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python笔记-模块

python笔记-模块

作者: hswangxun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16:59 被阅读0次

    1. 认识模块

    1.1 什么是模块

    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包含了python定义和声明的文件,文件名就是模块名字加上.py的后缀。

    import加载的模块分为四个通用类别:

    1. 使用python编写的代码(.py文件)
    2. 已被编译为共享库或DLL的C或C++扩展
    3. 包好一组模块的包
    4. 使用C编写并链接到python解释器的内置模块

    1.2 为什么要使用模块

    随着程序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我们通常将程序分成一个个的文件,这样做程序的结构更清晰,方便管理。我们不仅仅可以把这些文件当做脚本去执行,还可以把他们当做模块来导入到其他的模块中,实现了功能的重复利用

    1.3模块的导入和使用

    1.3.1 import

    自定义模块my_module.py,文件名my_module.py,模块名my_module

    #my_module.py
    print("from my_module.py")
    money = 1000
    
    def read1():
        print("my_module->read1->money",money)
        
    def read2():
        print("my_module->read2 calling read1")
        read1()
    def change():
        global money
        money = 0
    

    1.3.1.1模块第一次导入才执行

    模块可以包含可执行的语句和函数的定义,这些语句的目的是初始化模块,它们只在模块名第一次遇到导入import语句时才执行(import语句是可以在程序中的任意位置使用的,且针对同一个模块很import多次,为了防止你重复导入)

    #demo.py
    import my_module #只在第一次导入时才执行my_module.py内代码,此处的显式效果是只打印一次'from the my_module.py',当然其他的顶级代码也都被执行了,只不过没有显示效果.
    import my_module
    import my_module
    import my_module
    '''
    执行结果:
    from the my_module.py
    '''
    

    原理: 第一次导入后就将模块名加载到内存了,后续的import语句仅是对已经加载大内存中的模块对象增加了一次引用,不会重新执行模块内的语句。
    sys.modules是一个字典,内部包含模块名与模块对象的映射,该字典决定了导入模块时是否需要重新导入。

    import sys
    print(sys.modules.keys())
    '''
    运行结果
    dict_keys(['builtins', 'sys', '_frozen_importlib', '_imp', '_warnings', '_thread', '_weakref', '_frozen_importlib_external', '_io', 'marshal', 'nt', 'winreg', 'zipimport', 'encodings', 'codecs', '_codecs', 'encodings.aliases', 'encodings.utf_8', '_signal', '__main__', 'encodings.latin_1', 'io', 'abc', '_weakrefset', 'site', 'os', 'errno', 'stat', '_stat', 'ntpath', 'genericpath', 'os.path', '_collections_abc', '_sitebuiltins', 'sysconfig', '_bootlocale', '_locale', 'encodings.gbk', '_codecs_cn', '_multibytecodec', 'encodings.cp437']
    '''
    

    首次导入模块会做三件事:创建命名空间,执行代码,创建名称来引用命名空间

    • 1.为源文件(my_module模块)创建新的名称空间,在my_module中定义的函数和方法若是使用到了global时访问的就是这个名称空间。
    • 2.在新创建的命名空间中执行模块中包含的代码。事实上函数定义也是“被执行”的语句,模块级别函数定义的执行将函数名放入模块全局名称空间表,用globals()可以查看
    • 3.创建名字my_module来引用该命名空间
      这个名字和变量名没什么区别,都是‘第一类的’,且使用my_module.名字的方式可以访问my_module.py文件中定义的名字,my_module.名字与test.py中的名字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1.3.1.2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名称空间

    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名称空间,定义在这个模块中的函数,把这个模块的名称空间当做全局名称空间,这样我们在编写自己的模块时,就不用担心我们定义在自己模块中全局变量会在导入时,与使用者的全局变量冲突

    #money  与 module的money是否冲突 ?
    import my_module
    money = 10
    print(my_module.money)
    """
    执行结果
    from my_module.py
    1000
    """
    
    #read1 和 my_module.read1()是否冲突 
    
    import my_module
    def read1():
        print("============")
    my_module.read1()
    read1()
    
    """
    执行结果
    from my_module.py   #my_module
    my_module->read1->money 1000 #mymoduel.read1()
    ============  #read1()
    """
    
    #测试三:执行my_module.change()操作的全局变量money仍然是my_module中的
    #demo.py
    import my_module
    money=1
    my_module.change()
    print(money)
    
    '''
    执行结果:
    from the my_module.py
    1
    '''
    

    1.3.1.3为模块起别名

    import my_module as mm
    print(mm.read1())
    

    示例用法1:
    两种sql模块mysql和oracle,根据用户的输入,选择不同的sql功能

    #mysql.py
    
    def select():
        print("from mysql")
    
    #oracle.py
    def select():
        print("from oracal")
    
    #test.py
    db_select = input(">>:")
    if db_select == "mysql":
        import mysql as db
    elif db_select == "oracle":
        import  oracle as db
    
    db.db_select()
    
    示例用法2:
    if file_format == "xml" :
        import xmlreader as reader
    elif file_format == "csv"
        import csvreader as reader
        
    data = reader.read_data(file)
    

    1.3.1.4一次导入多个模块

    import os,sys,re  #不建议这样使用  
    

    1.3.2from XX import xx

    1.3.2.1 在当前名称空间中直接使用名字

    对比import my_module,会将源文件的名称空间'my_module'带到当前名称空间中,使用时必须是my_module.名字的方式
    而from 语句相当于import,也会创建新的名称空间,但是将my_module中的名字直接导入到当前的名称空间中,在当前名称空间中,直接使用名字就可以了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1,read2,change
    read1()
    '''
    运行结果
    from my_module.py
    my_module->read1->money 1000
    '''
    

    在当前位置直接使用read1和read2就好了,执行时,仍然以my_module.py文件全局名称空间

    测试一

    #测试导入的函数,仍会回到原有命名空间寻找全局变量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1
    money = 20
    read1()
    """
    执行结果
    from my_module.py
    my_module->read1->money 1000
    """
    

    测试二

    #测试导入的函数read2,仍会回到原有命名空间调用read1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2
    def read1():
        print("==========")
    read2()
    """
    执行结果
    from my_module.py
    my_module->read2 calling read1
    my_module->read1->money 1000
    """
    

    如果当前有重名read1或者read2,那么会有覆盖效果。

    #测试导入的函数read2,会被重名的函数覆盖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2
    def read2():
        print("==========")
    read2()
    """
    执行结果
    from my_module.py
    ==========
    """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python中的变量赋值不是一种存储操作,而只是一种绑定关系,如下:

    from my_module import money,read1
    money=100 #将当前位置的名字money绑定到了100
    print(money) #打印当前的名字
    read1() #读取my_module.py中的名字money,仍然为1000
    
    '''
    from the my_module.py
    100
    my_module->read1->money 1000
    '''
    

    1.3.2.2 支持模块别名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1 as read
    

    1.3.2.3 支持多行导入

    from my_module import (read1,
                           read2,
                           change)
    
    

    1.3.2.4 from my_module import *

    from my_module import * 把my_module中所有的不是以下划线("__aba")开头的名字都导入到当前位置,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python程序不应该使用这种导入方式,因为*你不知道你导入什么名字,很有可能会覆盖掉你之前已经定义的名字。而且可读性极其的差,在交互式环境中导入时没有问题。

    from my_module import * #将模块my_module中所有的名字都导入到当前名称空间
    print(money)
    print(read1)
    print(read2)
    print(change)
    
    '''
    执行结果:
    from the my_module.py
    1000
    <function read1 at 0x1012e8158>
    <function read2 at 0x1012e81e0>
    <function change at 0x1012e8268>
    '''
    

    如果my_module.py中的名字前加___,即|__money,则即使使用from my_module import *,_money还是不能被导入

    在my_module.py中新增一行

    __all__ = ["read1","read2","change"]
    #这样在另外一个文件中用from my_module import *就这能导入列表中规定的两个名字
    

    1.3.2.5 模块的循环引用

    假如有两个模块a,b。我可不可以在a模块中import b ,再在b模块中import a?

