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我,是我刻意营造的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长大后,知道什么是好,便会变得虚伪,让自己表现得自认为的好,比如要积极向上,要多才多艺,要温文尔雅,要贤良淑德,要勤俭持家,要宽厚大方,而把那个真实的不堪的千疮百孔的自己隐藏了起来。
就像这周休完假回去上班,很多同事看到我都说:你气色真好,完全不像三十几岁生了娃的人。我回以灿烂的笑容,其实内心异常苦涩,晚上带小的休息不好,俩大的学习又需要我辅导,身心俱疲,但我不想在人前显露,于是我假装很轻松,从不化妆的我还专门买了修颜隔离霜,遮一遮脸上的疲惫。还记得有一次全封闭集训,每天要学很多东西,还有强度不低的体能训练,很多人叫苦连天,我却一直笑嘻嘻的,有人给我起了个外号叫“鸡血女王”,在小范围内叫得很响亮,其实我也想娃,也想家,经常在夜里偷偷哭。
还有,我其实有些社恐,但我在努力克服,假装很热情,也因此人缘还不错。这次回去上班,经常听到同事惊喜的声音:你回来了啊!大概是因为我爱笑,又总能感同身受,还很会“接话”,就是柚子在村里说的,我不会让任何一句话掉在地上,我在村里也总是扮演着活跃气氛的角色。真实的我是怎样的,可能连我自己也弄不清了。
所以,我要写我小时候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那才是最真实的。
排第一的肯定是脾气暴躁。小时候,我可以跟院子里任何一个惹了我的人对骂,不管是对门单身了一辈子的光棍,还是人高马大的同龄人。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在井边用井水洗衣服,那井水冬天有一点暖暖的温度,洗了一大盆。洗完后,我沿着屋檐去还借的大盆,路过单身汉后门时,他正好在洗锅,把洗锅水倒向后面的臭水沟,一下子倒了我全身。我想着刚洗好衣服,还通红的手指,想着没有父母在身边,连给自己撑腰的人都没有,于是哭得很伤心,边哭边骂,大体意思是,你们就欺负我没有爸妈在身边。不带脏字,但骂了得有十几分钟,那人也觉得不好意思,不会道歉,就讪讪地站着听我骂。我骂完了,还是只能乖乖回去换了衣服再洗一遍。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我脾气有多不好了。从小学到中学,我成绩都还不错,老师也会护着我,所以在班上,我就是个小霸王,谁也不敢招惹我。班上的男生,应该没有谁的书没被我扔到地上过,重庆女孩的泼辣,在我身上没有个十成,也至少有九成九。
排第二的是成绩好,能干。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左邻右舍和亲戚拿我当榜样:你看那谁谁谁,成绩又好,又会洗衣做饭,一放假回家就帮着干活。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如果可以,我并不想做这些,可是我又必须得学着做,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何况是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的孩子,总要用乖巧懂事来堵住悠悠众口。
排第三的是没礼貌,不喊人。我是真有点社恐,不愿意和那些亲戚邻居打招呼,也记不住那么多谁是谁该喊啥,于是就闭口不喊,或是躲得远远的。于是就有人总说我是读书读迂了,说我太高傲,目中无人,我也就默认了。
在别人眼中我的外表形象应该是长得还行但个子太矮,具体多矮我就不说了,反正上初中个子就没再增长过,一直坐在教室的前排。
大学室友对我的印象应该是抠门。读大学时很少参加她们的聚会,还对于寝室的公共费用斤斤计较,曾经因为一个室友洗澡时间太长多用水多用天然气而感到不满,还因此争吵过(我的黑历史)。
此后,我就变了,变成了我希望别人看到的样子。我收敛了脾气,只是在家里面对孩子面对爱人,还是忍不住会原形毕露。我要把学霸的人设树起来,学无止境不能只是口头上说,哪怕做做样子学要把样子做足了,这样的我其实很累。当不了社牛也要做个热情开朗的人,各种社交场合,不冒尖也不闷着,尽量让其他人感到舒适。假装对钱的事情无所谓,不刻意炫富但总想表露自己不是穷人,忘了越是炫耀什么就越缺什么这一定律。
人渐渐长大,活得越来越虚伪,越来越累。到底哪个才是最真实的自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