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以大部头文化散文居多,我都喜欢,近日在博看书苑上发现了他的一本短文集——雨夜短文,朴实的名字透露着一股朴实的气息,相比《中国文脉》《霜冷长河》《文化苦旅》等作品而言,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昨夜正是雨夜,苍茫的雨夜,怎能不令人遐想呢?
等万物在雨中静默,自然的冷风吹过槐林,我们只能透过舷窗给世界一瞥。并非世界抛弃了我们,实在是我们隔断了与世界的距离,与夜雨的距离。我想于雨中久立了。想不起上一次任凭雨水在额头肆虐是什么时候了,想不起在污泥路上推摩托是什么时候了,更想不起趁雨势在玉米田中施肥是什么时候了。我们躲在了水泥森林世界,寻求一份安逸,目标达到了,却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千万年中人类与风雨相抗,风雨如晦,人类也并没有输。杜甫捡拾茅草的画面在人们心头铸刻得更清晰了,东坡的蓑衣至今仍可告慰烟雨平生,龚先生天涯东指的风雨路穿过漫漫长夜,风雨能击落花,击不落人们前进的步伐。
院落南端的月季花落了,一地艳丽,像一地眼睛闪着光,那是它们的魂魄。都说风雨无情击落花,落花粘上污泥显得狼狈,不由得人同情,神伤。看到它们的魂魄时,我也神伤了,它们不是被风雨击落的,它们是与风雨相搏中落的。风雨驻,艳丽正存。从满地到枝头。
落花的尊严如此,人类的尊严呢?广播里播报世界的某个角落又发生袭击,为什么要拼个你死我活呢?仇恨都是过去的,却左右着今天的生活,先知的真知灼见不应是死的吧。我越发佩服尼采了——上帝已死。任何固有的思想都应该死去,唯有正发生着一切才是鲜活的。吃、穿、用、跳舞、唱歌、拍视频、遥望星空……成见害人不浅啊。在旧的思想体系里,人类难有真正的解放。月季花留恋枝头,也注定要灭亡。
网友评论