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海明威说,任何伟大作家的初稿都是一坨狗屎。
这句话曾经多次,在我写不出来任何东西,或者写的东西很烂的时候,给我勇气和信心。
我时常思考,为什么我没能早点儿开始写作?或许,就是因为我将“写作”这个词,看得太过于神圣,太过于遥不可及。我之前在其他文章中提到过,我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来进行创作。
既然写作这个词,给我这么大的压力,那么今天我想换一个词语,用“写文”来代替它。
因为很多人认为,作家写东西才能称之为写作,而普通人只不过是写东西罢了。那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决定开始用文字来书写我自己的生活,和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写文的压力通常来自于内部。因为我远没有达到,把作品呈现出来,让读者进行品评的那个程度。我公开发文才两个月时间,基本没有读者或粉丝,文友们对我的作品也多持鼓励态度,我无从了解别人对我作品的评价,因此还不存在外界压力一说。
而我内部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基础薄弱,二是消极暗示。
首先我来剖析自己的第一个方面,写作基础薄弱。
高中毕业之后,我终于告别了令人头痛的作文,便不再提笔写文章。
上学时不管多难,为了得高分也好,为了获得同学们或老师们的赞美也罢,我都会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写完一篇自己稍满意的作文呈上。
那时也会有写得不错的时候,得高分,赢得同学们和老师们赞赏,但是也给我留下过一些小阴影。例如,偶尔在做梦的时候,会梦到自己语文考试,写到作文的时候才写了两行,铃声便响了,考试结束了。然后我在睡梦中惊出一身冷汗。
出了高中校园后,我便不再正式写文章了。不过,在大学,我也时常兴起时在QQ空间写一些随感或者日记。可惜的是没能将这个习惯坚持下来。
人常说,一个东西长久不用,容易坏掉;人的脑子经常不动,就会越来越慢。写作这件事儿也是,十几年不动笔,基础早就回到小学水平了。也可能我现在还达不到我小学时候的水平。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想要拥有好的文笔,必须要实打实地练习,日复一日地书写。
第二点,我再来分析,消极暗示的影响,并且我认为它要比写作基础影响更大。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自我暗示。人们一旦对某一件事有了想法,便会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比如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肯定不能完成,那么这种消极暗示就会告诉他,他没有能力,为他设置层层障碍,最终他便真的完不成。而最终会使他更加肯定:看,我说我完不成吧。
但是,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认定自己肯定能成功,不管付出多大努力。那么带着这种积极正向的心理暗示,人就会倾向于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而不会陷于对自身的无限怀疑和对自身能力有限的无奈中。积极的心理暗示,最终会让他走向成功。
就如同当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
这一点也非常契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即当人确信自己能够从事某一活动,便会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去进行那一活动,那他的成功率就比较高。
而我的心理障碍在于,之前我总是自我怀疑,我觉得自己不是写作的料。我认为自己写的文字都是垃圾,没有逻辑,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在这样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我便不敢动笔书写,因为我怕再次印证:看。我写的果然是垃圾。
如今我终于转变了这个思维,我知道积极的暗示更有助于我安心的书写。并且我也相信,量变是产生质变的基础,如果我一个字都不写,怎么可能突然有一天,一下子就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呢?
好的文笔不是等来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出来的,所以我在一步一步的行动。如今,我已经坚持日更书写62天。回顾这段路有些许收获,其中一条收获便是,我现在下笔写文没那么难了。
我相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写文,我在路上,兴许有一天便会柳暗花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57552/425b12265f1bffc4.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