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学习心得-述而篇第二十九则

《论语》学习心得-述而篇第二十九则

作者: 哈皮波 | 来源:发表于2016-09-02 08:56 被阅读97次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哈皮波白话试译:

    孔子讲:“仁德是一件距离远的事吗?我要有仁德,则仁德就有了。”


    哈皮波赏析:

    怎样的事物是人想要有就能有的呢?恐怕只有那些本来就存在人自身的事物,一般被我们称作为内在的东西。

    儒家认为,仁德是人天生俱来的,《中庸》讲“仁者,人也”,只要人这个主体存在,仁便与之共同存在。《孟子》讲“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仁是人皆有的善体的发端。

    依照儒家这样的解释出发,很容易得出“人性本善”的推论。到底“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并且由此而产生了不同的学说与文明,不同的文明之间各执己见很难达到一致。西方基督教便是秉承人是生而罪恶的,所以需要人在当前世界只有向善才能入天堂。直至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争论才渐趋息止,人生来无善无恶已经几乎成为共识。正如刚出生的小孩并无善恶的意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善恶的意识。阿德勒强调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便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且不论人性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还是无善无恶,善恶只是人的一种意识,我们常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意识是特点想到即到的,所以孔子讲“我欲仁,斯仁至”。

    人最大的毛病却是生活在对自我的内在失去意识之中,而试图从外在的世界中去寻找自我。这种由外及内的探究方式,让人普遍执着于舍近而求远,舍易而求难。所以王阳明在朱熹的“格物致知”的基础上发展出“致良知”的理论,就是从向外求转向向内求。

    但多少人又会能明白向内求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心得-述而篇第二十九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ph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