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星期,高三上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整个进入高三复习的阶段,能清晰地感受到忙碌和充实。一切的教学工作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进步,考出更好的成绩。
当其他年级的老师还在享受着假期的时候,我们高三老师依旧坚守在已经显得空荡的校园内;当周末人们还在休闲中放松一周疲惫的身体时,我们高三老师已经在教室挥动着手中的粉笔;当冬日寒冷的清晨五六点钟整座城市都还在静谧的安睡中时,我们高三老师已经早早抹黑走在了去往学校的路上。劳累是必然的,但似乎也只有这样一条路,才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高三有太多的特殊。因为高三,教学的目的明晰不已,无论什么学科,必然是成绩第一位;因为高三,教学的内容固定而有序,拿着一本厚厚的复习书,对照着考纲,考纲里有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因为高三,教学的工作便是日复一日的复习和检测,于是我们会迎来铺天盖地的试卷和考试……也许人们会说,这样不行,这种方法不好。这时我便想起了张桂梅老师说的话,“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有这种办法。”确实,我们只有这种办法。而它,是有效的,只要足够努力。
每一个老师都在努力,每一个学生都在努力让自己努力。因此,我们剩下的便是坚持和完善自己的努力。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们的努力大概要更加艰难。语文,从来不是说提升就提升的,但我们的努力,永远没有错。
一、态度决定行动,对待语文教学的态度应该放在第一位
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态度是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的。认真的态度不可或缺。对于语文教学,我们语文组每个老师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进入办公室,总是能发现老师们在讨论备课中遇到的疑难、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在只有一天的批改试卷的情况下,在语文这一学科特殊的主观题众多的高强度下,老师们埋首奋力将手上厚厚的几打试卷一点点改完。我和所有老师一样,每一次遇到问题一定先自己思考尽力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会多问问同事,将问题搞透彻。同时,也很快适应高强度的改卷工作,尽力提高自己的改卷效率。做到少抱怨多做事。
二、教师透彻的理解、到位的讲述至关重要
对于专题复习,我最大的心得便是,老师一定要在备课的时候将知识点理解透彻,方法梳理清楚。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下知识点,做出题目的答案,事实上拿到课堂上,学生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这就和有些学生自己每日做语文作业,明明卷面呈现黑笔红笔密密麻麻地一片,题目做了,答案订正了,但是问她学到了什么,学生一片茫然一样。关键在于没有思考,没有理解到位,没有总结方法。
学生不能意识到的问题,老师就有责任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课堂上便应该让学生做一道题后还要清楚他的问题出在哪里,答案怎么来的。再简单的答案都是由一定的步骤得来,绝不是突然就意会到了。以前我一直以为课文解读才需要细读,那些枯燥的专题复习,教学课件上都已经呈现出来了,不需要细读。但现在经过高三一个学期的专题复习工作,我才渐渐明白过来,专题复习更要细读,一定要细品答案背后的来龙去脉。然后在课堂上,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和清楚的设计让学生领会,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对一种专题的举一反三。
三、课堂与练习应该紧密相承
为什么语文课堂总是有学生不愿意听?为什么语文老师的学识水平的高低和他教的班级的成绩高低往往不是正比?我向来比较喜欢有学识的语文老师,并不是很在意语文老师所带班的成绩的高低。但是成绩和老师的学识水平不成正比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据我的认知,大部分有学识的老师一般没有强烈的得分意识,也不太愿意去争成绩。因此,除了课堂上展现语文的风采以外,课堂下就基本不怎么关注学生的练习。课堂上,展现语文的博大精深,但课堂下,学生的考试必须经过一道道固定的题目体现他们的语文水平,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学习和他们的考试似乎并没有多大紧密地关联。何况在紧张的高三复习工作下,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就将语文的练习放到了最后。
我记得曾经问过一个语文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她回答我上课就听啊,很放松啊,好玩啊,下课把作业做一下就这样。我突然意识到,学生之所以不能提高就在于学生的课堂和课下的练习没能很好地连接对应起来,学生没有一个紧张的学习状态,没有一个获得成就感的过程。自然语文学习就成了一个比较散漫的、可有可无的过程了,那么成绩怎能提高呢?
因此,作为高三老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然要努力地将课堂和练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尽量让学生做对点练习,能讲解的尽量讲解,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让学生理解并纠正。
高三的教学还有四个多月,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无论能让学生达到怎样的提升,我将依旧不断努力,踏实工作,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