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动起来吧废柴们!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学习

作者: 临岸观潮雨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00:23 被阅读77次

    读《知识的边界》,里面对不同时代知识的对比让我觉得非常惊艳。它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时代为什么信息超载,证实偏见盛行。

    旧有知识限制于获取的难度以及载体的有限,是经过加工的信息,由于稀缺性因而直接作为知识存在,其不足在于经过加工,优势则是知识是大众对事实达成一致的认识,人们的讨论可以基于相同的框架
    新的知识由于网络的存在,在数据获取上更加全面,但超量又矛盾的事实数据让人无所适从,数据的真实性缺乏统一标准,知识的不再是以共同认知为基础,多元化的认知是常规,而危险在于人们更倾向获取自己认同的事实,而不做分析,因观点导致的群体分离现象会越加明显。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边界,这也导致知识不经加工就能得到展示,这也意味着网络化的知识缺乏一个作为知识结构的共同基础。但相对过往,我觉得我们还是幸运的,因为当面对鱼龙混杂的超量信息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方法与累积经验去改善信息获取的质量,又能通过多元信息的获取来保持自己思想的开放性。一旦面对知识传播方式有限,内容被限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能通过个人改善的空间其实是很小的。

    那在互联网时代,该如何阅读才能保证自己相对高效且客观?

    首先是考证信息源的可信度,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考证,那严谨的信息发布渠道能帮助我们做一定筛选。不过,许多时候媒体机构本身是有立场的,所以这只能作为筛选信息的第一步。

    其次,任何通过一定逻辑解读信息的文章,都需要了解整个逻辑的假设前提,需要知道前提错了,一切就毫无意义。其实很多人现在总是犯的一个错误时,用着以往的方法论来做研究,却不细究这个方法当时基于什么背景做了什么假设。比如战略规划,比如品牌营销,很多时候还是简单套用以前的工具,但没有思考是否需要调整或加入新的内容。需要知道今天互联网的环境相对二三十年前是有大不同的,企业环境的稳定性,用户群体的构成及其认知模式都有极大变化。

    再次,对信息的解读,还需要了解它的论据,以及论证方法(包括论据获取方法,论证逻辑所能代表的事实百分比)。只有逻辑推论清晰的信息才有思考的价值。

    当然,经过上述三道防线,信息仍然经常出现矛盾,此时就需要我们通过个人经验判断去对信息加以解读。或许受限于见识,我们所能得到的知识往往只是相对真理,但起码对真理的追求不可随意。

    ps:这是读书笔记,我的观点其实木有啥,但书上摘录的定义很好,很值得分享,不耐心可以只看重点。当然,当你看到这段时,说明你看完了所有,那只能抱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ol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