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前相比,现在的人更容易产生亏欠感,内疚感。
有一位69岁的老人靠种地艰难地养大了五个孩子,一天他病倒了,需要30万救命,儿女们选择了放弃治疗。不管谁听到前面这些话,一定会认为这是五个不孝的儿女。老人养了五个孩子,却因为几十万要被儿女放弃,这难道不是人伦悲剧吗?
这位老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因为感冒有几天没有服用降压药,昏迷了,女儿回家看见父亲这种情况,马上打了120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判断是脑出血。
检查的结果,脑出血的面积比医生预想的还要严重,五个儿女守在抢救室外,还在商讨父亲病愈回家照顾的问题,。
神经外科主任判断的结果是,老人随时有生命危险,做手术都可能让老人直接死在手术台上。
老人的儿女都希望医生能够尽力救治他们的父亲。医生告诉他们,像他们父亲这种情况即使开刀做手术,救回来的希望也极低,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他的儿女听了医生的话,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做手术,大概需要多少钱?医生告诉他们,如果钱能救他,他们就做了,只能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结果也是等死。
大儿子想了解手术的成果率后再做抉择,医生告诉他们,这样的手术他们做了很多,但是像他们父亲这么严重的,能够活下来的很少。
医生的话,让他们的心凉了半截,小儿子不甘心,还是希望救父亲的命,他希望每家拿出十万块钱来,但是儿媳妇们不同意,因为这个手术的成功率实在太低了,假如有50%的希望,他们都愿意博一下,做手术的几率多半是人财两空,会让他们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背上巨额债务,
父亲眼泪流了出来,孩子们也向父亲做着最后的道别。女儿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后来他们把老人接回了老家,希望在老人的最后一程,儿女们陪伴在身边。
这五个儿女不是不孝,但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做最后一博,在此后余生中,他们仍然会有内疚感。其实老人的孩子们做的决定没有错,即使医生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不过度医疗也是一种爱,但是从儿女的良心上,他们会觉得有可能他们搏一下,或许会有转机,这会成为他们心理上一道很难过去的坎,毕竟父亲才69岁。
假如他的儿女们都很有钱,几十万对他们并不是一个大问题,他们肯定希望能做手术,哪怕是一种心理的安慰,至少觉得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
以前科技不发达,大家都穷,无论是有钱还是没有钱,当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生了病都只能等待死亡,作为儿女都能够坦然的接受,因为每个人都一样。而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些病有钱就能够治,没有钱就只能放弃,所以当你没有能力去做最后一搏, 心里的遗憾是很难弥补的。
这样的事情不仅仅表现在对老人的救治上面,同样表现在父母对孩子,对家人,也同样容易产生内疚感,亏欠感。
以前大家都穷,穷得很稳定,穷得很普遍,你的孩子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不能接受很好的教育,你看向周围大抵都和你的情况差不多,你不会有不平衡感,不会有对孩子的亏欠,不会有自己无能的内疚。而现在,当这种对比强烈以后,这种感觉就会表现在很多的方面。
有人说你不要去攀比,就没有问题,但有的事情真的不是攀比不攀比的问题,而是事实活生生地摆在你的面前,让你无处可逃。
现在多的人焦虑抑郁,并不是吃不起饭,穿不起衣服,住不起房,现在即使是很穷的人都很少存在吃不饱,穿不暖,风餐露宿的问题,而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落差和不平衡,产生的对家人的愧疚和亏歉。
作为父母,你可以不追求任何的物质享受,但是你面对孩子看见别的孩子有好吃的,有好玩的东西的渴求的眼光时,你的心里同样会难受,会觉得对不起孩子。
我常常都会想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大家却越来越焦虑,大概和这个也有一些关系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3721/189f22549cb43258.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