    在python开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导入循环(交叉引用),但是,如果你开发了大型的 Python 工程, 那么你很可能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一些比较靠谱的方法是:

    1. 把 import 语句放到方法定义的后面。
    2. 将 import 语句移到函数的内部,只有在执行到这个模块时,才会导入相关模块。

    1.3.2.6 模块的加载与卸载

    考虑到性能的原因,每个模块只被导入一次,放入字典sys.modules中,如果你改变了模块的内容,你必须重启程序,python不支持重新加载或卸载之前导入的模块。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直接从sys.modules中删除一个模块不就可以卸载了吗,注意了,你删了sys.modules中的模块对象仍然可能被其他程序的组件所引用,因而不会被清除。

    特别的对于我们引用了这个模块中的一个类,用这个类产生了很多对象,因而这些对象都有关于这个模块的引用。

    1.3.3把模块当做脚本执行

    我们可以通过模块的全局变量name来查看模块名:
    当做脚本运行:name =='main'
    当做模块导入:name== 模块名
    作用:用来控制.py文件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执行不同的逻辑

    if __name__ =="__main__":
        print("fib.py as a script")
    elif __name__ == "fib":
        print("fib as module")
    

    1.3.4模块的搜索路径

    python解释器在启动时会自动加载一些模块,可以使用sys.modules查看
    在第一次导入某个模块时(比如my_module),会先检查该模块是否已经被加载到内存中(当前执行文件的名称空间对应的内存),如果有则直接引用,如果没有,解释器则会查找同名的内建模块,如果还没有找到就从sys.path给出的目录列表中依次寻找my_module.py文件。

    所以总结模块的查找顺序是:
    内存中已经加载的模块->内置模块->sys.path路径中包含的模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自定义的模块名不应该与系统内置模块重名。在初始化后,python程序可以修改sys.path,路径放到前面的优先于标准库被加载。

    import sys
    sys.path.append("/ab/cd/") 
    sys.path.insert(0,"ab/cd/")
    

    注意:搜索时按照sys.path中从左到右的顺序查找,位于前的优先被查找,sys.path中还可能包含.zip归档文件和.egg文件,python会把.zip归档文件当成一个目录去处理。

    #首先制作归档文件:zip module.zip foo.py bar.py
    
    import sys
    sys.path.append('module.zip')
    import foo,bar
    
    #也可以使用zip中目录结构的具体位置
    sys.path.append('module.zip/lib/python')
    
    #windows下的路径不加r开头,会语法错误
    sys.path.insert(0,r'C:\Users\Administrator\PycharmProjects\a')
    

    .egg文件是由setuptools创建的包,这是按照第三方python库和扩展时使用的一种常见格式,.egg文件实际上只是添加了额外元数据(如版本号,依赖项等)的.zip文件。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只能从.zip文件中导入.py,.pyc等文件。使用C编写的共享库和扩展块无法直接从.zip文件中加载(此时setuptools等打包系统有时能提供一种规避方法),且从.zip中加载文件不会创建.pyc或者.pyo文件,因此一定要事先创建他们,来避免加载模块是性能下降。

    当一个命名为my_module的模块被导入时, 解释器首先会从内建模块中寻找该名字, 找不到,则去sys.path中找该名字。

    sys.path从以下位置初始化:
    执行文件所在的当前目录
    PTYHONPATH(包含一系列目录名,与shell变量PATH语法一样)
    依赖安装时默认指定的

    注意:在支持软连接的文件系统中,执行脚本所在的目录是在软连接之后被计算的,换句话说,包含软连接的目录不会被添加到模块的搜索路径中

    在初始化后,我们也可以在python程序中修改sys.path,执行文件所在的路径默认是sys.path的第一个目录,在所有标准库路径的前面。这意味着,当前目录是优先于标准库目录的,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自定义的模块名不要跟python标准库的模块名重复,除非你是故意的。

    1.3.5编译python文件

    为了提高加载模块的速度,(提高的是加载速度而绝非运行速度)。python解释器会在pycache目录中下缓存每个模块编译后的版本,格式为:module.version.pyc。通常会包含python的版本号。例如,在CPython3.3版本下,my_module.py模块会被缓存成“_pycache/my_module.cpython-33.pyc”。这种命名规范保证了编译后的结果多版本共存。

    Python检查源文件的修改时间与编译的版本进行对比,如果过期就需要重新编译。这是完全自动的过程。并且编译的模块是平台独立的,所以相同的库可以在不同的架构的系统之间共享,即pyc使一种跨平台的字节码,类似于JAVA和.NET,是由python虚拟机来执行的,但是pyc的内容跟python的版本相关,不同的版本编译后的pyc文件不同,2.5编译的pyc文件不能到3.5上执行,并且pyc文件是可以反编译的,因而它的出现仅仅是用来提升模块的加载速度的。

    python解释器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检测缓存

    1. 如果是在命令行中被直接导入模块,每次导入都会重新编译,并且不会存储编译后的结果(python3.3以前的版本应该是这样)
      python -m my_module.py
    2. 如果源文件不存在,那么缓存的结果也不会被使用,如果想在没有源文件的情况下来使用编译后的结果,则编译后的结果必须在源目录下

    提示:

    1. 模块名区分大小写,foo.py与FOO.py代表的是两个模块
    2. 你可以使用-O或者-OO转换python命令来减少编译模块的大小
      -O转换会帮你去掉assert语句
      -OO转换会帮你去掉assert语句和doc文档字符串
      由于一些程序可能依赖于assert语句或文档字符串,你应该在在确认需要的情况下使用这些选项。
    3. 在速度上从.pyc文件中读指令来执行不会比从.py文件中读指令执行更快,只有在模块被加载时,.pyc文件才是更快的
    4. 只有使用import语句是才将文件自动编译为.pyc文件,在命令行或标准输入中指定运行脚本则不会生成这类文件,因而我们可以使用compieall模块为一个目录中的所有模块创建.pyc文件
    python -m my_module.py  # 导入模块
    python -m compileall my_module.py  #导入模块 ,并为所有的文件生成pyc文件。提高模块加载的速度
    python -m compileall /module_directory  #递归着编译
    python -O -m compileall /module_directory -l  # 只编译一层
    compile()  #命令行中 等价于 python -O -m compileall
    

    文档地址: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compileall.html#module-compileall

    1.3.6diir函数

    内建函数dir是用来查找模块中定义的名字,返回一个有序字符串列表

    import  my_module
    print(dir(my_module))
    
    """执行结果
    from my_module.py
    ['__builtins__', '__cached__', '__doc__', '__file__', '__loader__', '__name__', '__package__', '__spec__', 'change', 'money', 'read1', 'read2']
    """
    
    如果没有参数,dir()列举出当前定义的名字
    import  my_module
    print(dir())
    
    """执行结果
    from my_module.py
    ['__annotations__', '__builtins__', '__cached__', '__doc__', '__file__', '__loader__', '__name__', '__package__', '__spec__', 'my_module']
    """
    

    dir()不会列举出内建函数或者变量的名字,它们都被定义到了标准模块builtin中,可以列举出它们

    import builtins
    dir(builtins)
    

    2. 常用模块

    collections模块

    1. namedtuple: [命名元组]

    生成可以使用名字来访问元素内容的tuple

    表示坐标

    import collections
    
    #namedtuple('名称', [属性list]):
    Point = collections.namedtuple("point",["x","y"])
    red_point = Point(2,3)
    print(red_point.x)
    print(red_point.y)
    """
    执行结果
    2
    3
    """
    

    表示圆

    import collections
    round = collections.namedtuple("round",["x","y","r"])
    new_round = round(10,0,10)
    print(new_round.x)
    

