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暑期档,为观众带了许多瞩目的良心电影,首推近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各大网站的《我不是药神》,以豆瓣评分9.0的高水准强势登陆各大影院,是近年国产少有的笑中带泪的佳作。
电影好到什么程度,每一个对国产电影抱着期待的人都不吝好评,最高度的评价莫过于:这是一部能推动社会进步的电影。
没有酷炫的特效和煽情的玛丽苏剧情,讲述的故事也是极其平淡,一个小人物迫于生活无奈走上贩药敛财最后良心发现的故事。就这样一个似乎普普通通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窒息、疼痛。
电影真正厉害的地方,是敢于带着血泪和痛楚,无情地撕开慢粒白血病这个群体生活的冰山一角。
为了活着,我愿意使出毕生的力气
透过电影,似乎看到社会的缩影。这个世上,有人光芒万丈,有人委身泥土;有人在高楼,有人住茅屋。
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经花费了毕生的力气。
电影中有个令人鼻子发酸的情节,一位患病的老婆婆为了保护程勇(徐峥饰)对警察发出无奈地诘问:“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简单而朴素的追问,触及每一个中国人的隐痛,谁愿意一辈子依赖药物,谁又能保证一辈子无病无灾,谁敢说家中亲友无病无痛?
比病痛更可怕的是,在活着和死去的选择之间,由不得自己做主。一群被慢粒白血病蚕食身体的患者,抓住每一根可能救命的稻草,让自己尽量慢一点下沉。这才是让人揪心而不忍的地方。
中国人一生的健康投资,80%用于临死前一个月
如果说电影里的这个群体让人同情,窥见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这样一组数据更令人胆战心惊。
根据BBC2016年报告,中国2015年约有430万人确诊癌症,另有280万人因癌症去世,换言之,每天都会有1.2万人确诊癌症及7500名病人因癌症死亡!
他们是谁的父母,又是谁的子女?
在中国,被病痛压垮的家庭不在少数,活着和死亡之间仅仅一线之隔,却承载着万千不能言说的生命之痛。
因为病痛带来的伤害,更加让人清楚健康是多么弥足珍贵。然而,迄今为止,仍有无数国人的健康投资理念十分不恰当。
卫生部某发言人曾说道: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大约80%花在了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这就好比一辆车,一生都在冲锋陷阵,却只有在快退役的时候,给它一大笔维修费以示极尽哀荣。人们抱怨它的寿命短,却从来没有为它做过任何检查、维修和保养。
令人唏嘘的是,病痛公平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精英名流,还是市井人物,没有谁能逃离它的魔爪。
预防大于治疗,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国人一向有“死者为大”的人伦理教观念,在健康这个观念上也是一脉相承。医院里,无数个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的人,慢慢消耗家底,这是无奈而不争的事实。
有那么多惨痛的例子在前,仍然纠正不了中国人的健康思维盲区。人们愿意花几十万去养爱车,却不愿花几千块锻炼陪伴一生的躯体;愿意花几万块买洋酒,却不愿意在健康饮食上多花一分钱。听上去很荒唐,但不少人一直这样做。
预防疾病有多重要?我国几千年的养生文化里,曾不断提到:“不治已病治未病”。古人尚且有这种防微杜渐的养生观念,何况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对于寻常人来说,其实重视健康,未必就是隔三差五去体检,进食大量名贵中草药,一些日常习惯足够让我们延年益寿,保持身体康健。
比如喝水这件小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水篇”列为全书首篇,提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等观点,充分体现了水的重要性。
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不少人对现在的自来水表示担忧。科技昌明,福能达空气制水机凭借太空舱水循环过滤技术,实现无需水源,空气制水,能够彻底杜绝自来水中的漂白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鲜榨出航天级空气水,口感甘甜清润。
身份地位有高低,但是健康不分高低。健康才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且无法剥夺的不动产。呵护健康,从日常习惯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