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听书后感

作者: 童心麻麻 | 来源:发表于2019-09-17 17:43 被阅读0次

今天六点十分起床跑步,一边跑一边听【混序每天听本好书】解读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罪与罚》,男主人公罗家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因为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出来工作谋生又举步维艰,因为支付不起房租向一位放高利贷的老阿婆借款。后来因为无力偿还债务愤而杀死老阿婆,刚刚好遇到老阿婆的妹妹来看望姐姐,罗家把老阿婆两姐妹都杀了。

罗家杀人的理由是老阿婆放高利贷害人不浅,而他罗家活着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当他抱着这样“义正言辞”的理由去杀人之后,良心开始痛了,他的内心无比煎熬,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理由充分。罗家杀人后没有得到解脱,反而感觉自己变得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来自内心的自我谴责和恐惧让他痛苦不堪。

当个人的小善恶无法解决,当自己的规则无法解释世界,罗家选择了信仰东正教,希望从上帝那里求得解脱,把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上帝。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又该如何自处呢?

《罪与罚》的悲剧讲的是个人自由与公权力的问题,个人让渡一部分自由给公权力,让公权力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当公权力没有保障到公民的权力的时候,正义能不能通过个人来讨回?公权力没有履行它的指责,我们让渡给公权力的自由如果不能保全自己,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罪与罚》其实也是在讲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罗家三重人格的拷问。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套在罗家身上,他的本我,就是他本能的自我,他觉得自己替天行道,杀死社会中的黑暗“吸血的虱子”。

罗家的自我,就是杀人后面对现实世界的他,他陷入良心的煎熬,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罗家的超我,是他最终灵魂的升华,罗家最后的皈依东正教,向上帝忏悔,这是人性光辉的一面。

相关文章

  • 《罪与罚》听书后感

    今天六点十分起床跑步,一边跑一边听【混序每天听本好书】解读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罪与罚》,男主人公罗家是一个...

  • 书后感

    A完全迷恋B的时候,B必定无可避免地也迷恋着A。——节选 感:一直暗恋了你很久,什么时候注意到我呢,等待并期盼着。

  • 书后感

    那年夏天我爱上钓鱼,因为她爱;爱上慢跑,因为她爱。——节选 感:爱情的味道是多么甜蜜,爱上一个人,眼里心里都装...

  • 陀思妥耶夫斯基:世人皆不懂我,因为我也不懂!

    01 最近这段时间,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罪与罚》,以及《卡拉马佐夫兄弟》。 看《罪与罚》看得很焦灼,感...

  • 一名罪犯的自我救赎之路

    ---《罪与罚》读后感 说实话,读完《罪与罚》,我的最大感受是看不懂……陀翁的这部巨著,涵盖了无数个人名,光是记下...

  • 盗铃人

    ——《罪与罚》读后感 潇潇 不可思议,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师的《罪与罚》初次相遇于韩剧《岬獞夷》。剧中长得极其帅气的...

  • 《罪与罚》读感

    上中下三本,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比较枯燥,每天都坚持读一点。毕竟是外国名著,就应该有它所令人有所感触的地方。今天一口...

  • 《〈罪与罚〉小感》

    伟大的经典名著,写得很好。但是个人感觉不是很喜欢。太苦太难太沉重了。 残酷的社会,那个时代的青年,无所事事却又郁郁...

  • 【拆书稿】《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每读完一本有感觉的书,我一般会写书后感。 然而《精进》这本书不适合书后感的形式,因为书后感只是重点针对几点抒发感悟...

  • 观书后感

    古之书生,嗜书如命,每有会意,便欣然喟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时代之巨变,削学士之心性。孔子尝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罪与罚》听书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ec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