    2.deque: 双端队列

    可以快速的从另外一侧追加和推出对象
    使用list存储数据时,按索引访问元素很快,但是插入和删除元素就很慢了,因为list是线性存储,数据量大的时候,插入和删除效率很低。deque是为了高效实现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双向列表,适合用于队列和栈: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dq = deque([1,2,3])
    print(dq)
    dq.append(4)        #方法1
    print(dq)
    dq.appendleft(0)  #方法2 独有
    print(dq)
    dq.pop()    #方法3
    print(dq)
    dq.popleft()     #方法4独有
    print(dq)
    """
    执行结果
    deque([1, 2, 3])
    deque([1, 2, 3, 4])
    deque([0, 1, 2, 3, 4])
    deque([0, 1, 2, 3])
    deque([1, 2, 3])
    """
    

    deque除了实现list的append()和pop()外,还支持appendleft()和popleft(),这样就可以非常高效地往头部添加或删除元素。

    4.OrderedDict: 有序字典

    使用dict时,Key是无序的。在对dict做迭代时,我们无法确定Key的顺序。

    如果要保持Key的顺序,可以用OrderedDict: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 d = dict([('a', 1), ('b', 2), ('c', 3)])
    >>> d # dict的Key是无序的
    {'a': 1, 'c': 3, 'b': 2}
    >>> od = OrderedDict([('a', 1), ('b', 2), ('c', 3)])
    >>> od # OrderedDict的Key是有序的
    OrderedDict([('a', 1), ('b', 2), ('c', 3)])
    

    注意,OrderedDict的Key会按照插入的顺序排列,不是Key本身排序:

    >>> od = OrderedDict()
    >>> od['z'] = 1
    >>> od['y'] = 2
    >>> od['x'] = 3
    >>> od.keys() # 按照插入的Key的顺序返回
    ['z', 'y', 'x']
    

    5.defaultdict: 带有默认值的字典

    有如下值集合 [11,22,33,44,55,66,77,88,99,90...],将所有大于 66 的值保存至字典的第一个key中,将小于 66 的值保存至第二个key的值中。

    即: {'k1': 大于66 , 'k2': 小于66}

    原生字典解决方法

    values = [11, 22, 33,44,55,66,77,88,99,90]
    
    my_dict = {}
    
    for value in  values:
        if value>66:
            if my_dict.has_key('k1'):
                my_dict['k1'].append(value)
            else:
                my_dict['k1'] = [value]
        else:
            if my_dict.has_key('k2'):
                my_dict['k2'].append(value)
            else:
                my_dict['k2'] = [value]
    

    defaultdict字典解决方法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values = [11, 22, 33,44,55,66,77,88,99,90]
    
    my_dict = defaultdict(list)
    
    for value in  values:
        if value>66:
            my_dict['k1'].append(value)
        else:
            my_dict['k2'].append(value)
    

    使用dict时,如果引用的Key不存在,就会抛出KeyError。如果希望key不存在时,返回一个默认值,就可以用defaultdict:

    >>> dd = defaultdict(lambda: 'N/A')
    >>> dd['key1'] = 'abc'
    >>> dd['key1'] # key1存在
    'abc'
    >>> dd['key2'] # key2不存在,返回默认值
    'N/A'
    

    6.Counter: 计数器,主要用来计数

    fCounter类的目的是用来跟踪值出现的次数。它是一个无序的容器类型,以字典的键值对形式存储,其中元素作为key,其计数作为value。计数值可以是任意的Interger(包括0和负数)。Counter类和其他语言的bags或multisets很相似。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count = Counter("wwwwbbbbcccabcdedfa")
    print(count)
    """
    执行结果
    Counter({'b': 5, 'w': 4, 'c': 4, 'a': 2, 'd': 2, 'e': 1, 'f': 1})
    """
    

    Counter类创建的四种方法:

     c = Counter()  # 创建一个空的Counter类
     c = Counter('gallahad')  # 从一个可iterable对象(list、tuple、dict、字符串等)创建
     c = Counter({'a': 4, 'b': 2})  # 从一个字典对象创建
     c = Counter(a=4, b=2)  # 从一组键值对创建
    

    计数值的访问与缺失的键

    当所访问的键不存在时,返回0,而不是KeyError;否则返回它的计数。

    >>> c = Counter("abcdefgab")
    >>> c["a"]
    2
    >>> c["c"]
    1
    >>> c["h"]
    0
    

    计数器的更新(update和subtract)

    可以使用一个iterable对象或者另一个Counter对象来更新键值。

    计数器的更新包括增加和减少两种。其中,增加使用update()方法:

    计数器的更新(update)

    >>> c = Counter('which')
    >>> c.update('witch')  # 使用另一个iterable对象更新
    >>> c['h']
    3
    >>> d = Counter('watch')
    >>> c.update(d)  # 使用另一个Counter对象更新
    >>> c['h']
    4
    

    减少则使用subtract()方法:
    计数器的更新(subtract)

    >>> c = Counter('which')
    >>> c.subtract('witch')  # 使用另一个iterable对象更新
    >>> c['h']
    1
    >>> d = Counter('watch')
    >>> c.subtract(d)  # 使用另一个Counter对象更新
    >>> c['a']
    -1
    

    key的修改和删除

    当计数值为0时,并不意味着元素被删除,删除元素应当使用del。

    键的删除

    >>> c = Counter("abcdcba")
    >>> c
    Counter({'a': 2, 'c': 2, 'b': 2, 'd': 1})
    >>> c["b"] = 0
    >>> c
    Counter({'a': 2, 'c': 2, 'd': 1, 'b': 0})
    >>> del c["a"]
    >>> c
    Counter({'c': 2, 'b': 2, 'd': 1})
    

    elements()

    返回一个迭代器。元素被重复了多少次,在该迭代器中就包含多少个该元素。元素排列无确定顺序,个数小于1的元素不被包含。

    elements()方法 
    >>> c = Counter(a=4, b=2, c=0, d=-2)
    >>> list(c.elements())
    ['a', 'a', 'a', 'a', 'b', 'b']
    

    most_common([n])

    返回一个TopN列表。如果n没有被指定,则返回所有元素。当多个元素计数值相同时,排列是无确定顺序的。

    most_common()方法

    >>> c = Counter('abracadabra')
    >>> c.most_common()
    [('a', 5), ('r', 2), ('b', 2), ('c', 1), ('d', 1)]
    >>> c.most_common(3)
    [('a', 5), ('r', 2), ('b', 2)] 
    

    浅拷贝copy

    >>> c = Counter("abcdcba")
    >>> c
    Counter({'a': 2, 'c': 2, 'b': 2, 'd': 1})
    >>> d = c.copy()
    >>> d
    Counter({'a': 2, 'c': 2, 'b': 2, 'd': 1})
    

    算数和集合操作

    +、-、&、|操作也可以用于Counter。其中&和|操作分别返回两个Counter对象各元素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需要注意的是,得到的Counter对象将删除小于1的元素。

    Counter对象的算术和集合操作

    >>> c = Counter(a=3, b=1)
    >>> d = Counter(a=1, b=2)
    >>> c + d  # c[x] + d[x]
    Counter({'a': 4, 'b': 3})
    >>> c - d  # subtract(只保留正数计数的元素)
    Counter({'a': 2})
    >>> c & d  # 交集:  min(c[x], d[x])
    Counter({'a': 1, 'b': 1})
    >>> c | d  # 并集:  max(c[x], d[x])
    Counter({'a': 3, 'b': 2})
    

    其他常用操作

    sum(c.values())  # 所有计数的总数
    c.clear()  # 重置Counter对象,注意不是删除
    list(c)  # 将c中的键转为列表
    set(c)  # 将c中的键转为set
    dict(c)  # 将c中的键值对转为字典
    c.items()  # 转为(elem, cnt)格式的列表
    Counter(dict(list_of_pairs))  # 从(elem, cnt)格式的列表转换为Counter类对象
    c.most_common()[:-n:-1]  # 取出计数最少的n个元素
    c += Counter()  # 移除0和负值
    

    时间模块

    和时间有关系的我们就要用到时间模块。在使用模块之前,应该首先导入这个模块。

    常用方法

    1.time.sleep(secs)
    (线程)推迟指定的时间运行。单位为秒。
    2.time.time()
    获取当前时间戳
    

    表示时间的三种方式

    在Python中,通常有这三种方式来表示时间:

    • 时间戳
    • 元组(struct_time)
    • 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
    1. 时间戳(timestamp) :通常来说,时间戳表示的是从1970年1月1日00:00:00开始按秒计算的偏移量。我们运行“type(time.time())”,返回的是float类型。

    2. 格式化的时间字符串(Format String): ‘1999-12-06’

    python中时间日期格式化符号:

