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顿饭,现在科学提倡是七八分饱就很好。能满足人体营养需求,也对健康有利。
在没有这些研究的时候,认为,吃饭就要好好的吃,至少要吃饱。人们在请客吃饭的时候也是说要然客人吃好,吃饱。这些都是有历史根源的,因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能让人们都吃饱饭的时候,几乎没有。历史的长河中大部分的时候,普通人都是饮食不规律的。钟鸣鼎食之家除外。
看见餐厅很多人都在享受着美食,我突然不想吃饭了。
除了肚子的时候,提醒自己是要吃饭的。其他的时候,我不再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不会给我带来任何价值。
想吃,是一种感性。
随便思考问题也是一种感性,或者说是头脑中产生的无名杂念。
科学的精神在于,对于一个理论是考验验证的。
这样,基于这样的理论,模糊的构建了世界的真实。
世界的真实,往往跟人们的认知不一致。
因为基因的传递,不用考虑基因的载体是否快乐幸福。
事实上,快乐幸福也好,都只是人们的情绪而已。
情绪的产生基于个体的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底层逻辑是基因的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