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育儿书着实不少,重点在读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非常有感触,但是读完了自己也会隐隐的担忧,作者虽然举了生活中许多活生生的例子,但是实际育儿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不可能事事找到实例,也来不及,那么有没有一个通用的技能呢?
反复读了这本书,有参考了其他的书,要说通用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如果硬要说,那就一点: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拿出极大的耐心和专注,那么所有的问题就一定会有解决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么说,我考虑了两个原因。
第一,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体会孩子的内心,引导孩子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养成价值观,都需要我们用心来做,可怎样算是用心呢?不是说我们报多少课外班,读多少书,学习多少育儿的方法就够了,要切切实实跟自己孩子的实际结合起来,就需要我们不得不耐下心来好好的去分析,专注孩子的成长,把心沉到孩子身上。这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她贯穿于孩子的人生,没法子做到一劳永逸的。
第二,我们好好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耐心和专注适用方方面面,是一个普适概念。任何人想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这两点都必不可少。所以我们为人父母再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候真的不必要一上来就头大,耐下心来,好好的陪伴和分析自己的孩子和当前的问题,一定能促使我们主动的找寻到一些方法途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解决育儿问题的能力是跟升级打怪一样步步提升的。
其实,多数时候育儿产生焦虑的原因是“不信自己”。至于为什么会不自信,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其实绝大多数的父母不是什么名校出身,可大家都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能成才,这样的家长深知自己的经历不具备让自己掌握一套育儿成人成才的方法论,所以学了一大堆育儿之道。但是,孩子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一切并不像书本上面写的那么容易,再加上遇到实际问题时家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就导致了家长的不自信和焦虑。
但是我们只要保持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的耐心和专注,就可以找到很多育儿专家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家长对我们传递靠谱的、好理解、好落地的方法论;就可以把握这些理论上的方法论有没有实践成功的可能性。
我自认是一个没有长性的人,但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必须要做好长期耐心专注的准备,也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倒逼自我提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