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两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编译的文章《iOS编译过程的原理和应用》,这篇文章介绍了iOS编译相关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但也很有多问题都没有解释清楚:
- Clang和LLVM究竟是什么
- 源文件到机器码的细节
- Linker做了哪些工作
- 编译顺序如何确定
- 头文件是什么?XCode是如何找到头文件的?
- Clang Module
- 签名是什么?为什么要签名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来挖掘下XCode编译iOS应用的细节。
编译器
把一种编程语言(原始语言)转换为另一种编程语言(目标语言)的程序叫做编译器。
大多数编译器由两部分组成:前端和后端。
- 前端负责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生成中间代码;
- 后端以中间代码作为输入,进行行架构无关的代码优化,接着针对不同架构生成不同的机器码。
前后端依赖统一格式的中间代码(IR),使得前后端可以独立的变化。新增一门语言只需要修改前端,而新增一个CPU架构只需要修改后端即可。
Objective C/C/C++使用的编译器前端是clang,swift是swift,后端都是LLVM。
编译器架构LLVM
LLVM(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是一个强大的编译器开发工具套件,听起来像是虚拟机,但实际上LLVM和传统意义的虚拟机关系不大,只不过项目最初的名字是LLVM罢了。
LLVM的核心库提供了现代化的source-target-independent优化器和支持诸多流行CPU架构的代码生成器,这些核心代码是围绕着LLVM IR(中间代码)建立的。
基于LLVM,又衍生出了一些强大的子项目,其中iOS开发者耳熟能详的是:Clang和LLDB。
clang
clang是C语言家族的编译器前端,诞生之初是为了替代GCC,提供更快的编译速度。一张图了解clang编译的大致流程:
clang编译流程接下来,从代码层面看一下具体的转化过程,新建一个main.c:
#include <stdio.h>
// 一点注释
#define DEBUG 1
int main() {
#ifdef DEBUG
printf("hello debug\n");
#else
printf("hello world\n");
#endif
return 0;
}
预处理(preprocessor)
预处理会替进行头文件引入,宏替换,注释处理,条件编译(#ifdef)等操作。
#include "stdio.h"
就是告诉预处理器将这一行替换成头文件stdio.h
中的内容,这个过程是递归的:因为stdio.h
也有可能包含其头文件。
用clang查看预处理的结果:
xcrun clang -E main.c
预处理后的文件有400多行,在文件的末尾,可以找到main函数
int main() {
printf("hello debug\n");
return 0;
}
可以看到,在预处理的时候,注释被删除,条件编译被处理。
词法分析(lexical anaysis)
词法分析器读入源文件的字符流,将他们组织称有意义的词素(lexeme)序列,对于每个词素,此法分析器产生词法单元(token)作为输出。
$ xcrun clang -fmodules -fsyntax-only -Xclang -dump-tokens main.c
输出:
annot_module_include '#include <s' Loc=<main.c:1:1>
int 'int' [StartOfLine] Loc=<main.c:4:1>
identifier 'main' [LeadingSpace] Loc=<main.c:4:5>
....
Loc=<main.c:1:1>
标示这个token位于源文件main.c的第1行,从第1个字符开始。保存token在源文件中的位置是方便后续clang分析的时候能够找到出错的原始位置。
语法分析(semantic analysis)
词法分析的Token流会被解析成一颗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 - AST)。
$ xcrun clang -fsyntax-only -Xclang -ast-dump main.c | open -f
main函数AST的结构如下:
�[0;34m`-�[0m�[0;1;32mFunctionDecl�[0m�[0;33m 0x7fcc188dc700�[0m <�[0;33mmain.c:4:1�[0m, �[0;33mline:11:1�[0m> �[0;33mline:4:5�[0m�[0;1;36m main�[0m �[0;32m'int ()'�[0m
�[0;34m `-�[0m�[0;1;35mCompoundStmt�[0m�[0;33m 0x7fcc188dc918�[0m <�[0;33mcol:12�[0m, �[0;33mline:11:1�[0m>
