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才写了一杯板桥拉菲,他却画了整个青龙街

我才写了一杯板桥拉菲,他却画了整个青龙街

作者: 沙溪小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20:07 被阅读0次

在一个朋友的朋友圈里,一幅油画吸引住了我。青石板悠长悠长,仿佛没有尽头,从一个阁楼底下穿过,继续延续着悠长。青石板路的两旁,两位老人坐在椅子上各在石板路的两边,相互对望。模糊的身影拉长了我双眼的余光,他们或是年轻时的爱人,或是大小,他们一起慢慢变老。这时应是青龙街的清晨,还未热闹的清晨。时光似乎倒退了,回到了那个悠远的过去。清晨的青龙街是安静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有别于城里与乡下,彰显着自己独有的魅力。

魁星阁

这幅画于我,它是栩栩如生的,第一眼,我就看出它是青龙街的魁星阁,对于青龙街,再熟悉它不过了。

青龙街有画廊了,画廊就在魁星阁旁。我看到这个消息后,就打定了要去看画廊的念头。

午后,我和朋友驱车到了保山板桥青龙街。然而,关于画廊,我们费了几番周折才找到。先是沿着青石板往魁星阁方向走,穿过魁星阁走到青龙街石板路尽头,喝了杯板桥的“拉菲”,又打转回来,来回穿梭了三个来回,还是没找到画廊。最后一位卖农用厨具的大姐把我们领到画廊门口,不过大门紧锁,显然是主人不在。

画廊

“逍遥艺”几个字不是很显眼,门头的标识很小,大门一关闭,就更难找到了,怪不得几番来回我们都没找到它。

谢过大姐,准备离开。又觉得有些不甘心,于是拨打了门头上的联系电话,店主听说我要看画,告诉我们他刚回家,要我们等上10分钟。几分钟后,我电话响起:“我已经到店,请过来。”挂断电话,发现还有一条店主发的短信:“正在摘李子 ,回来的路上,给你带点一起吃,我五六分钟就到啦。”心底升起一股暖流。

阁楼底下

进入店里,门口的一盆玻璃脆花开得正艳,百年茶馆的阿姨在茶馆给客人添水的身影在一幅画上呈现。抬头,就是那副青龙街悠长石板路和魁星阁的画,带我走进画廊的就是它。我驻足在它面前,仔细的端详了起来。

老茶馆

画廊开在一家临街的院子,进到里面,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这是一个保留完整的板桥居民的建筑,街面是铺子,楼上是阁楼,进去后就是一个四方的天井,再进去又是一个阁楼,再往里走又有一个小院长,走到底,直通了另一面的路面,走廊通幽,歪斜的门板懒懒地立着。

葫芦下的沉思

小院里的有一株葫芦,几朵洁白的花正在开放,几个葫芦嫩绿的从屋顶往下垂。朋友顺势就在葫芦树底下就坐,欣赏着旁边一幅似随意放置的画。

院子的墙角有一个凹槽,用来点灯的,放上上面放置了2个茶杯,年代有些久远。也成了一副画。一旁的阁楼底下一张躺椅静静的安置在地,就像一位饱经风霜后安度晚年的老者在写着自己的回忆录。一幅鲜艳的郁金香放在墙角。一切似乎是店主随意摆放,又似乎是精心安排。

店里,还是一个油画世界。朋友在里面看画,和店里的画又融为了一天,分不清是人在画里还是画外。

人在其中,也是一幅画

坐下喝茶,画廊主人拿出了青龙街的晒清茶,茶香中聊起了他的开店经历。

他叫张立,土生土长的板桥青龙街人,年轻的画家,画廊是今年4月开业。以前在昆明独自打拼,常常是食不饱腹,靠哥哥资助才得以继续画画的梦想。在大城市里,他把更多时间用在了绘画上面,窝在简单的出租屋里,经常靠每天2.5元钱一个的官渡粑粑填肚子,为了节约时间,他一次会买上几个回来,每天不停的疯狂创作。但是作品很长时间都没有卖出去一幅。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曾试着去外面打零工,甚至有一次还迫于生活压力,和自己妥协后去应聘了房地产公司的业务员,在面试通过后去体检的当天又把自己逼了回去,还是坚持拿起画笔。

2016年的春节,他回到保山老家过年。当走到熟悉的青龙街时,他感觉有些东西在慢慢地逝去。

向日葵

      过完年,他再一次离开母亲,离开疼他爱他的爷爷奶奶。回到昆明的出租屋,向日葵开得正艳,为了冲淡内心的苦闷与思念,他画起了向日葵。差不多画完时向日葵也在慢慢死去了 ,后来就留下了这幅画。向日葵是自己亲手种下的,起初也是想种了出来为了画画 , 后来看着它一点一点的长大,开花,如同每天陪伴的朋友一般 ,他用画笔记录下来了它最灿烂的时候。

