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廉价塑料勺子相称的自己
和惠小姐拼了命地收拾厨房,把那些非必需的不锈钢餐具全都处理掉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她却怎么都舍不得扔掉那些便利店盒饭上附赠的塑料勺子。厨房的抽屉里已经堆满了这种勺子,满得连抽屉都快打不开了。问她为什么要留着这些勺子,她的理由是“去野餐的时候用这些很方便”。可什么时候去野餐呢?野餐的时候用不锈钢餐具就不行吗?
不仅仅是塑料勺子,那些早就过了时而且绝对不会再穿的廉价裙子也是一样。虽然已经把它们都装进垃圾袋了,可结果又把它们统统再拿了回来。好东西都能毫不犹豫地扔掉,可就是对这些廉价的东西恋恋不舍。当直面自己这种不可理喻的心态后,和惠小姐发现,自己在潜意识里似乎很是畏惧那些高价、高品质的物品,觉得用便宜的东西就刚刚好,很合适。这就表示,自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自我贬低。
这就是一个通过断舍离了解自我形象的典型案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54197/9cf1ca464cde04e5.jpg)
二、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
一旦开始着手收拾了,那么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物品杂乱的现状。了解了断舍离,人就会发现,自己居住的地方一直以来竟然堆积了那么多的垃圾和废物。到底在这些废物身上浪费了多少时间、空间和管理维护的能量,真是不可知。除此之外,恐怕也没少花钱。
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这一切。在最初阶段,你要先分析自己到底被这些物品夺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为,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靠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就能做到。这就像是改善体质,抛掉以往那些治标不治本的疗法,彻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利用住所这种与自己最亲密的环境,从根本上完善自己。这么一想的话,自然也就充满行动的力量了。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
三、筛选物品带来的自我察觉
一旦实行了断舍离,物品和环境就会成为自己的战友,而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快乐舒适起来,这些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虽然所做的仅仅是筛选物品的数量,但参加过我讲座的学员却纷纷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通过以自我为核心、着眼于当下的取舍物品的工作,也就是通过看得见的世界里的行动,竟然令看不见的世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以前,我隐隐约约觉得,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联结彼此的线,而现在的我则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它们之间迅速的改变。这种改变的机制是这样的: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了解自己。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2024年6月2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