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
万物因缘而生。所以一个人的因缘,不是命中注定和宿命,更是某种倾向趋势的累积。我们很容易陷入这种不断强化的特定行为模式。要改变因缘的时机。就是当下的正念。静静地观察各种冲动的起灭,不再给这些念头提供给养,感知那些创造性洞见和冲动。就像监狱里的人他们都曾做出了选择又似乎在那个时刻别无选择,那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选择的存在,即佛教徒所说的“不觉”。我们要在某个时刻停下来、培养无为、仔细观察。
整体性和个别性。每一个和这一个。
这也是很多时候让自己会感觉矛盾的地方或者说会感觉这是一种可利用的悖论。我们永远可以从大来说将自己融入甚至消失,从小来说又是那么独一无二不可代替。那么,我想就在融入时去感受自己的融入,在独特时感受自己的独特。
这是什么
又回到了追问这件事情上。追问意味着反复提问,我们是否有勇气直视任何事情并提问,而同时追问的这个过程是比答案更重要的。
自我化
“我”以及“我的”都是思想的产物,使我们的心灵构想出来的并不持久的东西。“我”这个思维产物往往是每时每刻不断消解、不断自我重建的。虽然我们在不断的建立自我但我们的内心可能仍然缺乏持久的稳定或平静。意识本身可以抵消自我化的力量,而自我不是永恒不变的。
生气
在遇到令你恼火生气的情况时,观察自己的反应,这些时候都是用正念做实验的好时机。将正念看成一口锅,把你所有的感受都放进去,感受它们,任由它们慢慢熬煮,提醒自己不必立刻对它们采取任何行动。
做父母也是一种修行
可以将每个婴儿看成一个小佛陀或小禅师看着空投到你生活中的诗人正念老师。养育孩子的18年真的是需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难。而这些磨难不是养育或正念修行中的障碍,它们就是修习。父母必须时不时的获取其他能量来滋养自己,外在的支持帮助,有伴侣朋友或其他一些关系上也可以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里获得,而内在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从正式的冥想休息中获得。而孩子现在以及将来都只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他们需要关爱和引导才能充分发展。大音希声。父母是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着孩子。
正念是精神性的吗
从神话学的角度上精神的概念有种向上升华的特性很多时候,有小部分是直接体验但更多的是虚妄的想象。超脱之念有时是一种逃避可以使人愚妄。而禅宗强调要回到原点,就像山禅的山不仅是巍然向上同时也是立足大地更是在风霜雪雨严寒酷暑中安之若素。岩石象征的是灵魂而不是精神,它的方向是向下的,而灵魂之旅的方向从象征意义来讲也是向下的,水也是灵魂的象征,它也体现着向下的特征。灵魂感悟植根于多样性他以复杂和模糊个别性和真如为基础。而成熟的人就体现着灵魂与精神向上与向下物质与非物质的和谐统一。冥想修行本身就是见证这段成长和发展之旅的镜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4255/78e04635aa4811e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