    %y 两位数的年份表示(00-99)
    %Y 四位数的年份表示(000-9999)
    %m 月份(01-12)
    %d 月内中的一天(0-31)
    %H 24小时制小时数(0-23)
    %I 12小时制小时数(01-12)
    %M 分钟数(00=59)
    %S 秒(00-59)
    %a 本地简化星期名称
    %A 本地完整星期名称
    %b 本地简化的月份名称
    %B 本地完整的月份名称
    %c 本地相应的日期表示和时间表示
    %j 年内的一天(001-366)
    %p 本地A.M.或P.M.的等价符
    %U 一年中的星期数(00-53)星期天为星期的开始
    %w 星期(0-6),星期天为星期的开始
    %W 一年中的星期数(00-53)星期一为星期的开始
    %x 本地相应的日期表示
    %X 本地相应的时间表示
    %Z 当前时区的名称
    %% %号本身
    
    1. 元组(struct_time) :struct_time元组共有9个元素共九个元素:(年,月,日,时,分,秒,一年中第几周,一年中第几天等)
      索引(Index) 属性(Attribute) 值(Values)
    0 tm_year(年) 比如2011
    1 tm_mon(月) 1 - 12
    2 "tm_mday(日) "1 - 31
    3 tm_hour(时) 0 - 23
    4 tm_min(分) 0 - 59
    5 tm_sec(秒) 0 - 60
    6 tm_wday(weekday) 0 - 6(0表示周一)
    7 tm_yday(一年中的第几天) 1 - 366
    8 tm_isdst(是否是夏令时) 默认为0

    首先,我们先导入time模块,来认识一下python中表示时间的几种格式:

    #导入时间模块
    >>>import time
    
    #时间戳
    >>>time.time()
    1500875844.800804
    
    #时间字符串
    >>>time.strftime("%Y-%m-%d %X")
    '2017-07-24 13:54:37'
    >>>time.strftime("%Y-%m-%d %H-%M-%S")
    '2017-07-24 13-55-04'
    
    #时间元组:localtime将一个时间戳转换为当前时区的struct_time
    time.localtime()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7, tm_mon=7, tm_mday=24,
              tm_hour=13, tm_min=59, tm_sec=37, 
                     tm_wday=0, tm_yday=205, tm_isdst=0)
    

    小结:时间戳是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时间;时间字符串是人能够看懂的时间;元组则是用来操作时间的

    几种时间格式之间的转换

    时间格式转化
    #时间戳-->结构化时间
    #time.gmtime(时间戳)    #UTC时间,与英国伦敦当地时间一致
    #time.localtime(时间戳) #当地时间。例如我们现在在北京执行这个方法:与UTC时间相差8小时,UTC时间+8小时 = 北京时间 
    >>>time.gmtime(1500000000)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7, tm_mon=7, tm_mday=14, tm_hour=2, tm_min=40, tm_sec=0, tm_wday=4, tm_yday=195, tm_isdst=0)
    >>>time.localtime(1500000000)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7, tm_mon=7, tm_mday=14, tm_hour=10, tm_min=40, tm_sec=0, tm_wday=4, tm_yday=195, tm_isdst=0)
    
    #结构化时间-->时间戳 
    #time.mktime(结构化时间)
    >>>time_tuple = time.localtime(1500000000)
    >>>time.mktime(time_tuple)
    1500000000.0
    
    #结构化时间-->字符串时间
    #time.strftime("格式定义","结构化时间")  结构化时间参数若不传,则显示当前时间
    >>>time.strftime("%Y-%m-%d %X")
    '2017-07-24 14:55:36'
    >>>time.strftime("%Y-%m-%d",time.localtime(1500000000))
    '2017-07-14'
    
    #字符串时间-->结构化时间
    #time.strptime(时间字符串,字符串对应格式)
    >>>time.strptime("2017-03-16","%Y-%m-%d")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7, tm_mon=3, tm_mday=16, tm_hour=0, tm_min=0, tm_sec=0, tm_wday=3, tm_yday=75, tm_isdst=-1)
    >>>time.strptime("07/24/2017","%m/%d/%Y")
    time.struct_time(tm_year=2017, tm_mon=7, tm_mday=24, tm_hour=0, tm_min=0, tm_sec=0, tm_wday=0, tm_yday=205, tm_isdst=-1)
    

    默认的字符串时间格式

    默认的字符串时间格式

    下列格式的24个字符的字符串:
    “Tue Feb 17 23:21:05 2015”

    #结构化时间 --> %a %b %d %H:%M:%S %Y串
    #time.asctime(结构化时间) 如果不传参数,直接返回当前时间的格式化串
    >>>time.asctime(time.localtime(1500000000))
    'Fri Jul 14 10:40:00 2017'
    >>>time.asctime()
    'Mon Jul 24 15:18:33 2017'
    
    #时间戳 --> %a %b %d %H:%M:%S %Y串
    #time.ctime(时间戳)  如果不传参数,直接返回当前时间的格式化串
    >>>time.ctime()
    'Mon Jul 24 15:19:07 2017'
    >>>time.ctime(1500000000)
    'Fri Jul 14 10:40:00 2017'
    

    计算时间差

    import time
    true_time=time.mktime(time.strptime('2017-09-11 08:30:00','%Y-%m-%d %H:%M:%S'))
    time_now=time.mktime(time.strptime('2017-09-12 11:00:00','%Y-%m-%d %H:%M:%S'))
    dif_time=time_now-true_time
    struct_time=time.gmtime(dif_time)
    print('过去了%d年%d月%d天%d小时%d分钟%d秒'%(struct_time.tm_year-1970,struct_time.tm_mon-1,
                                           struct_time.tm_mday-1,struct_time.tm_hour,
                                           struct_time.tm_min,struct_time.tm_sec))
    

    random模块

    >>> import random
    #随机小数
    >>> random.random()      # 大于0且小于1之间的小数
    0.7664338663654585
    >>> random.uniform(1,3) #大于1小于3的小数
    1.6270147180533838
    
    #随机整数
    >>> random.randint(1,5)  # 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之间的整数
    >>> random.randrange(1,10,2) # 大于等于1且小于10之间的奇数
    
    
    #随机选择一个返回
    >>> random.choice([1,'23',[4,5]])  # #1或者23或者[4,5]
    #随机选择多个返回,返回的个数为函数的第二个参数
    >>> random.sample([1,'23',[4,5]],2) # #列表元素任意2个组合
    [[4, 5], '23']
    
    
    #打乱列表顺序
    >>> item=[1,3,5,7,9]
    >>> random.shuffle(item) # 打乱次序
    >>> item
    [5, 1, 3, 7, 9]
    >>> random.shuffle(item)
    >>> item
    [5, 9, 7, 1, 3]
    

    练习:生成随机验证码

    import random
    
    def v_code():
    
        code = ''
        for i in range(5): #生成五位的验证码
    
            num=random.randint(0,9)   #数字0-9
            alf=chr(random.randint(65,90)) #大小写字母
            add=random.choice([num,alf]) #随机选择数字或字母
            code="".join([code,str(add)]) #拼成字符串
    
        return code
    
    print(v_code())
    

    os模块

    os模块是与操作系统交互的一个接口

    os.makedirs('dirname1/dirname2')    可生成多层递归目录
    os.removedirs('dirname1')    若目录为空,则删除,并递归到上一级目录,如若也为空,则删除,依此类推
    os.mkdir('dirname')    生成单级目录;相当于shell中mkdir dirname
    os.rmdir('dirname')    删除单级空目录,若目录不为空则无法删除,报错;相当于shell中rmdir dirname
    os.listdir('dirname')    列出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包括隐藏文件,并以列表方式打印
    os.remove()  删除一个文件
    os.rename("oldname","newname")  重命名文件/目录
    os.stat('path/filename')  获取文件/目录信息
    os.system("bash command")  运行shell命令,直接显示
    os.popen("bash command).read()  运行shell命令,获取执行结果
    os.getcwd() 获取当前工作目录,即当前python脚本工作的目录路径
    os.chdir("dirname")  改变当前脚本工作目录;相当于shell下cd
    
    
    os.path
    os.path.abspath(path) 返回path规范化的绝对路径
    os.path.split(path) 将path分割成目录和文件名二元组返回 
    os.path.dirname(path) 返回path的目录。其实就是os.path.split(path)的第一个元素 
    os.path.basename(path) 返回path最后的文件名。如何path以/或\结尾,那么就会返回空值。即os.path.split(path)的第二个元素
    os.path.exists(path)  如果path存在,返回True;如果path不存在,返回False
    os.path.isabs(path)  如果path是绝对路径,返回True
    os.path.isfile(path)  如果path是一个存在的文件,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os.path.isdir(path)  如果path是一个存在的目录,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os.path.join(path1[, path2[, ...]])  将多个路径组合后返回,第一个绝对路径之前的参数将被忽略
    os.path.getatime(path)  返回path所指向的文件或者目录的最后访问时间
    os.path.getmtime(path)  返回path所指向的文件或者目录的最后修改时间
    os.path.getsize(path) 返回path的大小
    

