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人崇尚尊老爱幼,尤其是对晚辈后生呵护有加,那绝对是没说的。不过这种呵护大都有过度之嫌,那就是啥都包办代替,唯恐哪里不周让孩子吃了亏。本来在孩子成长周期里,就好奇、就好动、就好学、相应的也会“添乱”。于是就采取看似省事的做法,让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该孩子做的不让做,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老埋怨孩子不能干、不成器,其实根上问题都在上一辈那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4cc8f6260b2d5291.jpg)
这样的局面没想到又还了回去。咋回事?国内后辈现在如何对待老辈不太清楚,但移居来到澳洲的华人父母,与儿孙居住一起的,大都经历过如此尴尬:因为来到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因为普遍使用英语出现语言障碍,因为独生子女大都不太懂父母心理,也不知如何才是对老人的好。出于对老辈的关爱,沿用过去老辈对自己的套路,这样不行,那样不能,硬生生让积累了大半辈子人生经验和能力的父母,一下子成为老了的“巨婴”。前些日子我听说过这样的例子,一位在国内开了一辈子车,自称就喜欢车、离不开车的渐老者,来到澳洲后想要继续开车,想要去考一个驾照。可家里孩子怎么说也不同意,给出的理由是两边交规不同、来到这边语言不通,万一出个事怎么得了,我们必须为你的安危着想不是?这话听起来一点没错,对老人的关爱似乎也无可挑剔,可老人无语呀。自己的驾驶技术没说的,交规不同也可以通过学习适应,身体状况也还允许。在地广人稀的国家,不会开车就等同被束缚了手脚,长此以往困在家里,没病也会憋出病来,心头那个郁闷呀。其实这样的例子呀并非独一无二,就我听说过的就不在少数,听到后心里还是咯噔一下,这事该咋说才是个好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ac1fd5cdb41efa3e.jpg)
晚辈对长辈的真情不容置疑,对老人的关爱也是可圈可点,问题是这样的真情、这样的关爱,是老辈需要的、喜欢的吗?如同当年长辈对晚辈的时时担心、处处呵护。那时的孩子年幼无知啥都不懂,现在的老辈可是啥都明白的呀。所以我在想呀,可能是我们的传统观念出了点问题,就是尊老爱幼还是应该顺着人的天性来,不要对老人或孩子过度保护,应该在可能、可为的前提下,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能够的事情,使他们得到人生中真正想要的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27509ef3f4c66ad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