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晁错之死

晁错之死

作者: 明天更美好83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08:14 被阅读0次
晁错之死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汉景帝时期政治上主张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削藩出现困难时,汉景帝迫于压力又杀了晁错!

  在《汉武大帝》这部作品中,看到晁错死的时候真是五味陈杂!

  当时中央外部面临匈奴的威胁,而内又有各诸侯国的威胁,可谓内忧外患!

  当时面临匈奴不断的骚扰时,国内许多大臣力谏抵御匈奴,晁错说目前最大的困局不是匈奴而是各诸侯国,各诸侯国蠢蠢欲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匈奴,建议皇帝削藩。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晁错的建议。

  当中央危及到各诸侯国的利益时,各诸侯国纷纷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中央!当削藩出现困难的时皇太后的侄子窦英(与晁错不和)联合袁盎(与晁错积怨已久)给皇帝谏言:“诛晁错,清君则”。

  当时电视剧里有这么一个画面:皇帝把写有“诛晁错,清君则”的一个竹简向空中抛了三次,三次都是“诛晁错,清君则”这几个字朝上。

  大家想想看,一个皇帝做决策能靠向空中抛竹简吗?从这个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已经有了杀晁错给各诸侯国一个交待的想法。抛竹简只是他自己对他自己心里的这个决定找个理由而已-----给自己的做法释放一下心里的痛!

  皇帝能不知道晁错给他的建议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吗?当然知道。晁错可是伴了他二十年的老师!汉景帝时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能不心痛吗?

  晁错死前,皇帝与晁错的一段对话:

“老师说过,世上的事情对的就是对的,错的事情就是错的,可是朕当了皇帝,慢慢觉得这世上的事情,也不完全是这样。有的时候,错的,也是对的;对的,有时倒是错的。明明是错的,有时偏得去做;有的是对的,有时偏又无法去做。朕虽贵为天子,也有不得已的时候。”

  老师您还说过:“若毒蛇啮指,壮士断腕;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杀晁错之前皇帝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处境,无奈、痛心。但同时我也感觉到皇帝当时的慌乱。

  当自乱陈脚的时候,就会出错。皇帝也不例外!

相关文章

  • 晁错之死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

  • 晁错之死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汉御史大夫晁错,伏诛,腰斩于汉长安东市,这位以汉景帝授业师傅资历而出任三公的能臣,竟因...

  • 晁错之死

    汉景帝二年,晁错从内史迁为御史大夫,深受景帝倚重,一时风光显贵,无人能匹。也是同年他提出削藩政策,简直提到景帝心坎...

  • 晁错之死

    那一年,不到三十岁的晁错被汉文帝选为太子家令,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个祸福并存的机遇。 好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 晁错何错

    夜读史书,看到汉初重臣“智囊”晁错衣朝服被腰斩于街市,禁不住叹息。 (一)晁错之死 刘邦即高祖位后,既看到了秦国郡...

  • 温故中华史

    001 厉王之死无关圣上,他自己作的 《史记·晁错袁盎列传》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

  • 《汉书》研读250:袁盎晁错传(六)

    袁盎晁错传(六) 这时,贾谊已死,参与对策的共有一百多人,只有晁错名列第一,于是直接升任中大夫。晁错又建议削...

  • 晨读:《资治通鉴》[145]“七国之乱(2)” ——晁错被腰斩

    [白话文] 当初,晁错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哗然。晁错的父亲听说了,从颍川老家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即位...

  • 第353篇 晁错

    【读史日历】(第353篇 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晁错出生于颍川,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汉文...

  • 晁错

    农兵充塞强疆院,去末归根兴社田。 执谏削藩除后患,满门忠烈固君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晁错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d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