    注意:os.stat('path/filename') 获取文件/目录信息 的结构说明

    stat 结构

    stat 结构:
    
    st_mode: inode 保护模式
    st_ino: inode 节点号。
    st_dev: inode 驻留的设备。
    st_nlink: inode 的链接数。
    st_uid: 所有者的用户ID。
    st_gid: 所有者的组ID。
    st_size: 普通文件以字节为单位的大小;包含等待某些特殊文件的数据。
    st_atime: 上次访问的时间。
    st_mtime: 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
    st_ctime: 由操作系统报告的"ctime"。在某些系统上(如Unix)是最新的元数据更改的时间,在其它系统上(如Windows)是创建时间(详细信息参见平台的文档)。
    
    os.sep    输出操作系统特定的路径分隔符,win下为"\\",Linux下为"/"
    os.linesep    输出当前平台使用的行终止符,win下为"\r\n",Linux下为"\n"
    os.pathsep    输出用于分割文件路径的字符串 win下为;,Linux下为:
    os.name    输出字符串指示当前使用平台。win->'nt'; Linux->'posix'
    

    sys模块

    sys模块是与python解释器交互的一个接口

    sys.argv           命令行参数List,第一个元素是程序本身路径
    sys.exit(n)        退出程序,正常退出时exit(0),错误退出sys.exit(1)
    sys.version        获取Python解释程序的版本信息
    sys.path           返回模块的搜索路径,初始化时使用PYTHONPATH环境变量的值
    sys.platform       返回操作系统平台名称
    

    异常处理

    import sys
    try:
        sys.exit(1)
    except SystemExit as e:
        print(e)
    

    序列化模块

    什么叫序列化——将原本的字典、列表等内容转换成一个字符串的过程就叫做序列化。

    序列化的目的

    1. 以某种存储形式使自定义对象持久化
    2. 将对象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3. 使程序更具维护性。


      序列化

    json

    Json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loads、load

    loads和dumps

    import json
    dic = {'k1':'v1','k2':'v2','k3':'v3'}
    str_dic = json.dumps(dic)  #序列化:将一个字典转换成一个字符串
    print(type(str_dic),str_dic)  #<class 'str'> {"k3": "v3", "k1": "v1", "k2": "v2"}
    #注意,json转换完的字符串类型的字典中的字符串是由""表示的
    
    dic2 = json.loads(str_dic)  #反序列化:将一个字符串格式的字典转换成一个字典
    #注意,要用json的loads功能处理的字符串类型的字典中的字符串必须由""表示
    print(type(dic2),dic2)  #<class 'dict'> {'k1': 'v1', 'k2': 'v2', 'k3': 'v3'}
    
    
    list_dic = [1,['a','b','c'],3,{'k1':'v1','k2':'v2'}]
    str_dic = json.dumps(list_dic) #也可以处理嵌套的数据类型 
    print(type(str_dic),str_dic) #<class 'str'> [1, ["a", "b", "c"], 3, {"k1": "v1", "k2": "v2"}]
    list_dic2 = json.loads(str_dic)
    print(type(list_dic2),list_dic2) #<class 'list'> [1, ['a', 'b', 'c'], 3, {'k1': 'v1', 'k2': 'v2'}]
    

    load和dump

    import json
    f = open('json_file','w')
    dic = {'k1':'v1','k2':'v2','k3':'v3'}
    json.dump(dic,f)  #dump方法接收一个文件句柄,直接将字典转换成json字符串写入文件
    f.close()
    
    f = open('json_file')
    dic2 = json.load(f)  #load方法接收一个文件句柄,直接将文件中的json字符串转换成数据结构返回
    f.close()
    print(type(dic2),dic2)
    

    ensure_ascii关键字参数

    import json
    f = open('file','w')
    #json.dump({'国籍':'中国'},f)
    ret = json.dumps({'国籍':'中国'})
    f.write(ret+'\n')
    #json.dump({'国籍':'美国'},f,ensure_ascii=False)
    ret = json.dumps({'国籍':'美国'},ensure_ascii=False)
    f.write(ret+'\n')
    f.close()
    """
    运行结果
    {"\u56fd\u7c4d": "\u4e2d\u56fd"}{"\u56fd\u7c4d": "\u4e2d\u56fd"}
    {"国籍": "美国"}{"国籍": "美国"}
    """
    

    其他参数说明

    • Skipkeys:
      默认值是False,如果dict的keys内的数据不是python的基本类型(str,unicode,int,long,float,bool,None),设置为False时,就会报TypeError的错误。此时设置成True,则会跳过这类key.

    • ensure_ascii:
      当它为True的时候,所有非ASCII码字符显示为\uXXXX序列,只需在dump时将ensure_ascii设置为False即可,此时存入json的中文即可正常显示。)

    • indent:
      应该是一个非负的整型,如果是0就是顶格分行显示,如果为空就是一行最紧凑显示,否则会换行且按照indent的数值显示前面的空白分行显示,这样打印出来的json数据也叫pretty-printed json

    • separators:
      分隔符,实际上是(item_separator, dict_separator)的一个元组,默认的就是(‘,’,’:’);这表示dictionary内keys之间用“,”隔开,而KEY和value之间用“:”隔开。

    • sort_keys:将数据根据keys的值进行排序。

    json 格式化输出

    import json
    data = {'username':['李华','二愣子'],'sex':'male','age':16}
    json_dic2 = json.dumps(data,sort_keys=True,indent=2,separators=(',',':'),ensure_ascii=False)
    print(json_dic2)
    ""
    运行结果
    {
      "age":16,
      "sex":"male",
      "username":[
        "李华",
        "二愣子"
      ]
    }
    """
    

    pickle

    • json,用于字符串 和 python数据类型间进行转换
    • pickle,用于python特有的类型 和 python的数据类型间进行转换

    pickle模块提供了四个功能:dumps、dump(序列化,存)、loads(反序列化,读)、load (不仅可以序列化字典,列表...可以把python中任意的数据类型序列化)

    import pickle
    dic = {'k1':'v1','k2':'v2','k3':'v3'}
    str_dic = pickle.dumps(dic)
    print(str_dic)  #一串二进制内容
    
    dic2 = pickle.loads(str_dic)
    print(dic2)    #字典
    
    import time
    struct_time  = time.localtime(1000000000)
    print(struct_time)
    f = open('pickle_file','wb')
    pickle.dump(struct_time,f)
    f.close()
    
    f = open('pickle_file','rb')
    struct_time2 = pickle.load(f)
    print(struct_time2.tm_year)
    

    注意:
    pickle使用bytes数据类型,所以读写均加b模式

    shelve

    re模块

    正则表达式本身也和python没有什么关系,就是匹配字符串内容的一种规则.

