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汉景帝时期政治上主张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削藩出现困难时,汉景帝迫于压力又杀了晁错!
在《汉武大帝》这部作品中,看到晁错死的时候真是五味陈杂!
当时中央外部面临匈奴的威胁,而内又有各诸侯国的威胁,可谓内忧外患!
当时面临匈奴不断的骚扰时,国内许多大臣力谏抵御匈奴,晁错说目前最大的困局不是匈奴而是各诸侯国,各诸侯国蠢蠢欲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匈奴,建议皇帝削藩。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晁错的建议。
当中央危及到各诸侯国的利益时,各诸侯国纷纷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中央!当削藩出现困难的时皇太后的侄子窦英(与晁错不和)联合袁盎(与晁错积怨已久)给皇帝谏言:“诛晁错,清君则”。
当时电视剧里有这么一个画面:皇帝把写有“诛晁错,清君则”的一个竹简向空中抛了三次,三次都是“诛晁错,清君则”这几个字朝上。
大家想想看,一个皇帝做决策能靠向空中抛竹简吗?从这个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已经有了杀晁错给各诸侯国一个交待的想法。抛竹简只是他自己对他自己心里的这个决定找个理由而已-----给自己的做法释放一下心里的痛!
皇帝能不知道晁错给他的建议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吗?当然知道。晁错可是伴了他二十年的老师!汉景帝时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能不心痛吗?
晁错死前,皇帝与晁错的一段对话:
“老师说过,世上的事情对的就是对的,错的事情就是错的,可是朕当了皇帝,慢慢觉得这世上的事情,也不完全是这样。有的时候,错的,也是对的;对的,有时倒是错的。明明是错的,有时偏得去做;有的是对的,有时偏又无法去做。朕虽贵为天子,也有不得已的时候。”
老师您还说过:“若毒蛇啮指,壮士断腕;为天下者,不顾身家”
杀晁错之前皇帝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处境,无奈、痛心。但同时我也感觉到皇帝当时的慌乱。
当自乱陈脚的时候,就会出错。皇帝也不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