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尚书·皐陶谟》,我有两个体会,首先是《皐陶谟》讲的内容,和《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内容类似,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讲的内容近似,讲的形式不同。这让我有一个想法,了解中国文化,是不是精读一本书就够了呢?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那么合适每个人的书就不同,但读不同的书,领悟的道理是一样的。精读一本书,领悟了道理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一辈子好好生活,就够了。而不需要读了一本又一本,像打卡集标签一样的。这个想法还有待验证,暂时只是想想。
第二个体会是,对“学习”越来越感到迷茫,不知道是高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没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心态不对,或者注意力习惯了碎片式集中,总之最近几次去学院上课,觉得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整体理解不够,甚至是没有,更多的是一些碎片式的感悟。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能改善这一点。
《皋陶谟》中老师讲到“慎厥身,修思永”这一句,对我启发最大。主要是两点,一是这句话点破了我思维中的一层窗户纸,读了《中庸》致曲之后,总觉得做什么事儿都是致曲,都是修行,那么做什么事儿都可以,也就无所谓职业啊事业啊什么的。当老师讲到“修思永”的时候,突然感受到一种敬业精神,以职业为志业的感动,把一件事做一辈子,做一件事要想到这一辈子,全心全意投入在这件事情中,看起来好像没有了自我只剩下事业,而这恰恰是个人精神的极大燃烧啊。“修思永”让我剔除了无所谓的心态,真正明白什么是致曲,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做事。
第二点是将自己身心的修行与一个人参与社会价值交换的职业事业相联系起来了。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很努力投身于事业,热衷于做职业规划,后来慢慢发现“工作”并非我所理解的那样重要,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后来我开始向内探寻,逐渐了解自己,慢慢构建精神世界,觉得人生是苦是乐都可以,内心有所知守就满足了。而恰恰忽略了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要参与社会价值循环。一开始我太偏了,自以为的矫正又用力过猛偏向另一个角度,“慎厥身,修思永”恰好让我明白既要有内心的知守也要有参与社会的事业,恰恰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人生也不能靠一条腿走路啊。
感谢这堂课带给我的启发,感觉自己要走上下一阶段的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