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家长开放日,90%的家长都坐到了教室里。我也曾做过家长,看到他们期盼的眼神,当然能够理解家长们的心情。要不是疫情原因,他们应该已经多次进教室看孩子们上课。
英语早读,第一节数学,第二节语文。年级集体备课,准备了三篇课文《杨氏之子》《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我选择了《人物描写一组,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单元视角下的重构。前面完成了单元预习课和单元起始课,学习了字词,整体把握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楚了每篇文章的主人公、主要事件、主要特点及其写人的基本方法。
今日流程:
以单元学习地图(单元整体学习任务导图)导入,整体回顾整个单元的初读成果,了解三篇文章的作者,并对文学常识做笔记,反馈学生前期对陌生化词语的把握,再进入品读环节。
大问题:你发现了作家笔下哪些凸显任务的写作密码?(课后反思问题调整一下会更好,如:课文运用了哪些写人的基本方法,凸显了主人公哪些特点?)
阅读方法:默读三篇课文,横线勾画关键句,圈出关键词,写上旁批(写法+作用)
学习流程:个人自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个人画收获导图
有家长坐在后面,特殊的环境下学习,大多数孩子都非常专注,个人自学时我看到了很多规范漂亮的旁批。小组分享时,先复习分享规则。今日是第一次将分享式教学展示给家长听,分享规则既是孩子们的一个日常化提醒,也是让家长们清楚,孩子究竟在做什么,怎么做,结果到底怎么样。全班分享时,出示全班分享的规则,暗示孩子们要认真倾听,及时做笔记,及时回应发言人,或补充、或提问、或欣赏。
由于前置作业孩子们做得不扎实,反馈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全班分享,只做了《摔跤》文本的分析。四人小组抽签,选中小组台上汇报,其余人一边倾听一边做笔记,台上同学分析完毕后再和台下同学互动。今日开放课,台上小组分享很不错,但是台下的互动不够,课堂里日常的那种活力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大家抓住里小嘎子的动作语句,体会到了嘎子的机灵、智慧、心急,好胜心强等特点,同时还抓住了小胖墩对比,突出嘎子的机灵。
最后追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嘎子?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家长会,和他们聊的主题是青春前期的孩子发展特点,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语文教学说到了几点:
1.五年级语文走向深度学习,对倾听回应、思考笔记的要求都很高,孩子要保持大脑高速运转,上课要边听边想边做笔记,有难度,要多练习。只有读、思、写自动化,才能跟得上课堂节奏。语文数学的成绩,男女生都呈现两级分化,习惯好的成绩越来越好,习惯不好的,成绩越来越掉得厉害。
2,仍然要坚持海量阅读,海量写作。语文学习,是一个大量积累的过程。凡是说到短期内提升语文成绩,那都是骗人的。
3.去除浮躁,关注书写。认真书写的背后是一颗安定的心,学习习惯不会太差。凡是习惯不好的学生,成绩不可能好起来。
4.关注作业改错,每周一次,看提单,看听写本,看练习册,看练笔本。期末的成绩基本上是日常成绩的平均着,高过平时成绩的可能性极低。凡是日常不好好做作业,还不主动改错过关的学生。关键时刻不可能比平时表现更好。
6.家长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要保持平常心,不焦虑。凡是家长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陪着孩子一起面地学习中形形色色的困难,没有学不好的。
以上六点是针对班级共性问题提出来,现场还请家长对省略号进行内容添加,激发他们的思考,只有亲自思考过且表达出来的问题,才会真的被重视起来。
下午接着上了一节,完成了祥子和严监生的形象品析。尤其是在赏析严监生的时候,发生了分歧,有人坚持认为严监生吝啬,爱财如命,因为这篇文章选自《儒林外史》,就是讽刺那些爱财如命的人。有人认为严监生不吝啬,连银子那么大的事情都不管,只是去管管最小最小的事情,就是那一茎灯草,充分说明他只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双方都说服不了对方。
我补充了严监生在《儒林外史》里的更多介绍,比如哥哥严贡生官比弟弟大,却是一个很坏的人,严监生恰恰是一个对亲人很好的小人物,包括对他原来的妻子,花了很多钱治病,又花了很多钱给妻子举行隆重的葬礼,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两个侄子的问话,包括奶妈的问话,背后都有深意。而赵氏之所以懂得他的心思,是因为这个人物日常就活得太卑微,所以卑微到临死前只能关心多了一茎灯草这么微小的事情。作者要刻画的就是小人物的卑微形象,而不是我们断章取义地理解他是一个守财如命的吝啬鬼。
孩子们恍然大悟。我趁机介绍他们去看看《儒林外史》,里面有很多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还想介绍他们去读一读的“世界四大吝啬鬼”的故事,对比阅读之后,理解会更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