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鸿茅药酒的事情在食药界炸了开来,看到很多文章去扒鸿茅药酒的前世今生。其实,我觉得,作为老百姓,更关注的不是这玩意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神化,而是以后我们如何可以在这样的漫天广告中“守脑玉如”。
所以今天正好有空,就来扒一扒,韶一韶关于养生保健那些产品。
我不是那种古板的医生,我喜欢新事物,喜欢新技术,喜欢新想法。没有开放的心态,就意味着会固步自封,会陈旧落后,所以,我经常标榜自己是个潮医生。
医生很多时候,解决的是身体不健康以后的补救问题,比如:治疗与康复,但却很难解决日常的保健问题。所以闲暇,我也会关注到保健品市场,去看看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想从中寻找到不错的产品,能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多一份保驾护航。
关于效果问题,我觉得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但是那些把自己吹捧的跟仙丹一样的产品,我是真的提不起任何兴趣,如果能包治百病,我们医生哪里还有存在价值。
至于那些讲作用原理都讲的漏洞百出的产品,每每听完所谓的专家激情慷慨的演讲,我都在想是不是对健康的担忧已经让老百姓失去基础的判断力了。
闲聊之前,咱们先来说个常识,对于市面上卖的各种入口的,我们大体可以分成三类:食品、保健品、药品。
国家规定:食品不可以宣传保健功能,保健品不可以宣传疗效,药品也不可夸大治疗效果。
但是咱又会遇见一个问题:咱有个说法叫“药食同源”,如果一个食品,既能入药,又能当食物,要怎讲?比如“红枣”明明就是个食物,但是大家都会说:贫血可以多吃些红枣,红枣汤补血等等。这里推荐大家一个查询的地方: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如果这上面有收录,同时你又能找到相应的医学文献的,那么,即使是食品,说具有一定功效也是可信的。目录我就顺便查了给大家参考了。
既是食品也是药品的:
可以做保健品的食品
不能用作保健食品的
实际在我们选择产品的时候,以下几种情况,若是有碰见,那还是不要信的比较好:
第一:一个产品只说成分,不说含量,只告诉你我有,却不说有多少的,跟耍流氓没区别。
不管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东西,里面的成分和含量决定着作用的机理和效果。比如:我们经常会讲VC有美白的效果,可是效果的好坏跟VC的浓度有很大关系,你无法单纯的拿一个猕猴桃和一个VC含片来比较,(含片的生产技术不一样,规格不一样,含量不一样都会影响比较的效果)。所以如果一个保健品或者功能性食品的说明书里没有写明各个有效物质的含量,你可以不予理睬。
第二:不说建议用量或最大食用量的,对你不负责任。
你去买个药,说明书上都会有写一天几次,几颗。你说你这个保健品也好,食品的也好,也不能当饭吃,当水喝,总有个指导性意见吧?告诉你随意吃随意喝没关系无所谓,真的有点不负责任。试想你一天啃个十斤苹果,你的身体也会受不了的。越是说有功能性的东西,越是会有量的尺度。比如:消毒的医用酒精就是75%的浓度,太稀了太浓了都不行,不同的作用,自然会对应有效成分的不同用量,经验值是个参考,测量值更加可行。
第三:说自己无所不能的,百病全消的,你可以“呵呵”姑且听听。功能可以不止一种,但是包治百病还是莫要相信……但……我经常遇见,其实产品没问题,就是那些不靠谱的销售讲的天花乱坠,然后让我莫名没了信任感……
拿我们最正规的药品来讲,药品一般都是化学提取和合成,有效成分单一,所以作用相对也单一且集中,但是人体毕竟是复杂的协同生化作用的产物,所以即使是有效成分单一,不一定治疗的疾病局限一种,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个消炎药可能还能治疗点其他症状,但是这样的治疗效果其实都会有一定相关性。
而天然加工的食品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功能性的食品,往往会因为含有多种成分而使得作用不单一,这种情况是我们作为老百姓最难以辨别的。我们可以做的几个简单动作来帮助我们做判断。
首先:天然加工的东西,可以对照给大家的《药食同源目录》看看,在不在这个目录上,如果不在,又说自己N多功能的,就pass了,如果在目录上,那么,能列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上的,多半可以查到医学的论文或者文献,如果你“搜商”够高,找到了相应的文献,再对照着产品说明书看看,若是没有什么出入,多半可信。若是在“保健食品”之列的,搜搜百科文献看看相应的说辞,多半也可信。若是啥痕迹也没有,还是有所保留一下的好。你想若是你有高精尖科技,又能造福人类,怎么会连个水花都没有?
其次:对于人工合成提取的,若你精力旺盛十足,那就对照着配料表一个一个查查这些成分,特别是对于宣传有医疗功效的,去查查有没有文献支持。若是能查到,看看文献和宣传是不是相符;若是查不到,保留个怀疑,试试看也无妨,但是多半还是不要抱着太大希望的好。
第四:说自己能代替药品的,直接灭了。
宣传有辅助效果的,尚且可以斟酌着区别对待,比如药食同源的一些食品,对于治疗是有辅助功效的,使用得当,可以加速健康恢复,但是中医理论里也有句话叫“单药不成方”,所以中药都是配伍的,靠单一成分就能当药的概率极其微小。
所以一个产品如果上来就说自己可以代替药品的,让停药来吃的,跟蓄意抹杀的区别也不大了。
第五:关于会销
很多产品的销售靠的会销,确切说靠的是现场让你冲动的氛围。咱听没事,听得时候带个本子,带个脑子。讲师怎么宣传作用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去听为啥有这些作用,原理最起码要正确吧,若咱都不是学医的,不大明白,那首先听逻辑。从A到B的逻辑正确,结论才有可能正确,就像若是有人说:“因为VC可以美白,我的产品有大量VC,所以吃我的产品可以年轻。”这样的神逻辑还是不要信的比较好。
如果逻辑没有问题,搜搜原理有没有问题,我就曾听过一个会销讲师说:“肺结核是你吸进去了大量PM2.5,还有灰尘,然后附着在你的肺部,时间长了,就形成一个个核,就叫肺结核。我们的产品你喝了之后可以加速肺部微循环,血液流动加快,附着的结合就不牢固,然后你就通过咳嗽,把结核咳出来了……”我的一口老血啊,差点就没有喷出来,乍听下来,好像是对的,但是连百度都清楚的写着: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你只要一搜,就知道他是胡说八道了。这原理都这么奇葩,产品能好到哪里去,我表示怀疑……
若是逻辑,原理,都没有问题,又有相关资质,文献,背书,那么尝试也无妨。
所有这些东西的效果都是因人而异,连药品的效果都无法100%保证,更何况还不是药。有一颗平常心,更能让你在选择的时候看的清。
这几年,真的有不少好的产品,但是销售人员的素质一直良莠不齐。有些是生产者就有问题,从上到下毫无节操底线的夸大产品,只为“骗钱”,有些就是销售人员的问题,产品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为了“赚钱”一味推销夸大。
希望每一位有信仰的研发者,生产者,销售者,共同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生态环境,真的可以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添砖加瓦。
随意扯扯,仅个人之见,不点名任何产品,若有言语不当还望谅解。
随意感慨,欢迎大家都来说说自己这么多年曾经走过的这些讨论。
——Doctor Zh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