�[0;34m |-�[0m�[0;1;35mCallExpr�[0m�[0;33m 0x7fcc188dc880�[0m <�[0;33mline:6:3�[0m, �[0;33mcol:25�[0m> �[0;32m'int'�[0m�[0;36m�[0m�[0;36m�[0m
�[0;34m | |-�[0m�[0;1;35mImplicitCastExpr�[0m�[0;33m 0x7fcc188dc868�[0m <�[0;33mcol:3�[0m> �[0;32m'int (*)(const char *, ...)'�[0m�[0;36m�[0m�[0;36m�[0m <�[0;31mFunctionToPointerDecay�[0m>
�[0;34m | | `-�[0m�[0;1;35mDeclRefExpr�[0m�[0;33m 0x7fcc188dc7a0�[0m <�[0;33mcol:3�[0m> �[0;32m'int (const char *, ...)'�[0m�[0;36m�[0m�[0;36m�[0m �[0;1;32mFunction�[0m�[0;33m 0x7fcc188c5160�[0m�[0;1;36m 'printf'�[0m �[0;32m'int (const char *, ...)'�[0m
�[0;34m | `-�[0m�[0;1;35mImplicitCastExpr�[0m�[0;33m 0x7fcc188dc8c8�[0m <�[0;33mcol:10�[0m> �[0;32m'const char *'�[0m�[0;36m�[0m�[0;36m�[0m <�[0;31mBitCast�[0m>
�[0;34m | `-�[0m�[0;1;35mImplicitCastExpr�[0m�[0;33m 0x7fcc188dc8b0�[0m <�[0;33mcol:10�[0m> �[0;32m'char *'�[0m�[0;36m�[0m�[0;36m�[0m <�[0;31mArrayToPointerDecay�[0m>
�[0;34m | `-�[0m�[0;1;35mStringLiteral�[0m�[0;33m 0x7fcc188dc808�[0m <�[0;33mcol:10�[0m> �[0;32m'char [13]'�[0m�[0;36m lvalue�[0m�[0;36m�[0m�[0;1;36m "hello debug\n"�[0m
�[0;34m `-�[0m�[0;1;35mReturnStmt�[0m�[0;33m 0x7fcc188dc900�[0m <�[0;33mline:10:3�[0m, �[0;33mcol:10�[0m>
�[0;34m `-�[0m�[0;1;35mIntegerLiteral�[0m�[0;33m 0x7fcc188dc8e0�[0m <�[0;33mcol:10�[0m> �[0;32m'int'�[0m�[0;36m�[0m�[0;36m�[0m�[0;1;36m 0�[0m
有了抽象语法树,clang就可以对这个树进行分析,找出代码中的错误。比如类型不匹配,亦或Objective C中向target发送了一个未实现的消息。
AST是开发者编写clang插件主要交互的数据结构,clang也提供很多API去读取AST。更多细节:Introduction to the Clang AST。
CodeGen
CodeGen遍历语法树,生成LLVM LR代码。LLVM IR是前端的输出,后端的输入。
xcrun clang -S -emit-llvm main.c -o main.ll
main.ll文件内容:
...
@.str = private unnamed_addr constant [13 x i8] c"hello debug\0A\00", align 1
; Function Attrs: noinline nounwind optnone ssp uwtable
define i32 @main() #0 {
%1 = alloca i32, align 4
store i32 0, i32* %1, align 4
%2 = call i32 (i8*, ...) @printf(i8* getelementptr inbounds ([13 x i8], [13 x i8]* @.str, i32 0, i32 0))
ret i32 0
}
...
Objective C代码在这一步会进行runtime的桥接:property合成,ARC处理等。
LLVM会对生成的IR进行优化,优化会调用相应的Pass进行处理。Pass由多个节点组成,都是Pass类的子类,每个节点负责做特定的优化,更多细节:Writing an LLVM Pass。
生成汇编代码
LLVM对LR进行优化后,会针对不同架构生成不同的目标代码,最后以汇编代码的格式输出:
生成arm 64汇编:
$ xcrun clang -S main.c -o main.s
查看生成的main.s文件,篇幅有限,对汇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iOS汇编快速入门。
_main: ## @main
.cfi_startproc
## %bb.0:
pushq %rbp
.cfi_def_cfa_offset 16
.cfi_offset %rbp, -16
movq %rsp, %rbp
...
