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字源时,“失”作为主体加偏旁组字。
1)加“钅”,成“铁”。
铁,始于春秋,广泛使用于西汉。铁无法直接使用,要反复烧红煅打,去除其中的杂质,制作成铁器。
![](https://img.haomeiwen.com/i9402219/5a1aefcb57d42c3c.jpeg)
2)加“禾”,成“秩”。
禾,官员的俸禄是以谷物计算,西汉县官一年俸禄五百石,折合现在的一万五仟斤稻谷。
失,西汉官员计过失为序,计一年的过失,给官员排序确定俸禄等级。
秩表示排定的次序:秩序。
秩序井然、社会秩序、公共秩序
3)加“辶”,成“迭”。
辶,表示上路行进。失,掉在后面。
上路前进时,一串脚印掉在后面,故以此表示更迭、更替。
重峦迭嶂、迭代、迭出、更迭。
![](https://img.haomeiwen.com/i9402219/720cf7baaec49bd3.jpg)
4)加“亻”,成“佚”。
人之所失,有两层意思:
一是这个人不见了、逃走了、归隐山林,佚有消失、散失的意思:佚老、佚失、佚名、佚史。
二是指人的品德有失,古人崇尚自律,以沉溺享乐、恣意放纵为品德之失,引申为错误、过失:佚游、乐佚、奢佚。
5)加“车”,成“轶”。
车之所失,现常用意思为丢失、散失。
轶事、轶闻、逸闻轶事、散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