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晴
上周五按课表我是最后两节课。第七节下课后三班勤快的课代表陪我去办公室送书。我说,下一节我还有课,我喝口水,帮我把书直接送四班就行。
我提前走进班级,讲台、电脑桌上扫视一圈,都没看到我的教学用书。因为周六周日学校是全国自考考点,两三个同学正在往前面的电脑桌下面塞书。我问谁看到了我的书,都说不知道。
我只得去找三班的课代表,问他把书放哪儿了?他说给四班同学了。他来班级指认,被指出的男同学一脸的茫然和无辜,说把书顺手就给另外的同学了。正好他们往电脑桌下塞书,结果我的书就被裹挟到很多书中,分装在不同的包里。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虽然案子破了,但找起来也挺困难,没办法只能让这几个责任人到前面找书,差不多用了一节课时间,我的四本书才重新团聚在一起。
当我把这件事跟班任说时,班任说,看他们在前面以为惹我生气,挨罚了,问他们怎么回事。结果也没说出个前因后果,直到我跟她聊天,才弄明白,听到这儿,我真是服了,这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太强”了。
从课代表手里接过书和最后装包的两个男同学都长得挺干净,智商也不差。现在我们对学习抓得很紧,好像每天也学了不少知识,可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处理不好,语言也表达不清楚,孩子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首先是孩子的责任心不够。当有人委托自己事情时,是不是应该问清楚来龙去脉,如果什么都不问,就这么糊里糊涂地随意处置肯定是有问题的。
其次,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倾听能力有问题。有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只顾自己玩手机、玩游戏等很少跟孩子交流,有的只关注成绩,对日常的生活能力不重视,而很多能力应该是从小培养的,一旦错过,对将来的成长很不利。
现在的教育还有一点就是缺少行为规范的教育。很流行的做法就是不教育,对孩子百依百顺。说得好听是顺其自然,其实就是不负责任,而这种偷懒教育的结果就是孩子缺乏起码的常识和教养。很多道理如果没有人指出,小孩子可能真不懂,时间长了,就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长大了就难改了。
其实自古以来有很多好的规矩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我小的时候,姥姥经常教育我们,比如大人说话时,要认真听,但是不能随意打断和插嘴。在饭桌上老人没动筷时,孩子就不能先吃等。哪些事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家长一定要跟孩子讲。
在传统经典中也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规范。比如《弟子规》中的“出必告,反必面”、“凡道字,重且舒。勿疾急,勿模糊”“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等。如果从小就有意识地教育孩子,打下品德的根基是非常有益的。
孩子是白纸,孩子身上的问题大多来自教育的缺失,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责无旁贷,“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做人是根基,人都做不成,一切都是浮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