汇编器
汇编器以汇编代码作为输入,将汇编代码转换为机器代码,最后输出目标文件(object file)。
$ xcrun clang -fmodules -c main.c -o main.o
还记得我们代码中调用了一个函数printf
么?通过nm命令,查看下main.o中的符号
$ xcrun nm -nm main.o
(undefined) external _printf
0000000000000000 (__TEXT,__text) external _main
_printf
是一个是undefined external的。undefined表示在当前文件暂时找不到符号_printf
,而external表示这个符号是外部可以访问的,对应表示文件私有的符号是non-external
。
Tips:什么是符号(Symbols)? 符号就是指向一段代码或者数据的名称。还有一种叫做WeakSymols,也就是并不一定会存在的符号,需要在运行时决定。比如iOS 12特有的API,在iOS11上就没有。
链接
连接器把编译产生的.o文件和(dylib,a,tbd)文件,生成一个mach-o文件。
$ xcrun clang main.o -o main
我们就得到了一个mach o格式的可执行文件
$ file main
main: Mach-O 64-bit executable x86_64
$ ./main
hello debug
在用nm命令,查看可执行文件的符号表:
$ nm -nm main
(undefined) external _printf (from libSystem)
(undefined) external dyld_stub_binder (from libSystem)
0000000100000000 (__TEXT,__text) [referenced dynamically] external __mh_execute_header
0000000100000f60 (__TEXT,__text) external _main
_printf仍然是undefined
,但是后面多了一些信息:from libSystem
,表示这个符号来自于libSystem
,会在运行时动态绑定。
XCode编译
通过上文我们大概了解了Clang编译一个C语言文件的过程,但是XCode开发的项目不仅仅包含了代码文件,还包括了图片,plist等。XCode中编译一次都要经过哪些过程呢?
新建一个单页面的Demo工程:CocoaPods依赖AFNetworking和SDWebImage,同时依赖于一个内部Framework。按下Command+B,在XCode的Report Navigator模块中,可以找到编译的详细日志:
XCode编译详细的步骤如下:
- 创建Product.app的文件夹
- 把Entitlements.plist写入到DerivedData里,处理打包的时候需要的信息(比如application-identifier)。
- 创建一些辅助文件,比如各种.hmap,这是headermap文件,具体作用下文会讲解。
- 执行CocoaPods的编译前脚本:检查Manifest.lock文件。
- 编译.m文件,生成.o文件。
- 链接动态库,o文件,生成一个mach o格式的可执行文件。
- 编译assets,编译storyboard,链接storyboard
- 拷贝动态库Logger.framework,并且对其签名
- 执行CocoaPods编译后脚本:拷贝CocoaPods Target生成的Framework
- 对Demo.App签名,并验证(validate)
- 生成Product.app
Tips: Entitlements.plist保存了App需要使用的特殊权限,比如iCloud,远程通知,Siri等。
编译顺序
编译的时候有很多的Task(任务)要去执行,XCode如何决定Task的执行顺序呢?
答案是:依赖关系。
还是以刚刚的Demo项目为例,整个依赖关系如下:
任务依赖关系可以从XCode的Report Navigator看到Target的编译顺序:
Target顺序XCode编译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利用多核性能,多Target并发编译。
那么,XCode又从哪里得到了这些依赖关系呢?
- Target Dependencies - 显式声明的依赖关系
- Linked Frameworks and Libraries - 隐式声明的依赖关系
- Build Phase - 定义了编译一个Target的每一步
增量编译
日常开发中,一次完整的编译可能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而增量编译只需要不到1分钟,为什么增量编译会这么快呢?
因为XCode会对每一个Task生成一个哈希值,只有哈希值改变的时候才会重新编译。
比如,修改了ViewControler.m,只有图中灰色的三个Task会重新执行(这里不考虑build phase脚本)。
增量编译头文件
C语言家族中,头文件(.h)文件用来引入函数/类/宏定义等声明,让开发者更灵活的组织代码,而不必把所有的代码写到一个文件里。
头文件对于编译器来说就是一个promise。头文件里的声明,编译会认为有对应实现,在链接的时候再解决具体实现的位置。
头文件报错当只有声明,没有实现的时候,链接器就会报错。
Undefined symbols for architecture arm64:
"_umimplementMethod", referenced from:
-[ClassA method] in ClassA.o
ld: symbol(s) not found for architecture arm64
clang: error: linker command failed with exit code 1 (use -v to see invocation)
Objective C的方法要到运行时才会报错,因为Objective C是一门动态语言,编译器无法确定对应的方法名(SEL)在运行时到底有没有实现(IMP)。
日常开发中,两种常见的头文件引入方式:
#include "CustomClass.h" //自定义
#include <Foundation/Foundation.h> //系统或者内部framework
引入的时候并没有指明文件的具体路径,编译器是如何找到这些头文件的呢?
