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梦萦百年。在恰逢87版《红楼梦》开播三十载,“小戏骨”团队致敬经典,以刘姥姥为时间主线拍摄了《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小逸认认真真的看完了9集,除了感慨于小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也再次被曹雪芹所创造出来的异彩纷呈的建筑室内空间所吸引。
本期逸·策划,小逸将《图解红楼建筑意向》一书中对宝黛钗三人居所室内和陈设的分析进行整理,为大家展现揭示红楼居室文化意象,内涵与神韵,相信对于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也有借鉴价值。我们还特别邀请了西安索源室内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设计总监任景明为我们讲解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以及室内设计文化带给当代设计的启示。
01.贾宝玉-怡红院: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
作为贯穿红楼梦全文的灵魂人物,贾宝玉广为世人所熟知。而怡红院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主景之一,贾宝玉的住所,宝玉也因此号“怡红公子”。
通过原著描述,我们可知怡红院正房是五间上房,在五间正房前又加出三间,称为“抱厦”。
各房间之间的分隔,并不是用墙来封死,而是利用雕空玲珑的木板做成各种花罩、槅扇来分隔,在空间上互相贯穿流通,从而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创造出迷幻的空间效果。
抱厦与后面的正房之间就是靠隔架分隔的,上放有一个自鸣钟。穿过隔架,进入到后面的五间正房,中间一间是堂屋,西边两间是“卧室区”,东边两间是“书房区”。
西边的隔断是一个木雕的格子架,上面放有金西洋自行船、联珠瓶、缠丝白玛瑙碟子等陈设,中间有一个大穿衣镜做的活动门。穿过此活动门,是西次间,临窗有炕,后檐有床;再向西,次间与稍间之间是靠一碧纱橱隔断的,里面设有一张小小的填漆床(贾宝玉的卧床);这个稍间临南窗设有一个暖阁,阁内有木炕可供坐卧。此外这一间设有后房门,可通后院。
而对面东面的两间因为用于读书,所以不像西边那样隔得那么死,基本上靠花罩分隔。在次间与明间的花罩入口处,摆设着一个屏风,挡住人们的视线,稍间是贾宝玉的书房,满屋都是书架,此间也有门可通后院,此门入口处有一油画仕女图。
这些设计构成了怡红院豪华的室内场景,甚至还利用镜子的光反射作用,虚虚实实,使人产生幻觉。其所用的手法,也正是后来被人们称道的所谓“流动空间”的设计手法,并且可以说运用得十分成功。
02.林黛玉-潇湘馆:整体化室内空间设计手法
潇湘馆是大观园中这一处幽篁茂盛的处所--女主人公林黛玉的住所。大观园里“龙吟细细,凤尾森森”,潇湘馆也只有“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
“小小的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房”,可谓是宛如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景致。通过《红楼梦》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整个潇湘馆的布局是小巧雅致的,很好地烘托出了居者黛玉的个性特征。
潇湘馆正中间一间明间是一个小堂,明间右侧是林黛玉的卧室,左侧是她的书房。其中书房中有一个月亮洞的景窗;窗是支摘窗,室内书架上摞满了书籍,有放置古琴的琴桌,室内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潇湘馆整体设计成“狭窄”,是因为建筑环境正是人物内心世界压抑的真实写照。客居荣国府,寄人篱下,林黛玉的内心深处是抑郁不敞亮的,甚至幽暗悲伤的。
在这样局促的室内空间中,室内陈设和家具也就只能如书中所描述的“里面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桌案。”可见,为了更好地利用潇湘馆狭小的室内空间,因地制宜地选择了室内陈设的整体化、组合化,而这种室内家具的设计方式正是后世组合式家具的启蒙。
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来设计组合摆放的家具,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内空间,从而保证了室内空间的完整性,并且有使狭小空间变大的作用。
03.薛宝钗-蘅芜苑:极少主义的装饰风格
薛宝钗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通达了悟。
薛宝钗的居室内的陈设可谓极其精简,在大片白墙的衬托下,只有一案、一床等有限的家具点缀其中,只有“花中隐者”菊花独吐芬芳,与之相伴。
其这“清教徒式”的冷僻的室内风格正是居者-薛宝钗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外在反映,衬托出她冷眼看尘世的姿态,并且和她的词作“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是相互呼应的,也是其命运的孤寂守寡的暗示和征兆。
这与后世流行的极少主义设计风格可谓不谋而合,淡泊、冰冷,以静默的冥想表达质朴而又意蕴丰富气质。
极少主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艺术流派,是一种非表现性的艺术,其简单至极的形体所传达的不是抽象,而是绝对。极少主义是一种带有批判色彩的艺术,以理性甚至冷漠的姿态来对抗浮躁,这同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的名言是有着内在共通性的。
设计癖:中国古代家居当代说
设计师:任景明
所属公司:西安索源室内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之一、首席室内设计总监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古建是传承文化的核心。古建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文化灵魂的栖息地,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铭刻历史丰碑和文化灵魂的殿堂,是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社区的文化模式的反映,也是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建筑,体现中国风格,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才智的体现,是五千年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古建筑,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
而设计是将传统文化形式加以提炼和升华成为应运当代的新产物。例如我国的寺庙的建筑设计,最近我们也在潜心研读并参观学习。
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中国寺庙建筑则恰好相反,它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传承了当代人交流场所!本身也是对当代传承和发扬,让现在的设计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元素及内涵,发掘更深远的文化底蕴。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黄云皓著 特约设计师:任景明 逸舍网/小仙女综合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