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的《蜀道难》

作者: 活力向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13:43 被阅读3次

这是一首送别诗,为故友所作。大致说一下它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蜀道的开辟之难、攀登之难、居留之难。全诗风格豪放不羁,句式错综,多采用神话传说,如地崩山摧壮士死、六龙回日之高标等把蜀道的高险地形描绘地绘声绘色,给人一种难以攀登的惆怅之感,可谓是夸张手法的高超运用,也显示了诗人的郁闷心情。匪亲、豺狼虎豹以及长蛇象征着小人当道,行人难以居留,对友人即将去上任的担忧,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权贵的不满和讽刺。

相比于杜甫的“诗史”,李白的这篇《蜀道难》虽同是反映朝廷奸臣当道的佳作,但写作的风格截然不同,说到这里就说一下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整首诗不用多说,具体来看看这句话的警示作用,因为安史之乱不久就要发生了,朱门是当时的朝廷官员的大门,喻指这些达官贵人,臭是香气的意思,后半句很好理解是形容那时的百姓的一个悲惨遭遇,整句话的意思大致是:朱门里的酒肉的香气正在洋溢,而路边却是老百姓的尸骨,对比是异常的鲜明的,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权贵在吃肉喝酒不管百姓的死活,官员的腐朽是造成安史之乱的一个原由,当然主要是统治者的娇淫奢侈,昏庸无能引发了人们心中的不平,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期。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杜甫对时局的洞察力和对统治者的控诉,风格是沉郁顿挫的,而李白更多的是豪放与洒脱,尽管都是描写社会的动乱不安。言归正传,《蜀道难》能被大家记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代表了历史人们群众的心声,对朝廷的怨言之深,生活的痛苦不堪忍受发出的申诉,渴望幸福平安生存的愿望。

在古代,尤其是唐代诗歌是繁荣无比的,一个作品脱离了社会背景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只不过满足一时的快感而已,之所以有些作品能流芳百世靠的就是那种对人的生活有所价值,那是无形的财富,不同于金钱,却比金钱更加可贵,最后希望大家的作品也能像自己期望的写出佳作。(注:本文是通过老师所讲自己创作的,如有不便请告知。)

相关文章

  • 读李白的《蜀道难》

    这是一首送别诗,为故友所作。大致说一下它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蜀道的开辟之难、攀登之难、居留之难。全诗风格豪放不羁,...

  • 诗||李白读《论语》

    李白读《论语》 /黎峰 (一) 二十岁那年,李白出川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此后的《静夜思》和《蜀道难》 都是一些牵...

  • 在虚拟游历中的险绝与深致——读《蜀道难》

    在虚拟游历中的险绝与深致 ——李白《蜀道难》思路梳理 《蜀道难》应是李白初到长安的作品,这首诗无处不奇,无处不险,...

  • 金龟换酒

    李白与贺之章,李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看了蜀道难,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这样有了谪仙...

  • 蜀道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诗仙李白曾行走于川陕之间 穿越秦岭时,发出这句天问 李白所谓的“蜀道难”存在于川北 其实...

  • 《唐诗传奇(王国全著)》连载(67):贺知章看了《乌栖曲》,大声

    李白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在《蜀道难》下面还有一份诗稿。 贺知章明白了李白的意思。其实,刚才贺知章已经注意到《蜀道难》...

  • Day9:古诗中的“去”字解读

    小时候,我读李白的《蜀道难》,其中有句诗描写蜀道的诗句,“连峰去天不盈尺”。当时我想还是李白牛,沿着蜀道就去了天上...

  • 巴蜀之行

    巴蜀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自李白笔下早有感知,但不知李白是否料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是蜀道难。巴蜀难行,...

  • 蜀道难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

  • 读李白诗《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李白的《蜀道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qb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