    正则表达式

    字符组:

    正则 待匹配字符 匹配结果 说明
    [0123456789] 8 True 在一个字符组里枚举合法的所有字符,字符组里的任意一个字符和"待匹配字符"相同都视为可以匹配
    [0123456789] a False 由于字符组中没有"a"字符,所以不能匹配
    [0-9] 7 True 也可以用-表示范围,[0-9]就和[0123456789]是一个意思
    [a-z] s True 同样的如果要匹配所有的小写字母,直接用[a-z]就可以表示
    [A-Z] B True [A-Z]就表示所有的大写字母
    [0-9a-fA-F] e True 可以匹配数字,大小写形式的a~f,用来验证十六进制字符

    字符:

    元字符 匹配内容
    . 匹配除换行符以外的任意字符
    \w 匹配字母或数字或下划线
    \s 匹配任意的空白符
    \d 匹配数字
    \n 匹配一个换行符
    \t 匹配一个制表符
    \b 匹配一个单词的结尾
    ^ 匹配字符串的开始
    $ 匹配字符串的结尾
    \W 匹配非字母或数字或下划线
    \D 匹配非数字
    \S 匹配非空白符
    a|b 匹配字符a或字符b
    () 匹配括号内的表达式,也表示一个组
    [...] 匹配字符组中的字符
    [^...] 匹配除了字符组中字符的所有字符

    量词:

    量词 用法说明
    * 零次或更多次
    + 重复一次或更多次
    ? 重复零次或一次
    {n} 重复n次
    {n,} 重复n次或更多次
    {n,m} 重复n到m次

    ** . ^ $**

    正则 待匹配字符 匹配结果 说明
    海. 海燕海娇海东 海燕海娇海东 匹配所有"海."的字符
    ^海. 海燕海娇海东 海燕 只从开头匹配"海."
    海.$ 海燕海娇海东 海东 只匹配结尾的"海.$"

    * + ? { }

    正则 待匹配字符 匹配结果 说明
    李.? 李杰和李莲英和李二棍子 李杰李莲李二 ?表示重复零次或一次,即只匹配"李"后面一个任意字符
    李.* 李杰和李莲英和李二棍子 李杰和李莲英和李二棍子 *表示重复零次或多次,即匹配"李"后面0或多个任意字符
    李.+ 李杰和李莲英和李二棍子 李杰和李莲英和李二棍子 +表示重复一次或多次,即只匹配"李"后面1个或多个任意字符
    李.{1,2} 李杰和李莲英和李二棍子 李杰和李莲英李二棍 {1,2}匹配1到2次任意字符

    前面的,+,?等都是贪婪匹配,也就是尽可能匹配,后面加?号使其变成惰性匹配

    正则 待匹配字符 匹配结果 说明
    李.*? 李杰和李莲英和李二棍子 李李李 惰性匹配

    字符集[][^]

    正则 待匹配字符 匹配结果 说明
    李[杰莲英二棍子]* 李杰和李莲英和李二棍子 李杰李莲英李二棍子
    表示匹配"李"字后面[杰莲英二棍子]的字符任意次
    李[^和]* 李杰和李莲英和李二棍子 李杰李莲英李二棍子 表示匹配一个不是"和"的字符任意次
    [\d] 456bdha3 4 5 6 3 表示匹配任意一个数字,匹配到4个结果
    [\d]+ 456bdha3 456 3 表示匹配任意个数字,匹配到2个结

    ()与 或 |[^]

    身份证号码是一个长度为15或18个字符的字符串,如果是15位则全部🈶️数字组成,首位不能为0;如果是18位,则前17位全部是数字,末位可能是数字或x,下面我们尝试用正则来表示:

    正则 待匹配字符 匹配结果 说明
    ^[1-9]\d{13,16}[0-9x]$ 110101198001017032 110101198001017032 表示可以匹配一个正确的身份证号
    ^[1-9]\d{13,16}[0-9x]$ 1101011980010170 1101011980010170 表示也可以匹配这串数字,但这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身份证号码,它是一个16位的数字
    ^[1-9]\d{14}(\d{2}[0-9x])?$ 1101011980010170 False 现在不会匹配错误的身份证号了()表示分组,将\d{2}[0-9x]分成一组,就可以整体约束他们出现的次数为0-1次
    ^([1-9]\d{16}[0-9x]|[1-9]\d{14})$ 110105199812067023 110105199812067023 表示先匹配[1-9]\d{16}[0-9x]如果没有匹配上就匹配[1-9]\d{14}

    转义符\:
    在正则表达式中,有很多有特殊意义的是元字符,比如\n和\s等,如果要在正则中匹配正常的"\n"而不是"换行符"就需要对""进行转义,变成'\'。

    在python中,无论是正则表达式,还是待匹配的内容,都是以字符串的形式出现的,在字符串中\也有特殊的含义,本身还需要转义。所以如果匹配一次"\n",字符串中要写成'\n',那么正则里就要写成"\\n",这样就太麻烦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到了r'\n'这个概念,此时的正则是r'\n'就可以了。

    正则 待匹配字符 匹配结果 说明
    \n \n False 因为在正则表达式中\是有特殊意义的字符,所以要匹配\n本身,用表达式\n无法匹配
    \n \n True 转义\之后变成\,即可匹配
    "\\n" '\n' True 如果在python中,字符串中的''也需要转义,所以每一个字符串''又需要转义一次
    r'\n' r'\n' True 在字符串之前加r,让整个字符串不转义

    贪婪匹配
    贪婪匹配:在满足匹配时,匹配尽可能长的字符串,默认情况下,采用贪婪匹配

    正则 待匹配字符 匹配结果 说明
    <.*> <script>...<script> <script>...<script> 默认为贪婪匹配模式,会匹配尽量长的字符串
    <.*?> r'\d' <script> <script> 加上?为将贪婪匹配模式转为非贪婪匹配模式,会匹配尽量短的字符

    几个常用的非贪婪匹配Pattern

    *? 重复任意次,但尽可能少重复
    +? 重复1次或更多次,但尽可能少重复
    ?? 重复0次或1次,但尽可能少重复
    {n,m}? 重复n到m次,但尽可能少重复
    {n,}? 重复n次以上,但尽可能少重复
    

    .*?的用法

    . 是任意字符
    * 是取 0 至 无限长度
    ? 是非贪婪模式。
    何在一起就是 取尽量少的任意字符,一般不会这么单独写,他大多用在:
    .*?x
    
    就是取前面任意长度的字符,直到一个x出现
    

    re模块常用方法

    import re
    
    ret = re.findall('a', 'eva egon yuan')  # 返回所有满足匹配条件的结果,放在列表里
    print(ret) #结果 : ['a', 'a']
    
    ret = re.search('a', 'eva egon yuan').group()
    print(ret) #结果 : 'a'
    # 函数会在字符串内查找模式匹配,只到找到第一个匹配然后返回一个包含匹配信息的对象,该对象可以
    # 通过调用group()方法得到匹配的字符串,如果字符串没有匹配,则返回None。
    
    ret = re.match('a', 'abc').group()  # 同search,不过尽在字符串开始处进行匹配
    print(ret)
    #结果 : 'a'
    
    ret = re.split('[ab]', 'abcd')  # 先按'a'分割得到''和'bcd',在对''和'bcd'分别按'b'分割
    print(ret)  # ['', '', 'cd']
    
    ret = re.sub('\d', 'H', 'eva3egon4yuan4', 1)#将数字替换成'H',参数1表示只替换1个
    print(ret) #evaHegon4yuan4
    
    ret = re.subn('\d', 'H', 'eva3egon4yuan4')#将数字替换成'H',返回元组(替换的结果,替换了多少次)
    print(ret)
    
    obj = re.compile('\d{3}')  #将正则表达式编译成为一个 正则表达式对象,规则要匹配的是3个数字
    ret = obj.search('abc123eeee') #正则表达式对象调用search,参数为待匹配的字符串
    print(ret.group())  #结果 : 123
    
    import re
    ret = re.finditer('\d', 'ds3sy4784a')   #finditer返回一个存放匹配结果的迭代器
    print(ret)  # <callable_iterator object at 0x10195f940>
    print(next(ret).group())  #查看第一个结果
    print(next(ret).group())  #查看第二个结果
    print([i.group() for i in ret])  #查看剩余的左右结果
    

    findall的优先级查询:

    import re
    
    ret = re.findall('www.(baidu|oldboy).com', 'www.oldboy.com')
    print(ret)  # ['oldboy']     这是因为findall会优先把匹配结果组里内容返回,如果想要匹配结果,取消权限即可
    
    ret = re.findall('www.(?:baidu|oldboy).com', 'www.oldboy.com')
    print(ret)  # ['www.oldboy.com']
    

    split的优先级查询

    ret=re.split("\d+","eva3egon4yuan")
    print(ret) #结果 : ['eva', 'egon', 'yuan']
    
    ret=re.split("(\d+)","eva3egon4yuan")
    print(ret) #结果 : ['eva', '3', 'egon', '4', 'yuan']
    
