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无常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无常

作者: 陆之赧 | 来源:发表于2020-06-12 14:02 被阅读0次

​​在无常面前,我们更应该主动选择,否则意义就无从谈起。

l  无常,更大范畴的自由

① 我,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人很害怕失控,觉得失控像是死亡一样可怕这是自我的失效与死亡。不过这只是自我1,或者说小我一时的死亡,如果你接受它的发生,会发现它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我存在着。假如你的一生从来都没有失控过,那意味着你一直处于一个狭窄的小我的控制中。

“我”是被构建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自我1到自我2,从小我到真我,自我是有层次的,这一层自我被破坏或死亡,更深一层的自我会呈现,所以我们不必太担心自我的死亡,甚至有时还可以主动去追寻。

如果不再执着,会发现原来世界海阔天空,不必非得守在那块可怜的地盘上,我们可以飞翔,可以游泳,可以不必理会别人的流言蜚语,只需要尊重自己内在的心性。

② 让一切流经你的心

一人最根本的需求是渴望被看见,所以都受不了自己的能量被屏蔽,如果被屏蔽,我们就会感觉到被拒绝,于是很容易转而拒绝屏蔽了我们的人。

一个人的自我需要有容纳力,一方发出的信息,特别是负面情绪,另一方需要接住、容纳并消化它,进而转化成相对好的信息,然后再传递回去。当一个人的自我具备这个能力时,他就处于一种自由中,外部世界的信息可以被很好地接受,内部的信息也可以很好地向外界发出,一切处于流动中。

“我与它”的关系中,所谓的“它”也就是我的头脑,貌似可以认识一切,但只有当头脑消失时,敞开自己的全部存在,“我”才能遇见“你”,这是“我与你”的关系。

③ 活在当下

当头脑自我也就是自我1消失时,一个人会体验到和更大存在的连接,这是一种极致的美好体验。

想要从普通级别入手最终想体验到极致体验,通常要走很长的路,花很长时间,不过每个人都可以试试,有意识地放下头脑,去和当下任何一个个事物建立充满觉知的关系,让自已活在当下。

“放下自我”是建立在“内聚性自我”的基础上。一个还没有形成内聚性自我的人要先活出自我,要特别重视自己的情绪情感,去充分觉知它们,大胆活出它们,只有这样,一个人才是真实地展开了他自己,这是一切的开始。

④ 头脑的伟大之处

当一个人还没有能力处理敌意和自体虚弱感也没有一个关系能帮助他去处理时,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是使用头脑的自我防御机制,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这样头脑就觉知不到了,它就可以不严重占据自我1的容量。这是头脑的伟大价值。

无论是处理敌意还是自体虚弱感,都不能一簇而就,都需要时间与耐心,而这时哪怕自我1看起来有些僵硬,它也还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容器。

别恨自己的任何一部分人性,让自己慢慢地成长,先有一个头脑自我,把敌意和自体虚弱感这些“坏”排挤出去;接着逐渐形成“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以此构建出一个内聚性自我;再吸纳那些被自己切割出去的“坏”,逐渐整合它们,同时也不断放下自我1,甚至连内聚性自我都可能一并消失,体验到在自我1后面还有自我2,在自我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存在。

人是有根本良知的,你的根本良知知道你在做什么,头脑却可以自欺,但头脑的自欺没办法绕过你的根本良知。虽然头脑的确可以让你变得不那么敏感,但同时也给了你更多行动以及选择的可能,所以,别低触头脑。

l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① 尼奥的选择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你有意识的主动选择是自由意志的证明。做选择时外部世界和你的关系会内化到你内心,这时根本良知在看着你。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心灵世界。选择越是黑暗,越是执着于小我的强大与存续,就越怕死;选择越是光明、善良,越是相信爱,就会越放松,会有一种深刻的坦然。

凡人皆有一死,不管生前多么强大,肉身终究会死亡,而剥离了头脑与肉身之后,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是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我”的内部世界和“你”的外部世界互为镜像,从镜子里能看到什么是可以选择的,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一个人的生命力如果被完整看见,它会成为光明。

② 衔尾蛇—无常的隐喻

当你在吃的时候,你首先是毁灭者,你在制造死亡和无常。整个人类乃至万物的进化,就像是衔尾蛇在吞吃自己,消灭自己,同时又不断生长,这是一个恒常。

吞吃是原始敌意的开始。婴儿要从乳房中吞吃乳汁以滋养自己,这时他和乳房建立的关系模式就极为重要。最好的情形是母亲不仅愿意喂养孩子,同时她是饱满的,甚至因为喂好了孩子而感觉更美好更强大。

作为一个个体,你受死能量的驱使,还是会想吃东西,不管你是否觉知到吃是在制造毁灭,这份毁灭的图景都会内化到你的心灵中,带给你罪疚感。除非你能完整地觉知到,你围绕着吃和你这个个体的生灭,而产生的一切人类体验。

③ 自性化:从生到死的英雄之旅

荣格的自性化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性最深处与“道”相连,所以需要活出来,全然意识到它。自性也就是内在本性,它隐然有超越自我之意,是指一个人深入自我,成为他自己,反而会发现有更大的存在。

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防御体系,防御的是不愉快的体验,是自体的虚弱和关系中的恨,也可以说是死亡。当偏执地去维护一个事物的生时,人通常会变成不断制造死亡的“魔鬼”。但无论怎么努力,你仍然不断地得面临死亡。正是因为有肉身死亡的存在,选择才变得如此有意义。

你越是拼命维护小我的存续,就越是怕死,而你越是能完成自性化过程,就会发现小我其实和大我相连,会变得更加坦然。

自性化过程不能由头脑认识到就可以完成,它必须是一个体验性的,必须经由“我”的选择,经由肉身和其他存在的真切碰触,才可能完成。英雄之旅完整的过程就是自性化过程,既要展开攻击性、转化成生能量,也会接受无常与死亡、坦然拥抱死能量和死亡。当完整地完成了自性化过程,就会看到,好与坏是一体的,“我”“你”和“它”是一体的。

④ 身体与选择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可一选择,就会有漏洞,甚至是选择越多,漏洞越多,漏洞中藏着死能量,而不做选择或少做选择,就像是避开了死能量一样,但这必然会陷入一种封闭被动的状态。

大胆地去做选择,投入到各种你所渴望的关系中,勇敢地展开你的生命,同时,开放地感知你的身体,感知这个关于选择的测量仪器。当身体一再不舒服的时候,除了要遵循科学,要及时问诊就医,也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

当一直尊重身体的信息,就尊重了“真实自体”然后透过真实自体就可能会碰触到更根本的存在。越是不真实,越是没有活出自己,越是没有碰触更大的存在,就会越是在意身体的死亡,而这会带来“是否对得起这一生”这个终极拷问。

Ø  复盘

在存续的时间内,活出生命的意义,否则走向衰老和死亡时,便会经历一种深刻的拷问:你对得起你自己吗?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无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ig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