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转载:希望作者的分享对更多抑郁的朋友有启发

转载:希望作者的分享对更多抑郁的朋友有启发

作者: 易安YAN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10:03 被阅读0次

作者:星图、利兹;本文来源:“真棒之选”(id:summerschool2018)

李雪琴: 上了北大, 就不能当“废物”吗?

最近在追《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又丧又有梗的李雪琴,出乎意料地火了。

她的火,除了脱口秀说得好,还有几个极具反差的标签:搞笑段子手,北大学霸,抑郁症患者。真实演绎出“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

有人不解:都当上“天之骄子”,成为北大学生了,怎么还会抑郁?

而现实正是:付出巨大努力考进了名校,反而越有可能陷入抑郁和焦虑的怪圈。

一到期末,北大去精神科看抑郁症的人可多了。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曾在一个论坛上分享:“我见过很多名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都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屡次三番尝试放弃生命。这不是普通的抑郁症,是非常严重的新情况,我把它叫做‘空心病’”。

而他做过的调查更触目惊心:北大一年级的新生,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

大四确诊抑郁的李雪琴,连提到自己的病时还不忘自嘲:

“北大一到期末看抑郁症的人可多了。我到北医六院看病,那是精神科最好的医院,我们学校的学生去那儿可以打折,一折,不然我看不起”。

得抑郁症的名校生,李雪琴不是唯一一个。

不久之前爆红于网络的《一个北大高考状元的抗抑郁史》,作者考进了北大最难进的光华管理学院,却因抑郁症休学一整年。

在豆瓣上,还有一位自主招生进入北大的同学,自称“进入天坑专业的学渣”,真实地记录到:这个趋势,在国外同样严峻。

哈佛大学健康服务中心,在2017年和2018年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哈佛学生抑郁患病率高达15%-30%,焦虑患病率为13.2%-30%,都高于疾控中心公布的全国平均水平。

即便没抑郁,进名校也意味着巨大压力

几乎每一个进入名校的学生,都是从一个小池子里的“大鱼”,突然变成了“巨大池子里特别渺小的鱼”,会有一种深深的落差感。

清华毕业的郝景芳,却说自己在大学里就是学渣,因为无论怎样努力,周围总有比自己厉害的人,比如各个科目都考到95分以上的、随便写一个英文的论文都能发到最好的杂志上。

亲历北大、MIT以后选择回国做小学老师的“小飞机”郑博士,大一时首先收获的就是打击,因为身边多数同学都是竞赛保送进北大,天赋高、实验做得好、课都学完了,而自己“学得吃力,有不小差距”。

再比如我自己,从西北省份出来,带着一份骄傲进入北大最好的学院,然而第一周就感受到了同学们的360度碾压——高数能得99分,唱歌跳舞主持样样精通,去过几十个国家,高中就是学生会主席,还有的大神高中就开始创业。

“一山更比一山高”,可能没人比名校学生更有体会了。

那么,名校和抑郁、焦虑的“不解之缘”,到底有办法破解吗?如果我们的孩子很优秀,举全家之力把TA送进了最好的大学,如何避免造成空心病、抑郁症、焦虑的后果?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出在未来有超强适应力的孩子?

千万别随便让孩子“听话”。你教的可能是错的。

根据我的观察,进入名校的很多孩子,从小最大的特征就是:听话、刻苦、努力。

上大学前,家长和学校给孩子定的目标就是高考,认为只要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好大学,就等于拥有了美好的未来,生活从此一片光明,所以“好孩子”们很听话,按部就班地走。

李雪琴说的一段话,就特别典型:

“我所有的青春期、叛逆期,可以说在小学结束了。我上初中开始我就懂事了,我再也不逃课了,我学习特别好,一直考第一名,啥活动我都参加,一点没让我爸妈操过心。

可“好孩子”们一旦进入了高手云集的大学,就像一下子被抛入空中,找不到落脚点:“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不知道我学这么多有什么用。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你的未来是怎样的。父母根本不了解我要面对的社会。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样的孩子在高考过后就再也没有了目标,失去自己的方向。一路听话走到今天,却没有获得一个令自己开心、兴奋、有保障的未来,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我们曾经采访过心理学博士刘丹老师,作为在清华、北大这两所高等院校里长期从事心理学工作的老师,她对这个问题的解释非常独到——

著名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者肯尼斯·格根提出,经济水平低下的时候社会一般属于金字塔型结构,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形态。

上一代人虽然不富裕,但变化小,人们享有一种安全感,听话在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很重要。因为:

·

一方面,金字塔结构使得越是顶端的人掌握的信息越多。我们强调尊老爱幼,越“老”代表着越有智慧,年轻人听年长人的话,因为年长人的经验能够帮助年轻人在一个稳定的社会里生存;

另一方面,过去社会阶层上升的途径比较单一,人们按照一定的步骤,听话就能一步步走到金字塔顶端。就像过去的科举制度,现在的高考制度。

·

但随着经济逐渐发展,稳定的社会形态逐渐被打破。社会急剧变化之下,人们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

首先是家长自身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丧失了安全感。比如这几年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以前工作稳定的人,现在可能失业;原来有钱的人,现在可能没钱。变化之下,未来会怎样,没人能准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载:希望作者的分享对更多抑郁的朋友有启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wr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