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坡头小学参加了一个活动,陈校长规划学生学礼仪,让我讲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苗校长做总结的时候,我从一个班级孩子们的队伍中间走过,那些孩子向我问好,一个又一个。我很受感动,为这些孩子的进步。只是短短的一次讲座而已,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上礼仪的种子,在这一刻懂得尊重老师,向老师问好,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可是到了深夜,我自己有点多余地想,这不够完善。活动结束了,可是行动没有结束,甚或刚刚开始。我想向陈校长建议,在活动之后还要更加深入地做一些活动,才能把一个学校的礼仪做好。
一方面在于学校所有的老师,同样听讲座,讲的只能是面对学生,能知能行。可是学生做好了,老师这一方面没有相应的配合,活动就流于形式,只能是一时的,不会久远。所以老师也要知礼讲礼守礼,与学生同行。在面对一个学生的问好或者鞠躬的时候,要及时报以微笑,或者点头示意,或者回答“你好”、“你们好!”给学生的善举一个回音。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学生也需要被尊重。如果面对学生的问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会觉得原来是不需要这样做的,回归到以前无礼的状态,或者说这个老师不值得尊重,会选择老师问好。
另一方面在学校,要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学生的礼仪标准,让所有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比如集会礼仪、升旗礼仪、生日礼仪、课堂礼仪、日常礼仪等。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讨论,一方面是激发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更在于参与即成长,还在于亲切和合适。
另一方面在学校,还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在礼仪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进步很大的学生以鼓励,影响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一起守礼。比如评选“礼仪之星”、“坡小形象代言人”之类的荣誉。
另一方面在班级,要开一些相关的礼仪知识课程,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礼仪,引导学生走向深入,精细化,可操作。
所以一项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长远的规划和长期的坚持相结合,才会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教育是慢的艺术,养成教育更是在心上雕花,所以更需要慢慢来,不但有始有终,更不能放过一个细节。
活动的功夫容易做,活动之后才更见真功夫,也是更需要用功夫的地方。
2019年3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