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使用微信的人应该知道朋友圈的“转发三宝”:养生、揭秘、心灵鸡汤。其中,心灵鸡汤最为所向披靡。
“心灵鸡汤”这个词源自1993年由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共同出版、发行的“心灵鸡汤”系列图书,超过200种类别。这些书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一种文体类型鸡汤文。《读者》《知音》等大众期刊是典型的鸡汤文荟萃,如今微博、QQ空间、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也充斥着这种类型的文章。
总体而言,鸡汤文有一个共同特征:通过一个或几个故事得出一个人生感悟。它们的目的,是将情绪上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让你每天都活在正能量中。
止渴不解饿的鸡汤文
喜欢发鸡汤文的人的心理状态十分相似:因为情感、婚姻、事业、社会关系或学业等方面没有得偿所愿,而处于一种迷茫、伤感、脆弱、需要帮助的状态,对于现在力不从心,对于未来没有把握。
从本质上来看,鸡汤文属于励志心理学的一种。它在结构上先抑后扬,文中的主人公普遍遭遇情场、事业或家庭不幸,这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在巴纳姆效应的协同作用下,人们会代入情感,继续阅读下去。而后,文中的主人公由于转变看待问题的视角或耐心等待,生活出现转机,人生变得美好。再加上鸡汤文的语言温和、温暖、充满正能量,这足以给人们一个心理暗示,使人们相信自己的明天会一样的美好。因此,阅读完鸡汤文,就会产生情绪上的缓解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鸡汤文对于缓解情绪上的失落、纠结,还是有一定“止渴”作用的。但是,心灵鸡汤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因为它在逻辑上存在以下几个致命缺陷。
致命缺陷1:逻辑混乱,漏洞百出
先阅读一篇经典鸡汤文《渔夫与富翁》。
一个富翁在海边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
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享受生活的真谛吧。”
渔夫说:“我洗耳恭听。”
富翁说:“你需要先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后再雇用几个帮手增加打得的鱼量,这样才能增加利润。”
“那之后呢?”渔夫问。
“之后你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再之后呢?”
“再买几条船,成立一家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
“然后呢?”
“然后使公司上市,用股民投资的钱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
“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渔夫好像对这一结果的认识不够深刻。
富翁思考后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边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
“噢,原来如此。”渔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说的‘在海边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吗?”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鸡汤文中的典范。它从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事实上,它的论点和证据都存在很大的逻辑漏洞。文章的作者的感悟是站在渔夫这个狭隘的角度得出的。如果你跳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落脚点,站在富翁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结论就完全不同。
富翁和渔夫虽然都在海边钓鱼,但两人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富翁来说,他来海边度假是享受生活,今天他可以晒太阳,明天他可以骑马,后天可以吃红烧肉。关键在于他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但渔夫在海边钓鱼是为了生计,他每天重复着他的生活,没有选择自己的生活的权利。
所以,很多鸡汤文表面上看起来是正面的,实际上并不严谨、客观,它们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阐述问题,隐去了一些逻辑。读完鸡汤文,人们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逻辑还变得更混乱。
致命缺陷2:对问题避而不谈
以下是学术界的“鸡汤大师”于丹与一位大学生的一段对话。
一位大学生问于丹:“我和我的女朋友毕业后留在北京。我俩真没钱。我们买不起房子,就租了一间房子。我们的朋友挺多,他们经常请我们吃饭,后来我们不好意思去了,因为老吃人家的饭,我们却没钱请人家吃饭。我在北京真是一无所有,您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想要留京没有留下的同学?你留京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自己一无所有呢?”
大学生:“哎,您这么一分析,我突然间还挺高兴的。”
如果不加以思考,就会像这位大学生一样,满心欢喜地接受于丹的答案。事实上,她的回答看起来有理有据,但如果仔细思考,便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的问题是买不起房和没钱请人吃饭。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一无所有,他寻求的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显然应该告诉这位大学生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理财方案等,以解决他目前面临的财务困境。但是于丹巧妙地绕过他这个问题,回答的全部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这个大学生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答案,居然还觉得她回答得很好。这说明当一个人情绪失落时,更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而忘记自己最初想要的东西。他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烦恼还在,也许当时他感觉茅塞顿开,但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感到苦恼。
总体来说,鸡汤文貌似讲道理,其实是在人的情绪激发上下功夫,本质上没有什么含金量。鸡汤式学习往往忽视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把公共层面的制度问题、行业层面的战略问题、企业层面的管理问题全部还原为个人努力和个人奋斗的问题。这点和成功学一样,强调唯心主义,对客观现实视而不见,鼓吹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一味地灌输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不能、不敢、不愿接受失败和负能量,肆意夸大、宣扬、扭曲正能量。
心灵鸡汤貌似有营养,其实大多都是鸡精勾兑的,不仅没营养,喝多了还有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