    #在匹配部分加上()之后所切出的结果是不同的,
    #没有()的没有保留所匹配的项,但是有()的却能够保留了匹配的项,
    #这个在某些需要保留匹配部分的使用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练习与拓展

    1. 匹配标签
    import re
    
    
    ret = re.search("<(?P<tag_name>\w+)>\w+</(?P=tag_name)>","<h1>hello</h1>")
    #还可以在分组中利用?<name>的形式给分组起名字
    #获取的匹配结果可以直接用group('名字')拿到对应的值
    print(ret.group('tag_name'))  #结果 :h1
    print(ret.group())  #结果 :<h1>hello</h1>
    
    ret = re.search(r"<(\w+)>\w+</\1>","<h1>hello</h1>")
    #如果不给组起名字,也可以用\序号来找到对应的组,表示要找的内容和前面的组内容一致
    #获取的匹配结果可以直接用group(序号)拿到对应的值
    print(ret.group(1))
    print(ret.group())  #结果 :<h1>hello</h1>
    
    1. 匹配整数
    import re
    
    ret=re.findall(r"\d+","1-2*(60+(-40.35/5)-(-4*3))")
    print(ret) #['1', '2', '60', '40', '35', '5', '4', '3']
    ret=re.findall(r"-?\d+\.\d*|(-?\d+)","1-2*(60+(-40.35/5)-(-4*3))")
    print(ret) #['1', '-2', '60', '', '5', '-4', '3']
    ret.remove("")
    print(ret) #['1', '-2', '60', '5', '-4', '3']
    
    1. 数字匹配
    1、 匹配一段文本中的每行的邮箱
          http://blog.csdn.net/make164492212/article/details/51656638
    
    2、 匹配一段文本中的每行的时间字符串,比如:‘1990-07-12’;
    
       分别取出1年的12个月(^(0?[1-9]|1[0-2])$)、
       一个月的31天:^((0?[1-9])|((1|2)[0-9])|30|31)$
    
    3、 匹配qq号。(腾讯QQ号从10000开始)  [1,9][0,9]{4,}
    
    4、 匹配一个浮点数。       ^(-?\d+)(\.\d+)?$   或者  -?\d+\.?\d*
    
    5、 匹配汉字。             ^[\u4e00-\u9fa5]{0,}$ 
    
    6、 匹配出所有整数
    
    1. 爬虫练习
    import requests
    
    import re
    import json
    
    def getPage(url):
    
        response=requests.get(url)
        return response.text
    
    def parsePage(s):
        
        com=re.compile('<div class="item">.*?<div class="pic">.*?<em .*?>(?P<id>\d+).*?<span class="title">(?P<title>.*?)</span>'
                       '.*?<span class="rating_num" .*?>(?P<rating_num>.*?)</span>.*?<span>(?P<comment_num>.*?)评价</span>',re.S)
    
        ret=com.finditer(s)
        for i in ret:
            yield {
                "id":i.group("id"),
                "title":i.group("title"),
                "rating_num":i.group("rating_num"),
                "comment_num":i.group("comment_num"),
            }
    
    def main(num):
    
        url='https://movie.douban.com/top250?start=%s&filter='%num
        response_html=getPage(url)
        ret=parsePage(response_html)
        print(ret)
        f=open("move_info7","a",encoding="utf8")
    
        for obj in ret:
            print(obj)
            data=json.dumps(obj,ensure_ascii=False)
            f.write(data+"\n")
    
    if __name__ == '__main__':
        count=0
        for i in range(10):
            main(count)
            count+=25
    

    简化版:

    import re
    import json
    from urllib.request import urlopen
    
    def getPage(url):
        response = urlopen(url)
        return response.read().decode('utf-8')
    
    def parsePage(s):
        com = re.compile(
            '<div class="item">.*?<div class="pic">.*?<em .*?>(?P<id>\d+).*?<span class="title">(?P<title>.*?)</span>'
            '.*?<span class="rating_num" .*?>(?P<rating_num>.*?)</span>.*?<span>(?P<comment_num>.*?)评价</span>', re.S)
    
        ret = com.finditer(s)
        for i in ret:
            yield {
                "id": i.group("id"),
                "title": i.group("title"),
                "rating_num": i.group("rating_num"),
                "comment_num": i.group("comment_num"),
            }
    
    
    def main(num):
        url = 'https://movie.douban.com/top250?start=%s&filter=' % num
        response_html = getPage(url)
        ret = parsePage(response_html)
        print(ret)
        f = open("move_info7", "a", encoding="utf8")
    
        for obj in ret:
            print(obj)
            data = str(obj)
            f.write(data + "\n")
    
    count = 0
    for i in range(10):
        main(count)
        count += 25
    

    flags有很多可选值:

    re.I(IGNORECASE)忽略大小写,括号内是完整的写法
    re.M(MULTILINE)多行模式,改变^和$的行为
    re.S(DOTALL)点可以匹配任意字符,包括换行符
    re.L(LOCALE)做本地化识别的匹配,表示特殊字符集 \w, \W, \b, \B, \s, \S 依赖于当前环境,不推荐使用
    re.U(UNICODE) 使用\w \W \s \S \d \D使用取决于unicode定义的字符属性。在python3中默认使用该flag
    re.X(VERBOSE)冗长模式,该模式下pattern字符串可以是多行的,忽略空白字符,并可以添加注释
    

    作业

    实现能计算类似 
    1 - 2 * ( (60-30 +(-40/5) * (9-2*5/3 + 7 /3*99/4*2998 +10 * 568/14 )) - (-4*3)/ (16-3*2) )等类似公式的计算器程序
    

    hashlib模块

    Python的hashlib提供了常见的摘要算法,如MD5,SHA1等等。

    算法介绍

    什么是摘要算法呢?摘要算法又称哈希算法、散列算法。它通过一个函数,把任意长度的数据转换为一个长度固定的数据串(通常用16进制的字符串表示)。

    摘要算法就是通过摘要函数f()对任意长度的数据data计算出固定长度的摘要digest,目的是为了发现原始数据是否被人篡改过。

    摘要算法之所以能指出数据是否被篡改过,就是因为摘要函数是一个单向函数,计算f(data)很容易,但通过digest反推data却非常困难。而且,对原始数据做一个bit的修改,都会导致计算出的摘要完全不同。

    我们以常见的摘要算法MD5为例,计算出一个字符串的MD5值:

    import hashlib
    
    md5 = hashlib.md5()
    md5.update('how to use md5 in python hashlib?') print md5.hexdigest()
    
    计算结果如下:·
    d26a53750bc40b38b65a520292f69306
    

    如果数据量很大,可以分块多次调用update(),最后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md5.update('how to use md5 in ')
    md5.update('python hashlib?') print md5.hexdigest()</pre>
    

    MD5是最常见的摘要算法,速度很快,生成结果是固定的128 bit字节,通常用一个32位的16进制字符串表示。另一种常见的摘要算法是SHA1,调用SHA1和调用MD5完全类似:

    sha1 = hashlib.sha1()
    sha1.update('how to use sha1 in ')
    sha1.update('python hashlib?')
    print sha1.hexdigest()
    

    SHA1的结果是160 bit字节,通常用一个40位的16进制字符串表示。比SHA1更安全的算法是SHA256和SHA512,不过越安全的算法越慢,而且摘要长度更长。

    摘要算法应用

    任何允许用户登录的网站都会存储用户登录的用户名和口令。如何存储用户名和口令呢?方法是存到数据库表中:

    name    | password
    --------+----------
    michael | 123456
    bob     | abc999
    alice   | alice2008
    

    如果以明文保存用户口令,如果数据库泄露,所有用户的口令就落入黑客的手里。此外,网站运维人员是可以访问数据库的,也就是能获取到所有用户的口令。正确的保存口令的方式是不存储用户的明文口令,而是存储用户口令的摘要,比如MD5:

    username | password
    ---------+---------------------------------
    michael  | e10adc3949ba59abbe56e057f20f883e
    bob      | 878ef96e86145580c38c87f0410ad153
    alice    | 99b1c2188db85afee403b1536010c2c9
    

    考虑这么个情况,很多用户喜欢用123456,888888,password这些简单的口令,于是,黑客可以事先计算出这些常用口令的MD5值,得到一个反推表:

    'e10adc3949ba59abbe56e057f20f883e': '123456'
    '21218cca77804d2ba1922c33e0151105': '888888'
    '5f4dcc3b5aa765d61d8327deb882cf99': 'password'
    

    这样,无需破解,只需要对比数据库的MD5,黑客就获得了使用常用口令的用户账号。

    对于用户来讲,当然不要使用过于简单的口令。但是,我们能否在程序设计上对简单口令加强保护呢?