回到XCode的Report Navigator,找到上一个编译记录,可以看到编译ViewController.m的具体日志:
详细日志把这个日志整体拷贝到命令行中,最后加上-v
,表示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日志信息,执行这段代码,在日志最后可以看到clang是如何找到头文件的:
#include "..." search starts here:
/Users/.../Build/Intermediates.noindex/Demo.build/Debug-iphoneos/Demo.build/Demo-generated-files.hmap (headermap)
/Users/.../Build/Intermediates.noindex/Demo.build/Debug-iphoneos/Demo.build/Demo-project-headers.hmap (headermap)
/Users/.../Build/Products/Debug-iphoneos/AFNetworking/AFNetworking.framework/Headers
/Users/.../Build/Products/Debug-iphoneos/SDWebImage/SDWebImage.framework/Headers
#include <...> search starts here:
/Users/.../Build/Intermediates.noindex/Demo.build/Debug-iphoneos/Demo.build/Demo-own-target-headers.hmap (headermap)
/Users/.../Build/Intermediates.noindex/Demo.build/Debug-iphoneos/Demo.build/Demo-all-non-framework-target-headers.hmap (headermap)
/Users/.../Build/Intermediates.noindex/Demo.build/Debug-iphoneos/Demo.build/DerivedSources
/Users/.../Build/Products/Debug-iphoneos (framework directory)
/Users/.../Build/Products/Debug-iphoneos/AFNetworking (framework directory)
/Users/.../Build/Products/Debug-iphoneos/SDWebImage (framework directory)
/Applications/Xcode.app/Contents/Developer/Toolchains/XcodeDefault.xctoolchain/usr/lib/clang/10.0.0/include
/Applications/Xcode.app/Contents/Developer/Toolchains/XcodeDefault.xctoolchain/usr/include
$SDKROOT/usr/include
$SDKROOT/System/Library/Frameworks (framework directory)
End of search list.
这里有个文件类型叫做heademap,headermap是帮助编译器找到头文件的辅助文件:存储这头文件到其物理路径的映射关系。
可以通过一个辅助的小工具hmap查看hmap中的内容:
192:Desktop Leo$ ./hmap print Demo-project-headers.hmap
AppDelegate.h -> /Users/huangwenchen/Desktop/Demo/Demo/AppDelegate.h
Demo-Bridging-Header.h -> /Users/huangwenchen/Desktop/Demo/Demo/Demo-Bridging-Header.h
Dummy.h -> /Users/huangwenchen/Desktop/Demo/Framework/Dummy.h
Framework.h -> Framework/Framework.h
TestView.h -> /Users/huangwenchen/Desktop/Demo/Demo/View/TestView.h
ViewController.h -> /Users/huangwenchen/Desktop/Demo/Demo/ViewController.h
Tips: 这就是为什么备份/恢复Mac后,需要clean build folder,因为两台mac对应文件的物理位置可能不一样。
clang发现#import "TestView.h"
的时候,先在headermap(Demo-generated-files.hmap,Demo-project-headers.hmap)里查找,如果headermap文件找不到,接着在own target的framework里找:
/Users/.../Build/Products/Debug-iphoneos/AFNetworking/AFNetworking.framework/Headers/TestView.h
/Users/.../Build/Products/Debug-iphoneos/SDWebImage/SDWebImage.framework/Headers/TestView.h
系统的头文件查找的时候也是优先headermap,headermap查找不到会查找own target framework,最后查找SDK目录。
以#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为例,在SDK目录查找时:
首先查找framework是否存在
$SDKROOT/System/Library/Frameworks/Foundation.framework
如果framework存在,再在headers目录里查找头文件是否存在
$SDKROOT/System/Library/Frameworks/Foundation.framework/headers/Foundation.h
Clang Module
传统的#include/#import
都是文本语义:预处理器在处理的时候会把这一行替换成对应头文件的文本,这种简单粗暴替换是有很多问题的:
- 大量的预处理消耗。假如有N个头文件,每个头文件又
#include
了M个头文件,那么整个预处理的消耗是NM*。 - 文件导入后,宏定义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是文本导入,并且按照include依次替换,当一个头文件定义了
#define std hello_world
,而第另一个个头文件刚好又是C++标准库,那么include
顺序不通,可能会导致所有的std都会被替换。 - 边界不明显。拿到一组.a和.h文件,很难确定.h是属于哪个.a的,需要以什么样的顺序导入才能正确编译。
clang module不再使用文本模型,而是采用更高效的语义模型。clang module提供了一种新的导入方式:@import
,module会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编译,并且产生独立的缓存,从而大幅度提高预处理效率,这样时间消耗从MN变成了M+N*。
XCode创建的Target是Framework的时候,默认define module会设置为YES,从而支持module,当然像Foundation等系统的framwork同样支持module。
#import <Foundation/NSString.h>
的时候,编译器会检查NSString.h
是否在一个module里,如果是的话,这一行会被替换成@import Foundation
。
那么,如何定义一个module呢?答案是:modulemap文件,这个文件描述了一组头文件如何转换为一个module,举个例子:
framework module Foundation [extern_c] [system] {
umbrella header "Foundation.h" // 所有要暴露的头文件
export *
module * {
export *
}
explicit module NSDebug { //submodule
header "NSDebug.h"
export *
}
}
swift是可以直接import
一个clang module的,比如你有一些C库,需要在Swift中使用,就可以用modulemap的方式。
Swift编译
现代化的语言几乎都抛弃了头文件,swift也不例外。问题来了,swift没有头文件又是怎么找到声明的呢?
