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心淡如君子,说来几人能知。
明知无人回顾,谁能初心不负。
冬去春来,总想着多给自己留出点茶歇的时间,整理整理思绪,也好迈向新的一年。所以就趁着些零碎时间,写写所思所想。言之无物,博君一笑耳。
通情在先,才能达理。
能够有同理心、体谅别人的感受,又能感知自己的情绪,确实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我们总在别人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拼命讲道理、出主意,又在自己需要冷静应对的时候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与别人交流、与自己相处,还是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比较好。能够当知当觉、跳出情绪看到情绪,才能既通情、又达理。
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先不考虑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好,单是反思一下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挺触目惊心。每天功过格里写的都是负面情绪和有过失的言行。不过,知道自己错了倒是改过的第一步。
慧能祖师曾说过:“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吾我自大,常轻一切,即自无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事有不成,反求诸己。就算面子上硬撑住了场面,内心里也应多少有点儿谦虚和自省,慢慢克服掉那些贡高我慢的习气,变得处事谦虚稳重、待人恭敬有礼。
有时很怕每天规律的工作和生活,打磨掉自身对社会的关切、对民族传承的思考和对时代的感知,很害怕丢了“根”和“魂”,空耗生命、愧对师长。
记得在金庸先生小说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自己印象最深的却是这句“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句话讲的不是豪迈而是悲悯,讲的不是英雄大侠而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是这种悲悯的精神让我们在这个功利的社会还保有一份温度。
现实中让人烦恼、痛苦和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多如牛毛。自己如何去面对呢?
我想还是保持觉知,尽力放下那些无法掌控的外缘吧,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做好自己可以做的,尽量少留遗憾就好。
但放下并不等于超然物外,也不是漠视和放弃,而是尽量让我们的情绪少一些波澜,让我们的努力多一些笃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