    由于常用口令的MD5值很容易被计算出来,所以,要确保存储的用户口令不是那些已经被计算出来的常用口令的MD5,这一方法通过对原始口令加一个复杂字符串来实现,俗称“加盐”

    hashlib.md5("salt".encode("utf8"))
    

    经过Salt处理的MD5口令,只要Salt不被黑客知道,即使用户输入简单口令,也很难通过MD5反推明文口令。

    但是如果有两个用户都使用了相同的简单口令比如123456,在数据库中,将存储两条相同的MD5值,这说明这两个用户的口令是一样的。有没有办法让使用相同口令的用户存储不同的MD5呢?

    如果假定用户无法修改登录名,就可以通过把登录名作为Salt的一部分来计算MD5,从而实现相同口令的用户也存储不同的MD5。

    摘要算法在很多地方都有广泛的应用。要注意摘要算法不是加密算法,不能用于加密(因为无法通过摘要反推明文),只能用于防篡改,但是它的单向计算特性决定了可以在不存储明文口令的情况下验证用户口令。

    configparser模块

    该模块适用于配置文件的格式与windows ini文件类似,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节(section),每个节可以有多个参数(键=值)。

    创建文件

    来看一个好多软件的常见文档格式如下:

    [DEFAULT]
    ServerAliveInterval = 45
    Compression = yes
    CompressionLevel = 9
    ForwardX11 = yes
      
    [bitbucket.org]
    User = hg
      
    [topsecret.server.com]
    Port = 50022
    ForwardX11 = no
    

    如果想用python生成一个这样的文档怎么做呢?

    import configparser
    
    config = configparser.ConfigParser()
    
    config["DEFAULT"] = {'ServerAliveInterval': '45',
                          'Compression': 'yes',
                         'CompressionLevel': '9',
                         'ForwardX11':'yes'
                         }
    
    config['bitbucket.org'] = {'User':'hg'}
    
    config['topsecret.server.com'] = {'Host Port':'50022','ForwardX11':'no'}
    
    with open('example.ini', 'w') as configfile:
    
       config.write(configfile)
    

    查找文件

    import configparser
    
    config = configparser.ConfigParser()
    
    #---------------------------查找文件内容,基于字典的形式
    
    print(config.sections())        #  []
    
    config.read('example.ini')
    
    print(config.sections())        #   ['bitbucket.org', 'topsecret.server.com']
    
    print('bytebong.com' in config) # False
    print('bitbucket.org' in config) # True
    
    
    print(config['bitbucket.org']["user"])  # hg
    
    print(config['DEFAULT']['Compression']) #yes
    
    print(config['topsecret.server.com']['ForwardX11'])  #no
    
    
    print(config['bitbucket.org'])          #<Section: bitbucket.org>
    
    for key in config['bitbucket.org']:     # 注意,有default会默认default的键
        print(key)
    
    print(config.options('bitbucket.org'))  # 同for循环,找到'bitbucket.org'下所有键
    
    print(config.items('bitbucket.org'))    #找到'bitbucket.org'下所有键值对
    
    print(config.get('bitbucket.org','compression')) # yes       get方法Section下的key对应的value
    

    增删改操作

    import configparser
    
    config = configparser.ConfigParser()
    
    config.read('example.ini')
    
    config.add_section('yuan')
    
    
    
    config.remove_section('bitbucket.org')
    config.remove_option('topsecret.server.com',"forwardx11")
    
    
    config.set('topsecret.server.com','k1','11111')
    config.set('yuan','k2','22222')
    
    config.write(open('new2.ini', "w"))
    

    logging模块

    logging模块是Python内置的标准模块,主要用于输出运行日志,可以设置输出日志的等级、日志保存路径、日志文件回滚等;相比print,具备如下优点:

    •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日志等级,在release版本中只输出重要信息,而不必显示大量的调试信息;
    • print将所有信息都输出到标准输出中,严重影响开发者从标准输出中查看其它数据;logging则可以由开发者决定将信息输出到什么地方,以及怎么输出;

    函数式简单配置

    import logging  
    logging.debug('debug message')  
    logging.info('info message')  
    logging.warning('warning message')  
    logging.error('error message')  
    logging.critical('critical message') 
    

    默认情况下Python的logging模块将日志打印到了标准输出中,且只显示了大于等于WARNING级别的日志,这说明默认的日志级别设置为WARNING(日志级别等级CRITICAL > ERROR > WARNING > INFO > DEBUG),默认的日志格式为日志级别:Logger名称:用户输出消息。

    灵活配置日志级别,日志格式,输出位置:

    import logging  
    logging.basicConfig(level=logging.DEBUG,  
                        format='%(asctime)s %(filename)s[line:%(lineno)d] %(levelname)s %(message)s',  
                        datefmt='%a, %d %b %Y %H:%M:%S',  
                        filename='/tmp/test.log',  
                        filemode='w')  
      
    logging.debug('debug message')  
    logging.info('info message')  
    logging.warning('warning message')  
    logging.error('error message')  
    logging.critical('critical message')
    

    参数详解:

    logging.basicConfig()函数中可通过具体参数来更改logging模块默认行为,可用参数有:
    
    filename:用指定的文件名创建FiledHandler,这样日志会被存储在指定的文件中。
    filemode:文件打开方式,在指定了filename时使用这个参数,默认值为“a”还可指定为“w”。
    format:指定handler使用的日志显示格式。
    datefmt:指定日期时间格式。
    level:设置rootlogger(后边会讲解具体概念)的日志级别
    stream:用指定的stream创建StreamHandler。可以指定输出到sys.stderr,sys.stdout或者文件(f=open(‘test.log’,’w’)),默认为sys.stderr。若同时列出了filename和stream两个参数,则stream参数会被忽略。
    
    format参数中可能用到的格式化串:
    %(name)s Logger的名字
    %(levelno)s 数字形式的日志级别
    %(levelname)s 文本形式的日志级别
    %(path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完整路径名,可能没有
    %(file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的文件名
    %(modul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模块名
    %(funcName)s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函数名
    %(lineno)d 调用日志输出函数的语句所在的代码行
    %(created)f 当前时间,用UNIX标准的表示时间的浮 点数表示
    %(relativeCreated)d 输出日志信息时的,自Logger创建以 来的毫秒数
    %(asctime)s 字符串形式的当前时间。默认格式是 “2003-07-08 16:49:45,896”。逗号后面的是毫秒
    %(thread)d 线程ID。可能没有
    %(threadName)s 线程名。可能没有
    %(process)d 进程ID。可能没有
    %(message)s用户输出的消息
    

    logger对象配置

    import logging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
    # 创建一个handler,用于写入日志文件
    fh = logging.FileHandler('test.log',encoding='utf-8') 
    
    # 再创建一个handler,用于输出到控制台 
    ch = logging.StreamHandler() 
    formatter = logging.Formatter('%(asctime)s - %(name)s - %(levelname)s - %(message)s')
    fh.setLevel(logging.DEBUG)
    
    fh.setFormatter(formatter) 
    ch.setFormatter(formatter) 
    logger.addHandler(fh) #logger对象可以添加多个fh和ch对象 
    logger.addHandler(ch) 
    
    logger.debug('logger debug message') 
    logger.info('logger info message') 
    logger.warning('logger warning message') 
    logger.error('logger error message') 
    logger.critical('logger critical message')
    

    Handler发送日志到适当的目的地,Filter提供了过滤日志信息的方法,Formatter指定日志显示格式。另外,可以通过:logger.setLevel(logging.Debug)设置级别,当然,也可以通过fh.setLevel(logging.Debug)单对文件流设置某个级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ython笔记-模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nm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