swift编译编译器干了这些脏活累活。编译一个Swift头文件,需要解析module中所有的Swift文件,找到对应的声明。
当开发中难免要有Objective C和Swfit相互调用的场景,两种语言在编译的时候查找符号的方式不同,如何一起工作的呢?
Swift引用Objective C:
Swift的编译器内部使用了clang,所以swift可以直接使用clang module,从而支持直接import Objective C编写的framework。
swiftc & clangswift编译器会从objective c头文件里查找符号,头文件的来源分为两大类:
-
Bridging-Header.h
中暴露给swfit的头文件 - framework中公开的头文件,根据编写的语言不通,可能从modulemap或者umbrella header查找
XCode提供了宏定义NS_SWIFT_NAME
来让开发者定义Objective C => Swift的符号映射,可以通过Related Items -> Generate Interface来查看转换后的结果:
Objective引用swift
xcode会以module为单位,为swift自动生成头文件,供Objective C引用,通常这个文件命名为ProductName-Swift.h
。
swift提供了关键词@objc
来把类型暴露给Objective C和Objective C Runtime。
@objc public class MyClass
深入理解Linker
链接器会把编译器编译生成的多个文件,链接成一个可执行文件。链接并不会产生新的代码,只是在现有代码的基础上做移动和补丁。
链接器的输入可能是以下几种文件:
- object file(.o),单个源文件的编辑结果,包含了由符号表示的代码和数据。
- 动态库(.dylib),mach o类型的可执行文件,链接的时候只会绑定符号,动态库会被拷贝到app里,运行时加载
- 静态库(.a),由ar命令打包的一组.o文件,链接的时候会把具体的代码拷贝到最后的mach-o
- tbd,只包含符号的库文件
这里我们提到了一个概念:符号(Symbols),那么符号是什么呢?
符号是一段代码或者数据的名称,一个符号内部也有可能引用另一个符号。
以一段代码为例,看看链接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源代码:
- (void)log{
printf("hello world\n");
}
.o文件:
#代码
adrp x0, l_.str@PAGE
add x0, x0, l_.str@PAGEOFF
bl _printf
#字符串符号
l_.str: ; @.str
.asciz "hello world\n"
在.o文件中,字符串"hello world\n"作为一个符号(l_.str
)被引用,汇编代码读取的时候按照l_.str
所在的页加上偏移量的方式读取,然后调用printf符号。到这一步,CPU还不知道怎么执行,因为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
- l_.str在可执行文件的哪个位置?
- printf函数来自哪里?
