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转眼就临近大学毕业了,近日她又发来好消息,她己被推荐为省级优秀毕业生。
对于大多数要上大学的中国孩子来说,上大学之前的时光时通常是很累的。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宣传铺天盖地且深入人心,于是绝大部分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家长们送进各色各样的辅导班里,什么音乐、美术、外语、奥数等等,管他喜不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先熏陶熏陶再说。
等到上了小学、初中、高中这种累又几乎是呈几何状翻倍增加。
学校、老师们要成绩,因为成绩就是业绩和效益,学生们的作业量自然少不了;家长们不论是想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还是想让孩子自己能”混”的比较轻松点儿,大多数都在孩子们将要面对的激烈竞争和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面前不由自主的陷入焦虑之中,这种压力与焦虑当然又会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课业设置方面,学生们实际需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但为了应对给学生减负的呼声,形式上教材却不增厚甚至减薄了,如此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不翻看大量的配套的教辅资料跟本无法顺利的掌握课业设置内容。去学校看看,不管学习成绩好坏,哪个学生不是教辅资料成堆。
来自学校、老师、家长、课业设置等等方面的压力综合起来,学生们只能是学、学、学。学的昏天黑地、学的少有娱乐、锻炼以及独立思考的时间。
学习是必须的,不学习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是值得提倡和赞扬的,但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做保障,目的和结果是很难变成等式的。换句话说,好的起点当然不是坏事,但在此之后,如何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更强的持续性,而不是极其缺乏主观能动性的被携裹着被动而乏味地学习,才是更该被注重的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许这也是很多孩子进入大学后就马放南山的原因。
俄罗斯人一向是个好酒的族群,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曾出台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惩治酗酒行为,他的办法强硬而直接,那就是″禁酒″,连啤酒也被列入烈酒之列,甚至酸奶的生产销售也要进行审批。这种做法不禁没有制止住酗酒行为,而且还导致麻醉品泛滥和吸毒现象剧增,同时还给国内的葡萄种植业及加工业带来巨大打击,在三年里国民经济损失达670亿卢布,民众的改革热情受到极大的影响。
同样是治理酗酒问题,爱尔兰政府在严治无效后,采纳了一个令很多人发笑的办法:延长酒馆营业时间。营业时间延长后,那些好酒的人们可以从容的安排自己的喝酒、聊天时间,而不必象以前那样在短时间内饮下大量的酒,酗酒带来的问题反而自然而然地减少了。
重压往往不如疏导,正确的方法远比缺少人性化的机械努力要好。就学生的学习而言,一味的依赖在学习时间上多用功夫,在极端疲劳的状态下只能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和身体的透支,不仅付出与成效难成正比,对正处于身心生长旺盛时期的孩子们来说,还会有透支健康和影响发育之虞。
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才是正确的学习之道,孩子们有锻炼的时间,能保证学习时有充沛的体能和精力;有娱乐,可以使学习时心情更舒畅,效率自然会有提高;给他们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不是整天毫无调整余地的疲于应付各种作业与训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各科的学习上做更合理的时间分配,有针对性的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当然,这只是理想中的状态,尽管我们的国家正在实施的深一步改革,会让很多东西更趋于合理,但目前情况下,当前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孩子在上学、就业等方面存在的拼爹拼娘拼家产拼社会地位的现象,仍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存在,这绝不是家长们凭一己之力所能改变的东西,但家长们至少可以做到从自身的角度少给孩子一些压力,而多一些疏导。
我曾到过岷江的源头,亲眼看到那些细细的水线充满智慧而又轻快自然的沿着土壤的纹路,绕过阻挡的草木和石头,弯弯曲曲的不断前行与汇聚,众多极其细小的水线慢慢汇聚成为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这些清澈的溪水以又以新的汇聚,从而凝聚出越来越大的力量而穿山越谷、奔腾向前。
少给孩子们些压力,多给孩子们些疏导与独立思考空间,尽量让他们可以以充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业之中,他们就能像这微小的细流一样,逐渐成长为清澈的溪流,带着他们的梦想汇入社会的海洋!
(说明: 这是女儿高中阶段时,我在QQ空间里有感而发的一段文字,看了一下,觉得仍有些意义,便略做修改拿来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