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周书法
一、周文化和礼乐秩序
同学习商书法一样,先学习了解周朝的文化特点。
周人发祥地在今陕西武功县境内的“邰”,周人以农业劳动英雄的形象著称于世,农业生产生活是周文化的基础。
周人的文化特质,具有强烈的务实精神和秩序感,务实的内在是理性,外在表现即是秩序。秩序体现在政治、道德、伦理等方方面面,于是,周人创造出礼乐文化,礼乐是王道、是宇宙秩序的表征,这与商的原始宗教有了本质的区别。
礼乐文化铸就了周杰出的文学成就、也为书法的秩序、典范化奠定了基础。
二、篆引与大篆书体
在研究周朝书法前,需要对书体研究的方法进行说明。人们曾把小篆以前的书体统称为大篆,这并不准确。一般用“篆引”来表征古文字象形符号系统的书体特征。
篆,代表大小篆书线条的等粗、排列组合中的等距等曲等长,类似图案花纹的特征;
引,代表书写的转引笔法。
篆引体现了对文字的修饰美化。
前面曾经提到过商代金文的几种类型,其中商金文丙B类得到了周人的继承,这个过程就是篆引发展的过程。
篆引发现的阶段在西周早期,这期间的代表作品有《刚劫卣(you)》、《叔德簋》、《大保簋》。特点是开始了出现了文饰美。
篆引的推衍期,引笔画线、线条粗细均匀等特点已昭然若揭。代表有《郃苑簋》、《召卣》。
篆引的成熟期,式样基本定型,并在较大区域内统一规范。代表作有《录伯冬簋》、《墙盘》。
大篆作为新型的规范化正体,他的形成是对自然发展状态的文字进行的系统规范,以《史籀篇》为总结。大篆与周文化之间的联系关系如下:
农业生产生活之周而复始的秩序感——篆引规范
礼乐文化之繁缛文饰——大篆字形的图案化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线条匀一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作品风格的趋同
大篆历史地位,主要由两条线索传承确立。
1、周、秦、汉文字一脉相承,《史籀(zhou)篇》是基本保证。
2、孔子崇尚西周礼乐文化,而他的思想被汉人全盘接受,礼乐文化、典范美得以延续。
三、西周书法发展
1、西周早期金文书法
武王克商之年,《利簋》;武王嵩山封禅,《天亡簋》;成王《刚劫卣》、《禽簋》等;康王《庚赢卣》等;召王《令簋》等;篆引风格已初步形成。
2、西周中期金文书法
穆王时期,篆引已成主流,笔法式样基本规范。
3、西周晚期的金文书法
这时期的大篆精品很多,名作如《散盘》、《走马鼎》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上图的《颂簋》是篆引的杰出典范,《虢季子白盘》与春秋秦金文最接近,疑为《史籀篇》大篆的初始样式。
4、诸侯国金文书法
诸侯国金文作品多为小品,潦草简率居多。
四、西周甲骨与墨迹
西周甲骨文多出于陕西岐山县凤雏村。跨度从文王到昭王期间都有发现。
与商代甲骨文不同,周甲骨文形细小,大者不足2毫米(不想给人看的神秘文字),且多用曲线。
西周墨迹较少,但有重要意义。从下图可见,墨迹对揭示书体演进至为关键。
再以“父”字的演化为例:
其中A线索代表了隶变的过程;
B线索代表象形装饰文字到金文大篆到小篆的过程;
C代表大篆规范过程。
下一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东南各诸侯国书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