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改变为目的的交流,才能有令对方愿意自我改变的机会。
今天接到一位来访者的电话,她用极其焦虑的语气陈述了她对一件事情的担心。整个对话过程中,她讲了将近一个小时,语速由最初的急快,逐渐缓和下来恢复了正常,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在认真地聆听,积极地用“嗯嗯”回应,并适时地认同她的情绪“是挺不容易的”、“您的经历让您这么想挺正常的”……当她讲述完了,我问她“接下来您打算怎么应对这件事呢”,她开心地说“跟您唠了一大通后,我这心情也平复了,也许我该放放手了”。
这个电话沟通,让我又一次体验到“情绪出不来,道理进不去”的意义。太多的时候,当对方有情绪出现困惑时,我们习惯站在权威的角度急着给对方出主意,讲道理,督促对方改变,可是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我们用推,用催的方式去改变对方,都是在勉强Ta。改变通常是在一个人自己主动愿意情况下才能够发生的。所以兜住,接住Ta此刻的坏情绪太重要了,当Ta把情绪表达出来后,我们再平静地询问“你怎么看这件事呢”,和Ta探讨接下来怎么做更好,而不是责怪Ta为啥没做到,或者命令Ta应该怎么做,当Ta被尊重地对待时,就会有能量去应对眼前的挫折了。
将关于“改变”的道理真正内化于心,闭上自以为是的嘴巴,去贴近对方聆听Ta,理解Ta,好奇Ta,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很容易能够达到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