再来看看链接之后的mach o文件:
Linker链接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 链接后,不再是以页+偏移量的方式读取字符串,而是直接读虚拟内存中的地址,解决了l_.str的位置问题。
- 链接后,不再是调用符号_printf,而是在DATA段上创建了一个函数指针
_printf$ptr
,初始值为0x0(null),代码直接调用这个函数指针。启动的时候,dyld会把DATA段上的指针进行动态绑定,绑定到具体虚拟内存中的_printf
地址。更多细节,可以参考我之前的这篇文章:深入理解iOS App的启动过程。
Tips: Mach-O有一个区域叫做LINKEDIT,这个区域用来存储启动的时dyld需要动态修复的一些数据:比如刚刚提到的printf在内存中的地址。
理解签名
基础回顾
非对称加密。在密码学中,非对称加密需要两个密钥:公钥和私钥。私钥加密的只能用公钥解密,公钥加密的只能用私钥解密。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表示我对数据做了个标记,表示这是我的数据,没有经过篡改。
数据发送方Leo产生一对公私钥,私钥自己保存,公钥发给接收方Lina。Leo用摘要算法,对发送的数据生成一段摘要,摘要算法保证了只要数据修改,那么摘要一定改变。然后用私钥对这个摘要进行加密,和数据一起发送给Lina。
签名Lina收到数据后,用公钥解密签名,得到Leo发过来的摘要;然后自己按照同样的摘要算法计算摘要,如果计算的结果和Leo的一样,说明数据没有被篡改过。
验证签名但是,现在还有个问题:Lina有一个公钥,假如攻击者把Lina的公钥替换成自己的公钥,那么攻击者就可以伪装成Leo进行通信,所以Lina需要确保这个公钥来自于Leo,可以通过数字证书来解决这个问题。
数字证书由CA(Certificate Authority)颁发,以Leo的证书为例,里面包含了以下数据:签发者;Leo的公钥;Leo使用的Hash算法;证书的数字签名;到期时间等。
有了数字证书后,Leo再发送数据的时候,把自己从CA申请的证书一起发送给Lina。Lina收到数据后,先用CA的公钥验证证书的数字签名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明证书没有被篡改过,然后以信任链的方式判断是否信任这个证书,如果信任证书,取出证书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证书是属于Leo的,最后从证书中取出公钥来做数据签名验证。
iOS App签名
为什么要对App进行签名呢?签名能够让iOS识别出是谁签名了App,并且签名后App没有被篡改过,
除此之外,Apple要严格控制App的分发:
- App来自Apple信任的开发者
- 安装的设备是Apple允许的设备
证书
通过上文的讲解,我们知道数字证书里包含着申请证书设备的公钥,所以在Apple开发者后台创建证书的时候,需要上传CSR文件(Certificate Signing Request),用keychain生成这个文件的时候,就生成了一对公/私钥:公钥在CSR里,私钥在本地的Mac上。Apple本身也有一对公钥和私钥:私钥保存在Apple后台,公钥在每一台iOS设备上。
证书Provisioning Profile
iOS App安装到设备的途径(非越狱)有以下几种:
- 开发包(插线,或者archive导出develop包)
- Ad Hoc
- App Store
- 企业证书
开发包和Ad Hoc都会严格限制安装设备,为了把设备uuid等信息一起打包进App,开发者需要配置Provisioning Profile。
Provisioning Profile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查看Provisioning Profile中的内容:
security cms -D -i embedded.mobileprovision > result.plist
open result.plist
本质上就是一个编码过后的plist
Provisioning ProfileiOS签名
生成安装包的最后一步,XCode会调用codesign
对Product.app进行签名。
创建一个额外的目录_CodeSignature
以plist的方式存放安装包内每一个文件签名
<key>Base.lproj/LaunchScreen.storyboardc/01J-lp-oVM-view-Ze5-6b-2t3.nib</key>
<data>
T2g5jlq7EVFHNzL/ip3fSoXKoOI=
</data>
<key>Info.plist</key>
<data>
5aVg/3m4y30m+GSB8LkZNNU3mug=
</data>
<key>PkgInfo</key>
<data>
n57qDP4tZfLD1rCS43W0B4LQjzE=
</data>
<key>embedded.mobileprovision</key>
<data>
tm/I1g+0u2Cx9qrPJeC0zgyuVUE=
</data>
...
代码签名会直接写入到mach-o的可执行文件里,值得注意的是签名是以页(Page)为单位的,而不是整个文件签名:
代码签名验证
在安装App的时候,
- 从embedded.mobileprovision取出证书,验证证书是否来自Apple信任的开发者
- 证书验证通过后,从证书中取出Leo的公钥
- 读取
_CodeSignature
中的签名结果,用Leo的公钥验证每个文件的签名是否正确 - 文件
embedded.mobileprovision
验证通过后,读取里面的设备id列表,判断当前设备是否可安装(App Store和企业证书不做这步验证) - 验证通过后,安装App
启动App的时候:
- 验证bundle id,entitlements和
embedded.mobileprovision
中的AppId,entitlements是否一致 - 判断device id包含在embedded.mobileprovision里
- App Store和企业证书不做验证
- 如果是企业证书,验证用户是否信任企业证书
- App启动后,当缺页中断(page fault)发生的时候,系统会把对应的mach-o页读入物理内存,然后验证这个page的签名是否正确。
- 以上都验证通过,App才能正常启动
小结
如有内容错误,欢迎issue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