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读雪听寒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dccfb9aeed9bf38c.jpg)
在我国广袤浩瀚的历史烟尘中,许多彪炳史册的清官廉吏令人敬畏景仰,让人明德励志。这些熠熠生辉的廉政典范们以他们爱民、护民的种种言行,为广大百姓所称道和拥戴。他们跟一些表心志、抒情怀的诗词名家一起,写出了众多的诗文、辞章与佳句,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廉政经典文化。
言为心声。我们从一篇篇充满正气的廉政诗文里,不仅读出了人格和品行,听出了壮志或惆怅,还从一个个昂首挺胸的清官剪影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也品出了廉政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00a90e285f3b852f.jpg)
西汉的桓宽在《盐铁论·疾贪》里写道:今大川江河饮巨海,巨海受之,而欲溪谷之让流潦;百官之廉,不可得也。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故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这句话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并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资料,它从实际出发,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对廉政提出了历史的要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944793e0acdc7e1e.jpg)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个很小的官职期间,有人送他一条十分名贵的毛毯“织成锦”。十分贫穷的杜甫不为心动,原物送还并题诗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赠情。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由此我们可见杜甫情系百姓、乐以心安的胸怀。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3e7e0df1a554d59e.jpg)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写有《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众口交毁,而被连连贬职。诗人托友人辛渐给洛阳的亲友带去口信,表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不变信念。“一片冰心在玉壶”由南朝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鲍照的诗句“清如玉壶冰”而来,一经写成,便成为了寓意自身廉洁的千古佳句。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56724bc5b71926fe.jpg)
我们所熟知的宋朝包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他60岁寿辰时吩咐家人概不收礼。但第一个送来寿礼的却是皇帝,皇宫委托送礼的太监深知包拯的脾气,特意在礼品上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拯看后,立即挥毫题诗回馈:“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包拯连皇帝的礼品也辞退不受,且有礼有节,言辞恳切,实为一代廉吏、青史名臣。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00bad9c22dc5608e.jpg)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石灰吟》,是我们幼年学习过的语文作品,作者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他为官廉洁,政绩卓著,和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以金银珠宝献之。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看不过去,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打点打点人情呀!”
于谦举起两袖哈哈大笑,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一篇《入京诗》以诗昭志:“绢帕蘑菇与线香,不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闾阎,指民间或百姓)
于谦两袖清风,不让百姓说长道短,以实际行动应验了他的千古名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两袖清风”一词虽非于谦首创,但此词后来演变为成语却由于谦引起,并从此成了廉洁从政的代名词。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64ee1891ce2eb766.jpg)
明代清官胡寿安曾任州县官吏多年,他在河南信阳州知州任满离职时,依然两袖清风。胡寿安离任时,老百姓夹道欢送,依依不舍。他离开信阳前,作过一首《任满竭城隍》的诗:“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不愧苍天不负民”画龙点睛又朴实明了,实为清正廉明者们共同遵循的人生信条;“去时还似来时贫”这句,仿佛向世人交出了其任期财产没有增加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a96613da8463ba94.jpg)
清朝康熙年间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勤于履职,造福一方百姓。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后,即可发布了令人警醒的檄文《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檄文虽短,但读来荡气回肠,崇高的正气一览无余。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dea1850e1956350d.jpg)
清朝“扬州八怪”之首,工诗文、喜画竹的郑板桥,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二年。他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题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中“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思想由此可见。他心系百姓,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的困苦疾声。郑板桥在一首咏竹诗里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清廉、高洁的人品在诗文字间跃然纸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43b095aa2df9b849.jpg)
清朝廉吏赵慎珍在桂林履职期间,写了一幅对联聊以自诫:“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为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联中提及的克己奉公、勤政为民是他自身言行的真实写照,更值得我们今天党员干部学习和借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74922bbae8944783.jp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幅著名对联,其内容既简洁浑厚,又工整大气。林则徐廉洁从政的心声在另一首诗里写得更为直白和具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是啊!为官首先要自己清廉,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读来字字玑珠,让人振聋发聩。
……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44842/5eb6a2bf2fc69e0c.jpg)
中国古代清官廉吏的诗文辞章是我国悠久文化的丰厚沉淀,不仅让我们从这样至高的境界中获得了无尽的温暖与激励,也是我们当今能够增强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以史为鉴,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提升品德与境界,勿忘自尊、自省、自警、自立。要学会从古诗文里品为政之德、思贪欲之害、怀律己之心、抒廉洁之志,如此,方能永葆共产党人本色,才能在高歌猛进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中扬帆远航,早日实现优质高职名校建设的宏伟目标。
网友评论
我想推荐给一些领导干部看看
推荐阅读拙作《七绝 . 官村古槐》。
文章写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