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图书馆读书心理
【每周读本书】《提问》

【每周读本书】《提问》

作者: zl爱思考的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23-10-27 16:27 被阅读0次

    【基本介绍】

    《提问》,作者[丹]托马斯·韦德尔斯堡,台海出版社·磨铁2023年7月出版,9.5千字。

    本书题为“提问”,主旨却是通过“重构问题”的技能,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书共分三部分11章:

    第一部分 解决正确的问题,包括你的问题是什么、重构的解释。

    第二部分 如何重构,包括为重构做准备、建立问题框架、跳出框架看问题、重新审视目标、审视闪光点、对着镜子自我反思、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继续推进。

    第三部分 克服阻力,包括三大战术挑战、当人们拒绝重构时。

    【阅读感受】

    1.

    有时候,要解决一个难题,不是一味地去寻找解决方案,而是把注意力转向问题本身,不仅要分析,更要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

    作者举了一个最精典的例子:物主们都在抱怨“电梯太慢了”,怎么办?有人迅速拿出了解决方案,比如,升级电机、改善算法、安装新电梯。这些解决方案都是为了“让电梯运作更快”。

    但是,有人却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安一面镜子、播放音乐或短视频。为什么他会提出这样的方法?这因为他认为“电梯太慢了”,让人感觉“等待时间太难熬”,所以他要想办法"让时间没那么难熬"。

    安装镜子不能让电梯运行更快,它却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理解方式:重新定义了问题。

    如何通过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重构。它能让我们从根本上找到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

    2.

    本书三个部分,最让我触动的是第一部分。

    作者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重构是捷径”。

    作者还说,“重构正是我们认知工具箱里最需要的那件工具。”

    正如一位高管所说:“我们没有时间发明轮子,因为忙着搬运重物。”。

    关于重构的警句还有很多,比如,“给小男孩一把锤子,他会发现眼前的一切都是钉子”、“精神错乱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但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

    当我们面对以下问题类型时,一定要首先去审题,看看这些问题是否需要重构。(1)一个定义不清的麻烦或痛点。比如,我的职业生涯已经停滞不前;行业正在衰落;我孩子不学好。(2)一个我们不知道如何实现的目标。如,我们希望成为××市场的领先者。(3)一个被众人推崇的解决方案。如,“我看到一个很酷的网站,员工都在这里分享他们的想法。我们也要搞一个。”

    3.

    在重构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建立框架,找到出发点。我们要问一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正确的问题呢?”  如果可以,尽可能写下来,快速写一份问题陈述,用几句简要、完整的话来描述问题;同时列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谁与这个问题相关?

    我们常常陷入“问题即障碍”的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上有一个微妙的陷阱: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障碍上,都在想如何搬开它、解决它或绕过它,但这样反而会让人忽略更重要的目标。

    对着镜子自我反思,聚焦的是隐藏在框架内的因素----自己。我们要反思的是:我在制造这个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即使问题与我无关,问问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否可以变一变。对着镜子自我反思的诸多策略中,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将问题缩小到自己能解决的范围内。

    4.

    在如何重构上,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审视闪光点”策略。

    闪光点策略是《瞬变》的作者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创造的术语,指的是重点去寻找那些问题没那么严重的情况,甚至不存在问题的情况,关注这些积极例外能够让我们获得看待问题的新视角,甚至可能会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作者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审视闪光点。有一对夫妇常常争吵。心理咨询师发现夫妇俩多数的争吵发生在晚上10点以后,进而注意到他俩并非因为价值观不同而吵架,而是因为一天的能量消耗殆尽而脾气暴躁。重构了问题之后,夫妇俩制定了“10点钟规则”,简单来说,就是晚上10点以后,两人不许提出任何严肃或复杂的话题。如果一方失控想挑事,对方就会说“10点钟!”争吵都必须停止。这个规则后来成了他们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帮助他们度过了近十年的幸福婚姻生活。

    寻找闪光点时,不一定要为自己的问题找到完美的匹配方案。在这点上,少就是多:越是概括性地定义问题,越容易在其他地方找到闪光点。比如,上一个例子中,涉及个人问题时,心理咨询师常常默认去找更深刻、历史性的问题,这或许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启发:一切都与童年有关。这种分析模式也许是对的,但即便有了分析结果,也很难去改变什么。真正有帮助的是他们对积极例外的分析。

    寻找闪光点时,我们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即把自己的问题传播出去。此时,三点提示很重要。一是不要使用术语,这样才能让更多外行人理解你的问题。二是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为什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障碍是什么,你之前试过哪些方法?三是不要为解决方案设定太多限制。与其写“我们需要一种更便宜的打井方式”,不如写成“我们需要为120万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水井也许不是唯一答案)。

    6.

    作者在书末“推荐阅读”部分,列出了一系列书单,包括一般商业、医学、政治、设计、谈判、教育、培训等各领域涉及或带有重构思维的书籍,比如《决断力》《整合决策》《每个病人都会讲一个故事》《谈判力》《高难度谈话》《掌控谈话》《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关键7问》等。我曾读过其中的两本《掌控谈话》《关键7问》,难怪对重构方法感到似曾相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周读本书】《提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lj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