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最擅长的三件事,一,凭空制造需求。二、用消费品划分社会阶级。三、设法加快你财富的消耗速度。
所谓消费主义陷阱的人,不妨静下来想一想,你消费的东西是否有根本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是否有提升阶层的念头,你的消耗速度是否合理,凭空制造需求,是一件极为巧妙的事。
如何去骗这些人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又不至于让他们察觉一样呢?很简单,四个字——拿捏人性!
拿捏人性就像猎人打猎一样,没有一招鲜吃遍天。
所以针对不同性别、收入、学历,有不同的收割方法。
怎么针对性别收割呢?
比如许女性以形式价值,许男性以逻辑和功能价值。
钻石珠宝是为拿捏女性典范,本质上不具备任何功能的东西。被赋予爱情的纽带,仪式感的象征,精致的品味。这些百分之一百抽象概念的因素之后,使古往今来的女性趋之若鹜。
拿捏男同胞们就更简单了。男人本质上受不了任何强大功能性的产品,哪怕没有用处。然后呢,他们还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比女性更有头脑。因为我买的东西有功能性,是人类智慧科技结晶的一部分。
我见过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买了路虎为有全地形反馈模式而高兴。车开到报废,只跑过铺装路面;为了一个陀飞轮,多花了十三万,带了十年,连那个日历窗口都懒得调五位数;买了件可以供南极科考队使用的始祖鸟,真正风雪来临时,只见它绝对是车里和屋里暖气无缝衔接;几万块买了一套超专业的比赛级钓具,结果呢?就只是周末去农家乐鱼塘里消遣。
针对年轻人,商家的概念输出更是一套一套的。比如进入职场的第一块机械表,参加工作的第一套得体西装,商家创造出各种伪概念,美其名曰培养你的品位,然后再借钱给你,让你为他培养出的品位买单。
用消费品划分社会层级结构是收割大法的第二核心。什么意思呢?高阶级的人使用的消费品引发关注,然后成为低阶级的追捧。
形成阶级的本质是财富总量权利大小对世界贡献大小,而不是哪个消费品。所以接受资本设定的不同层级消费品挂钩不同社会层级本来就是个悖论。
举最简单的例子,西方皇室的那几个王妃,他们穿air 袜子l v ,时尚媒体就说很时尚,会搭配;他们穿zara 优衣库,时尚媒体就说这就是真的贵族;精明质朴,灵魂的强大不再需要的点缀。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我总有的说呀,事实上在以基层概念兜售消费品的问题上,其实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用招。
因为男性对于经济地位、权力高的人的追捧程度是女性不及的,甚至不需要太遥远的上苍偶像,只需要一个小社交圈子里的相对成功人士,对于周围男性都有无可比拟的命令作用,因为男性更相信成功者是有品位的。
举个亲眼目睹的例子,身边的一个小群体里,突然有一天最有钱的a 改为了带手串儿。于是这一个月后啊,这一群人陆陆续续的都开始带串。还见过一群烟民,其中官职最高的那位某天突然开始抽细支烟,一个月后呢见大家人手细支,这是很有意思的影响作用。
因为男人们相信在自己不专业的领域里,财权的掌握者往往是对的。商品常被划分为一个水平链条——经济适用品、高端耐用品、奢侈品。
你真以为这是给所有人看的吗?这就是给能自由消费经济适用品和偶尔能消费高端耐用品的消费人群看的,消费能力再低一个档次的人,他们绝对不会追求这些东西。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维持温饱更重要。
消费能力往上的人,他们眼中没有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价格差,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意义。
试想一下,假如你现在总共有一万块钱,一个地摊货包包一分钱,一个普通品牌包包一角钱,一个上奈尔级的名牌包包一块钱,一个air max 铂金包五块钱,最高级和最低级差价多少倍?五百倍!但你会在意吗?
你不会因为这个价格对于你来说已经渺小到别人不敏感的地步了。
你想背哪个级别的包,你就背哪个,只要你觉得它足够好看,因为你不自卑。
董明珠接受采访时说,她不穿大牌,只穿打折或地摊货,赢得一片叫好。
说实话,不要去踩消费主义的陷阱,也不要去被这种东西感动。
因为你要明白,一、买得起,但我不想买;二、买得起,我也买了;三、买不起,但我硬要买。这是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富人内部也时常分为两派,一派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让全世界垂涎;另一派喜欢炫耀自己的俭朴。
比如在西铁城的李嘉诚,比如吃个汉堡的巴菲特,哪一派更坏呢?我倒认为是第二派,因为他们妄图洗脑资本控制下的普通人,告诉他们,安于现状也好,不削尖脑袋奋斗也行。
因为你看我这么有钱,我也就这么过了。你如果看见谁避而不谈商品的本质价值,而是大谈品牌观念阶级属性,教你中产该用什么,富人该玩什么,你就应该知道,这是资本的喉舌。
消费主义陷阱的第三步是增加复购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常见的衣服和包包,它在质量上、用料上控制住你,让你差不多一两年把它用坏,然后好换新。比如电子设备、汽车这些科技产品本质上使用周期很长,所以它必须用新技术消耗你对旧设备的耐心和不断推出不实用的新功能,从心理上来消耗你,让你觉得自己跟不上了。
今天这篇文章是教年轻人如何避免消费陷阱的,而不是讲年轻人要拒绝消费。
所以我提倡的只是合理适度,为需求和你真正用得着的功能买单,而不是为概念买单,为心理效应买单,为高档但不实际的附加功能买单。
社会发展到如今,物质已经是一个强大的概念了,我们有多少人把人生的许多目标和追求都已经局限在用物质去做成果了呢?人生的目标都被一件又一件的消费品定义了。
我的目标是这辈子买台奔驰,我的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我的目标是一百八十平的江景大平层。
我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功勋”,讲的是为共和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元老们,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呢?
“我要让中国不受欺负,不惧核威胁;我要让中国人都吃饱饭;我要让中国也能探索太空”。
那些让人们丧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把人生的信念和意志寄托在无数被货币标价的工业品上,并为之孜孜不倦,穷极一生。这才是我眼中消费主义最大的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