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四九)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四九)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作者: 火帝养生 | 来源:发表于2023-12-31 18:16 被阅读0次

【原文】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原文解释】味属于阴,所以趋向下窍,气属于阳,所以趋向上窍。味厚的属纯阴,味薄的属于阴中之阳;气厚的属纯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味厚的有泄下的作用,味薄的有疏通的作用;气薄的能向外发泄,气厚的能助阳生热。阳气太过,能使元气衰弱,阳气正常,能使元气旺盛,因为过度亢奋的阳气,会损害元气,而元气却依赖正常的阳气,所以过度抗盛的阳气,能耗散元气,正常的阳气,能增强元气。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是形,形是阴,阴都上向下,所以,阴味出下窍,气是阳,我们吐出来的气属于阳,都是从鼻子嘴巴里面出来,这叫阳气出上窍。味厚味薄,气厚气薄,这些都是《神农本草经》里都有介绍,在临床上应用本草的时候,就是在味厚,味薄,气厚,气薄当中来做取舍。需要入血分的,我们就用味厚气薄的,需要入气分的就用味薄气厚的药。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味道厚的都有泄下的作用,例如像当归的味就很厚,它就是入血分,如果用多了,就有可能拉肚子。味道较薄的有疏通的作用,例如象猪苓,茯苓这些药的味道就很薄,所以,就能利小便。气薄的都是有发散的作用,例如我们用发表发汗的药都是气薄的药,常用的如麻黄;气厚的就有助阳发热的效果,气本来就是阳,气厚的属阳中之阳,所以就会助阳发热,例如我们常用的大热药附子,石硫磺。

“壮火之气衰”我们人身上如果火很多,就比较热,偏热的人就会伤到气,所以,热伤气,寒伤血。这个当然指的是常年累月在同一个环境里面才会受伤。常年累月烧火炉的人,就会伤到气,经常在冷藏库里面工作的人就会伤到血。人体很精密,不会瞬间发生问题。还有你经常吃大热的药也会伤到气,例如像乌头附子之类,经常吃了一些寒凉的药也会伤到血,这是一个道理。

“少火之气壮”所谓少火,就是温阳之火,不热也不寒,这样的火就可以壮气,如果你的身体平常都温的,也不觉得得冷,也不觉得热,你的气就是最旺的。温性的药也可以补气,例如象人参之类的东西,所以,温性的火就叫少火。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身体壮热的人吃清淡一点,气比较少的人可以吃味比较厚一点,这是一个大原则。身体火热的人容易伤到气,吃清淡一点就可以把气补回去,我们人身上的气是要靠少火来滋养。所以,“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四九)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uk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