        后来就回到了保山,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出生地,板桥青龙街。他说要把消逝的东西留下来,尽力留下来,把创作的画笔伸向了熟悉的故土。记忆中很多东西都让他难以忘怀,学校门口卖糖稀饭的大叔,在推车上用糖稀绘制成精美可爱的小动物的手艺人,雪天到家门口卖雪的大妈把雪捏成一团,在上面浇上红糖稀。。。。。。这一切,都构成了青龙街,沉淀了他的童年。如今,他把记忆中抹不去的乡愁在画笔下绘制。后来他又画了一幅火烧向日葵,想让自己的内心燃烧。

火烧向日葵

    吸引我而来的那幅青龙街也是他的代表作,魁星阁里面有着板桥当地的魁神,大家平时都会去上香,祈求平安。他的工作室和魁星阁相邻,画的朝向也是魁星阁方向。他说“小时候我就从它的屋檐下路过,每次路过都有种说不出的很好的感觉 … 可以说魁星阁是看着我长大的,我也是看着魁星阁成长的 ,每当路过开门的时候就会爬上去磕头祈祷。”也难怪这幅画成了他从小到大的现的记忆颜色,无论在哪里看到它 ,他都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安心,还有种神秘的归属感。

      在我们到来之前,已经有一些关于他的精彩采访和深度特稿,它们呈现了的美丽聪慧、才华和经历,我认真回读其他精彩的专访。每一个采访者眼中,都有一个张立,我将以一个怎样的视觉来描绘他的画廊,来描绘他。

      他的第一幅画是画宣传册的插图,是出口日本的松茸。起初,客户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后来他又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整整三天后,终于画出了自己满意的图案,交给客户后获得喜欢,那次的报酬是400元,解决了他当月吃饭的问题。现在,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画廊的生意也好了起来,生计已经不是问题。外地游客来买画的也多了起来。

美丽的才女老师

后来他的画几乎全是青龙街的过去与当下,少有些保山的地方景物。他说他要把一切能留下来的东西都用画笔描绘出来。“当然,我也可以用相机,但是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笔一笔描绘,我可以把我的情融入其中。”在和我们说话时,他一脸的安静。

城市会让人快起来,走进这间老房子的画廊却会让人慢下来。年轮的流转下,老旧的录音机已经锈迹斑斑,奶奶的化妆柜, 柜子的颜色已被侵蚀得深浅不一,摆上了青龙街的一幅夜景画,便有了上个世纪老板桥的韵味。

临走,我们买了他的一幅画。并且约定,周末,再去看画。

这个追梦的少年,在青龙街追到了他的梦。

朋友买走的画 我才写了一杯板桥拉菲,他却画了整个青龙街 我才写了一杯板桥拉菲,他却画了整个青龙街 我才写了一杯板桥拉菲,他却画了整个青龙街 我才写了一杯板桥拉菲,他却画了整个青龙街 我才写了一杯板桥拉菲,他却画了整个青龙街

相关文章

  • 我才写了一杯板桥拉菲,他却画了整个青龙街

    在一个朋友的朋友圈里,一幅油画吸引住了我。青石板悠长悠长,仿佛没有尽头,从一个阁楼底下穿过,继续延续着悠长。青石板...

  • 青龙街,除了老茶馆,改花小吃,还有拉菲

    板桥的拉菲,到底在哪里?我怎么就找不到呢?朋友发来微信,同时奉上两个愤怒的表情。 就是沿着老茶馆一直往东走,差不多...

  • 写了画了

    秋水寒,平江送离船。 挥手不堪天际远,泪洒江边不肯还。 此去怕流年。 《送别》——张小吹

  • 书法知识小科普  乱石铺衔

    郑板桥书法素称“乱石铺街”。 郑板桥诗书画三绝:诗绝,画比诗绝,书又比画绝。郑板桥书法自称“六分半书”。他把楷、隶...

  • 转载: 82年拉菲到底产了多少瓶为什么到现在都没喝完?

    容我喝一杯82年的拉菲压压惊,因为这年份的红酒价值不菲。“来瓶82年拉菲”一词成为最常用的表情包文字,屡试不爽的装...

  • 青龙街“惊魂”

    这注定是一篇“旁逸斜出”的小文。 灵感源于今日去排号打疫苗,身为“路痴”的我点开学校群里发的位置,打开导航...

  • 我好像喝了一瓶假拉菲!

    “来一瓶82年的拉菲”,恐怕是国人对于拉菲最直接的印象。 据说,拉菲每年产量30万瓶,销到亚洲约1/3,中国每年却...

  • 故事二则

    《好方法》 欣菲妈妈管欣菲时,总说一天得喝好多水,但欣菲不爱喝水,妈妈就让他一天喝一杯水。 可欣菲一杯水都想喝,他...

  • 他写了很多性,我却看见倔强

    (图片均来自网络) 二十年之后,你会记得小学生活的片段吗? 二十年之后,你还会不会记得最初带给你朦胧特殊感觉的人?...

  • 国产真拉菲今年上市

    中国拉菲要来了# 最近上任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DBR,简称拉菲集团,拉菲酒庄的母集团)的新任CEO Jean-G...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才写了一杯板桥拉菲,他却画了整个青龙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m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