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读书原创文章
《白鹿原》鹿家的儿子为什么更优秀?

《白鹿原》鹿家的儿子为什么更优秀?

作者: JERRYJI | 来源:发表于2019-11-06 18:31 被阅读0次
    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麦田,辽阔的天际,“开镰了……收麦……”撕声裂肺的吆喝声在田间地头回荡,成熟的男人们赤膊整齐的立在地头,手拿镰刀,白鹿原麦子的收割开始了……

    著名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本是同宗的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从故事的演绎中更多的关注的是白、鹿两家的子女教育问题。

    白嘉轩:是白家的家长,白鹿一族都首肯的族长,作为乡绅文化的代表,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思想影响的人物。他为人仁义宽厚,但思想传统保守,一辈子都“挺直了腰杆儿”,做事以做一个正直、体面的族长为原则。

    鹿子霖:是鹿家的家长,他思想灵活开放、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争强好胜,一辈子都跟白嘉轩明争暗斗,但好色成性,做事无原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从家庭背景来说,我们会猜测白家的孩子更出色些,但是事实上,这两家培养出的孩子却大相径庭:

    一、鹿子霖的两个儿子:鹿兆鹏、鹿兆海,都成长为时代的风流人物。

    鹿兆鹏从小聪明伶俐,胆子大,书读得好,后来在省城求学,接受新思想教育,有独立的思想、有才华,有追求。他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共产党在陕西的早期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敢与智谋,忠于事业与理想,对革命坚持不懈,是白鹿原上反封建的旗手。

    鹿兆海跟哥哥一起外出求学,他纯真、可爱、善良、有血气,接受了新式教育并接受了西方思想,他满腔的报国热情,积极参与革命活动。虽然加入的是国民党,但救国图存的理想一直未变。他忠于信念、忠于爱情,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功业不可磨灭,就连白嘉轩也称他为“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子孙”。圣人朱先生亲自送兆海的灵柩进祠堂。鹿兆海为灰蒙蒙的关中农村增添了一抹微蓝、清新、生机。

    二、白嘉轩的两儿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灵

    白孝文,本来是老实本分的,从小接受的是父亲为他安排的传统的儒家的教育思想,但是当看到兆鹏、兆海进省城接受新式教育时,唤醒了他对接受新式教育的渴望,他渴望去城里念书,但父亲白嘉轩是反对的。在父亲的旧思想禁锢下挣扎着,性格压抑又矛盾。最后在与家的撕扯、决裂后堕落,变得虚伪、狡猾。后来他抓住机遇,使用政治手腕,当了县长后,骑着高头大马,荣归故里,重登祠堂而“光宗耀祖”,继续演绎他的伪善、狠毒和手腕。

    白孝武,白嘉轩最终的继承人,他坚定的秉承了父亲传下来的家族规矩。全面继承了父亲的精神本质(包括封建社会的优良传统与精神糟粕)。他没有主见,做任何事情都要揣摩父亲的心思,征得父亲的同意。他彬彬有礼,不苟言笑,诚实厚道但没有自我。他对农活和牲口充满兴趣且擅长,“这些牲口怎样伺弄,我看一遍就记住了”,但不喜爱读书。他是忠厚的、勤劳的,作为一个农民无疑是很优秀的。但是在新的时代,作为族长,想要领导整个白鹿村的村民,思想境界跟不上时代。

    白灵(本不是白嘉轩培养的重点,他是想按贤妻良母的方向培养的,无奈从小的溺爱放纵使他对白灵管不了)因为溺爱,白灵的个性得到了自由的成长发挥,聪明伶俐,我行我素。白灵属于白嘉轩自己教育的失败,但失败的教育不一定是错误的,在挣脱了封建思想、封建家庭的约束后,白灵成长成了勇敢的革命战士。

    三、两家的教育差别

    总体看鹿家的两个儿子更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1、父亲的眼界不同,给子女搭建的舞台不同

    白嘉轩:儿子将来继承族长身份,舞台是白鹿村,白鹿祠堂

    鹿子霖:希望儿子们鹏程万里、海阔天空,舞台是万里天空

    作为家里几代人是族长,白嘉轩,崇尚传统教育,他让自己的儿子们就在学堂读书,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和农学教育,继承族长之职。守好白鹿村、守好田地、守好祠堂,是白嘉轩教育的目的。

    鹿家祖上曾走出白鹿原,以“勺勺客”的手艺在省城谋生,见多识广,重视读书。鹿家有一个遗训,就是鹿家子孙要读书,后人中了秀才就到祖坟上放草炮,中了举人就放铳子演大戏。就连鹿子霖也希望将儿子们培养成秀才举人,放铳子、演大戏,光宗耀祖。

    2、教育理念不同,态度不同

    白嘉轩坚守传统儒家教育及农学教育,对儿子们严格管制,对儿子们是“威严”的。

    他对自己的人生应该是满意的,他要把自己的人生哲学传教给儿子们,把族长之位传给白孝文,他不许白孝文去城里读书,“只要学堂一天在,你就在这儿念书!”,“咱们过好咱们的日子就行了”。对白孝武“事事征求父亲的意见”感到欣慰。他虽然心里爱他们,行为上,他是“严厉”的,却几乎没有和儿子们有过亲昵的举动,他好像从小都没有抱过他们。白嘉轩的教育,让儿子们敬畏,不敢逾矩。

    鹿子霖对儿子们的教育相对的宽松、自由,他让儿子们在省城读新学,接受新式教育,让儿子们按自己的喜好发展。

    鹿子霖当不了族长,处处比不上白嘉轩,但是他好强,不甘心低于白嘉轩,他和白嘉轩斗了一辈子。他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自己立身不正。教育上似乎没怎么管儿子,但他给儿子们选择了先进的学校,让他们在省城接受了新式教育,使得鹿兆鹏和鹿兆海能够活泼自由、积极向上的成长。他们眼界开阔,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有自己的选择,在正义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了下去。在生活上鹿子霖对儿子是温情的。无论什么情况,他都欣赏儿子,为儿子而骄傲,甚至“仰视”“赏识”儿子,当兆海为他出气,教训了岳维山后,他非常得意。他会为儿子趾高气扬。任何时候,即使儿子落难时,他也是一个温情的父亲。

    3、承担启蒙教育者的素质不同

    跟那个时代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一样,年轻人要干活,孙子们小时候主要由老人带着的。

    鹿家:鹿泰恒老爷子是个懂学问明事理的老人,虽没有把儿子鹿子霖教成器,却把孙子鹿兆鹏兆海教育的很好。而且,他总夸孙子比儿子强。孙子在“强”的心理暗示下,孙子们内心也强大了。

    白家:由白老太太带孙子,白老太太是一个传统小脚妇女,眼界小心胸狭窄,满脑子的封建糟粕。白老太太对孝文的影响体现在,孝文受到诱惑时意志不坚定,贪婪。白嘉轩为人则太“硬”,对儿子管教也是如此,处处须在他的严格管教甚至压制之下,不能越雷池一步,小孩子的调皮捣蛋也被重罚,小孩子对父亲更多的是敬畏,缺少父子间的交流。白孝文从小形成了心理阴影。孝武则老实、规规矩矩毫无主见。

    《白鹿原》中白鹿两家对孩子的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承担教育孩子的家长的眼界,给孩子的舞台,教育的理念、态度,启蒙教育承担者的素质等……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的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鹿原》鹿家的儿子为什么更优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iu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