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分配到同一单位。A聪明灵活,嘴甜腿勤,很快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B聪明沉稳,少言寡语,只会埋头干活,对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敬而远之。
十年后,两人都已娶妻生子,在城市里扎下根。工作上,两人渐渐有了差距,A得到领导赏识,被提拔为单位中层。B工作卖力,但老实木讷,渐渐地落在了A的后面。
二十年后,B也干到了单位中层,A已向着领导层迈进。
三十年后,A做到了领导层,B依然在中层踏步。
三十年来,A始终在心理上占据着优势,他觉得自己无疑是比B成功的,无论B怎么努力,还是被自己远远地甩在了后面。B依然每天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事,脸上始终挂着淡定的笑容。
有一天,B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选择了提前退休。“退休后工资会减少,何不再坚持几年呢?”A劝B。“挣的钱够花就行了,多少才算多呢。趁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干点自己想干的事。”“为了孩子,也得坚持吧?”“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的事不用我操心。”
B的孩子从小成绩优越,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毕业后顺利找到了一个好工作,并且与研究生同学定下终身,两个人拒绝了双方父母的资助,选择了自己还房贷。现在,孩子成家立业,B选择了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孩子们也都支持。
此时,A忽然发现,其实真正占据上风的是B,自己早已被B赶超。
看看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马马虎虎,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像样的大学,为了孩子的前途,夫妻俩坚持把孩子送到国外镀金。孩子在国外混了几年,回到国内没找到什么像样的工作,时常需要家里接济,每次往家里打电话都是要钱,女朋友还没有着落。
B退休的那天,A请B喝酒,酒过三巡,A问出了那个困扰他已久的问题:“这些年,我自认不比你差,工作也同样卖力,可在孩子这一点上,比不上你呢?“B笑了一下,回问一句:“这些年,有多少个晚上和节假日你是在家陪孩子的呢?”
A沉默了。在他的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为了家庭,他必须要在外面全力以赴,白天工作,晚上应酬,每月在家吃饭的日子屈指可数,对儿子的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这些年,他自认比大多数人干的成功,可谈起儿子,却让他感到心寒,他辛辛苦苦一辈子,都是为了儿子,儿子却跟自己并不亲,爷俩单独相对,常常无话可说。他想传授儿子一些人生经验,儿子不屑的说“早干嘛去了”。
A和B的故事,让我们值得思考我们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