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从阅读方式来比较,我们一般把阅读分为两大类:
一是传统阅读法,即按照字、词等少数几个单字为单位逐个阅读;
二是快速阅读或称“速读”,它是将被阅读的文字以组或行、块为单位进行大小不一的整体阅读。
那么快速阅读又是怎样一步步达成的呢?存在什么样的原理、需要抓住什么要点、又应该怎么去训练等等一系列问题环绕着我们。接下来,就跟着童蕴学堂一起,了解速读的三个记忆阶段吧。
首先要提及的,便是速读的第一阶段:线式阅读。
线式阅读法,是指在阅读时,以词组或者句子为注视单位,一眼扫过去,可以捕捉到一个词组,句子或者一行,这是运用整体感知的一种初级的快速阅读法。
这种方法减少了注视的次数,加快了理解,还使视觉接收信息的频率和节奏,与大脑思维活动的频率和节奏趋于平衡,步调接近一致,不仅记忆效果得到增强,而且能够促进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和持久的良好状态得到延续。
那么如何进行线式阅读的训练呢?
扩大视幅单位的抓取
我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视幅单位的大小与视野是息息相关的。所谓视野,就是我们眼睛能够看得到的一个范围,它包括主视区和次视区。在视区内的文字只能认清主视区的文字,次视区的文字则处于模糊状态。
主视区的视,记,理解是三位一体的,次视区的文字是眼睛完成眼停,开始眼动时才有机会来扫描。待完成上一次眼动,开始下一次眼动时,原视区的视,记,理解就大致完成了。在新的视区里,又重复上个视区的一系列动作,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阅读。
因此,视角越大,视区就越大,视野单位就可能越大,识记的范围就会不断的增加。这样,就为一目十行打下了基础。
注重视线的加快和移动
进行线式阅读时,人的眼睛处于两种状态的切换:眼停状态和眼动状态的转换。由于“眼停”时候所抓住的文字材料的多少,就是视野单位的大小,所以在一定时间内,视线移动的越快,阅读的字数就越多。
加快视线移动的办法,重要是增加眼睛的活动能力,增加眼睛的抓字能力。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强大脑皮层视觉神经的兴奋,还可以抑制潜在的语音活动,使下意识的语音活动逐渐排除。
通过视线移动能力的增强,逐步做到阅读的时候,不需要经过视神经把全面文字信息转换为有声语言的信息,然后再把语言信息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的复杂过程,而是由视神经直接把文字信息传达给大脑,直接对信息进行理解。
扩大所领悟的“完形”
我们的阅读过程,并非简单的眼睛运动,而是一个“阅读领悟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思考式心理现象。所以能否读的快,一眼看了三五个词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阅读的思维过程,因为思维过程是将这些词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领悟的。
有心理学家把这样完整的意义单位叫做“完形”中“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头脑是按照意义单位而进行思维的,因此,如果我们要从口头语言或者文字材料中去寻找作者告诉我们的意义,就不应从单个的词中去寻找,而应在词组,句子和段落这些单位中,在词与词之见的联系中去寻找。我们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关键是要能驾驭更大的完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